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平原廣澤

鎖定
平原廣澤,徐福東渡所到之地。《史記》上載“秦始皇大悦,遣振男女三千人,資之五穀百工種種而行。徐福得平原廣澤,止王不來。” [1]  今人都是根據《史記》的記載,從日本三個主要徐福登陸遺址佐賀、新宮、熊野,來尋找所謂的“平原廣澤”的開闊地。
中文名
平原廣澤
外文名
Plain forest
含    義
徐福東渡所到之地

平原廣澤徐福

徐福,即徐巿(是“巿”〔fú〕而不是“市”〔shì 〕),字君房,秦朝時齊地人,為一方士,曾擔任秦始皇的御醫。出生在龍口市徐福鎮,生長在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今金山鎮徐福村人(原名叫徐阜村);祖籍是今山東省龍口市徐福鎮人或為煙台市齊郡人。

平原廣澤徐福東渡

徐福事蹟,最早見於《史記》“秦始皇本紀”和“淮南衡山列傳”(在秦始皇本紀中稱“徐巿”,在淮南衡山列傳中稱“徐福”)。據《史記》記載,秦始皇希望長生不老,公元前219年,徐巿上書説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於是秦始皇派徐巿率領童男童女數千人、以及已經預備的三年糧食、衣履、藥品和耕具入海求仙,耗資巨大。但徐巿率眾出海數年,並未找到神山。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至琅岈,徐福推託説出海後碰到巨大的鮫魚阻礙,無法遠航,要求增派射手對付鮫魚。秦始皇應允,派遣射手射殺了一頭大魚。後徐福再度率眾出海,來到“平原廣澤”,他感到當地氣候温暖、風光明媚、人民友善,便停下來自立為王,教當地人農耕、捕魚、捕鯨和瀝紙的方法,此後再也沒有返回中國。

平原廣澤徐福東渡的原因

平原廣澤求仙藥説

這是最為通行説法。在秦代方士是很流行的。在齊地和燕地,這樣的方士很多。戰國齊威王齊宣王燕昭王時,便有大批齊、燕方士入海求蓬萊仙藥。和徐福同時代的方士也有很多,像盧生、韓終、侯公等。徐福作為方士中最著名的一個,為始皇入海求藥,是可能的。

平原廣澤避禍復仇説

秦始皇暴政,一部分人敢於揭竿而起,另一部分人就消極抵抗,在沿海地區,就有很多人向海外移民。徐福是知識分子,他不滿秦的暴政,但又無能為力, 於是表面上熱衷於尋找仙藥,實際上是尋找合適的機會移民。山東師範大學山東地方史研究所所長朱亞非教授認為。持這種觀點的人很多,《漢書》中説:“徐福、韓終之屬多齎童男女人海,求神采藥。因逃不還,天下怨恨。”唐代詩人汪遵《東海》詩也寫道:“漾舟雪浪映花顏,徐福攜將竟不還。同舟危時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灘。”作者把徐福入海不歸比作陶淵明桃花源記》所寫的武陵郡漁人避秦亂而移居桃花源之事。也有人認為徐福東渡是為了報秦亡齊國之仇,消滅族之恨而策劃的一次叛離始皇惡政統治的行動。

平原廣澤海外開發説

當時鄒衍大九州觀點十分流行,認為在海外還有很大的疆土。 鄒衍的大九州學説引導和鼓舞沿海的航海家、探險家積極地開發海外。秦始皇所向往的正是:凡是日月所照的地方,都是他的疆土;凡是人的足跡所到達的,都是他的臣民。於是,為了擴大自己的版圖,就打着求仙藥的幌子,派徐福出海,實際上,卻是為了實現自己疆土四至的理想。《呂氏春秋為欲篇》也指出了當時秦國統治者的理想:“北至大夏,南至北户,西至三危,東至扶木,不敢亂矣。”東至扶木就是東至扶桑,即後來所説的日本。這應該就是秦始皇對國家版圖的宏偉目標。
參考資料
  • 1.    司馬遷.史記 卷10.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3751-3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