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平原上的摩西

(雙雪濤著中篇小説)

鎖定
《平原上的摩西》是作家雙雪濤創作的中篇小説,發表於雜誌《收穫》2015年第2期,收入同名小説集。
該小説講述了由一起出租車司機被殺案揭開的陳年往事——刑警莊樹負責偵查12年前的舊案,嫌犯漸漸指向兒時鄰居家的父女。多年前,曾是鄰居的莊樹和李斐是親密玩伴,國企改制後,隨着父輩變故,兩家人漸行漸遠。莊樹深陷其中,隨着調查的深入,他發現自己很可能就是案件的參與者。作者在小説中加入下崗潮、嚴打、文革等時代性事件,同時採用複雜的拼貼式敍述方法,力圖在片片拼圖中不只講個人和家庭的愛恨情仇,更折射出更廣視角的東北甚至中國景象。 [1-2] 
2017年10月,該小説獲第十七屆百花文學獎中篇小説獎。 [3] 
作品名稱
平原上的摩西
作    者
雙雪濤
作品出處
《收穫》2015年第2期
文學體裁
中篇小説
發表時間
2015年
字    數
30000

平原上的摩西內容簡介

1968年,“文革”武鬥時,瀋陽市某大學哲學系的傅教授遭到毆打,被路過的少年李守廉所救,而傅教授的同事被紅衞兵莊德增毆打致死。1980年,捲煙廠供銷科科長莊德增通過相親與傅教授的女兒傅東心結婚,婚後有了兒子莊樹。李守廉成為拖拉機廠的鉗工,妻子難產去世,留下女兒李斐。1988年,六歲的李斐認識了五歲的莊樹。
1995年7月,莊德增從捲煙廠離職,帶着傅東心以李斐為原型畫的煙標入股雲南某捲煙廠,有了第一桶金後回到瀋陽,收購曾經的工廠。冬天來臨,下崗工人激增,社會治安不穩,有人專尋出租車司機搶劫行兇,已死多人。12月24日,警察蔣不凡化裝成出租車司機巡查,將無意中上車的李守廉、李斐父女誤會為兇手。蔣不凡開槍將李守廉擊傷,坐在車裏的李斐被追尾的卡車撞成癱瘓。憤怒的李守廉將蔣不凡重傷成植物人,從此和李斐躲在豔粉街開診所的朋友家中。
1998年,蔣不凡去世。2000年前後,已將捲煙廠私有化的莊德增,打車到紅旗廣場看老工人遊行,看到了李守廉。同一時期的莊樹因打架鬥毆,屢次進看守所,在看守所中認識了一位硬氣而富於尊嚴的年輕輔警,後這位輔警遭到報復遇害,莊樹受其感染,選擇讀警校。2007年9月,莊樹成為刑警。當月兩名城管被襲擊致死,這兩名城管在一次執法中造成12歲的女孩被毀容,有關部門對此定性為女孩自行滑倒。警方在一名城管屍體上發現了蔣不凡當年失蹤的手槍子彈,莊樹受命調查,發現李守廉有重大嫌疑。小説最後,兇殺案即將水落石出,莊樹登報尋找李斐,兩個人懷中揣着手槍,在公園湖面上各劃一條遊船相見。 [4] 

平原上的摩西創作背景

在談《平原上的摩西》的創作初衷時,雙雪濤説,他是想反映一點東北人的思想、特有的行為習慣,尤其是幾個大工廠,很少人去寫。20世紀90年代下崗潮時,東北三省上百萬人下崗,而且都是青壯勞力。下崗人羣中,有為搶五塊錢把人弄死的,有找不到地方掙錢的,但這段歷史被遮蔽掉了,很多人不寫,雙雪濤想那就自己來吧。 [5] 
雙雪濤曾描述過豔粉街上發生過的一起案子,一個五人團伙從1995年到1999年之間,搶劫並殺害了十九個人。他們主要搶的都是那些“先富起來的人”,很多都是搞批發為生。他們有縝密的作案計劃,先搶劫一輛出租車,把司機從駕駛座上騙下來勒死,放進後備箱,然後直接開着這輛車去搶劫。這個案子,被他寫進了小説《平原上的摩西》。 [6] 
小説主要以中國東北瀋陽市的老工業區鐵西區為場景。故事中的人物多半和工廠有關。他們生長於斯,以此為安身立命之地。20世紀末國有企業重整,曾經的體制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大批工人和他們的眷屬、小區被迫另起爐灶,其中包括了雙雪濤的父親和親友,以及小説中的人物。 [7] 

平原上的摩西人物介紹

莊樹:少年時期的莊樹因打架鬥毆屢次被送進看守所,他由此認識了一個年輕輔警,受其感染成為了刑警。在偵查12年前舊案的過程中,他與童年時期的玩伴李斐相遇。
李斐:李守廉的女兒。李斐既是莊樹的兒時玩伴,又是其母傅東心的學生。為了赴莊樹的約定,李斐和父親在平安夜坐上了出租車,卻因車禍而癱瘓。多年後,李斐與刑警莊樹再次相遇。 [8] 

平原上的摩西作品鑑賞

平原上的摩西作品主題

《平原上的摩西》是兩代人的故事,是李斐與莊樹的故事,是罪惡和救贖的故事。摩西的救贖正是小説要表達的核心主題。不侷限於某一具體人物,文中不止一次地出現摩西意象,強調只要心誠念真,一切困難都會主動讓路,也是作者對東北重新振興的美好願景。在《摩西五經》中,摩西作為上帝的僕人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去往“流奶與蜜的地方”。摩西的使命是救贖以色列人。在人身自由以及“奶與蜜”的希望外,摩西還給以色列人帶去了永遠同在的上帝的護佑,種種神蹟與摩西律法,是肉體救贖之上的精神救贖。從救贖這一主題出發,摩西似乎可以與小説中的諸多人物對應:傅東心年復一年地為幼時李斐講學;孫天博照顧朋友李斐,並給她心理上的關愛和支持;李守廉在文革時期救了傅東心的父親,又在後來盡力幫助朋友孫育新開中醫診所;李斐用真誠與堅持守護自己與莊樹的約定,莊樹堅持自己的正義信念參與到蔣不凡案件的調查中。 [9] 
作品中細緻描述了1995年下崗潮之後人們的走投無路,豔粉街成為貧民與混亂的象徵,下崗家庭人心惶惶不知所措。在這樣的背景下,也有如李守廉之人試圖維護社會正義。作者也許並不贊同李守廉這一人物及他以暴制暴的維護方式,但借這一人物傳達的東北的動盪與辛苦確實無疑的。期待救贖,期待救贖的嘗試。文中不止一次地出現摩西意象,強調只要心誠念真,一切困難都會主動讓路,也是作者對東北重新振興的美好願景。 [9] 

平原上的摩西藝術特色

多重視角
《平原上的摩西》採用了多重第一人稱的視點,小説中不止一次提及福克納的長篇小説《我彌留之際》,可見該小説形式上的先鋒是受到《我彌留之際》的影響。 作者採用這種形式上的技巧,追求的是在這種形式下所達到的眾聲喧譁的歷史感。每個人將成為歷史的一個碎片,他們一方面成為拼湊歷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恰如小説中人物身份的設置,莊德增與李守廉同是工廠工人,廠制改革之後,一個南下創業,成為資本弄潮兒,一個下崗,他們截然不同的選擇,指向遭遇下崗潮的工人的命運。另一方面,個體雖處於碎片化的狀態中,卻是歷史必然性的一部分,當他從自己這部分出發去看待他者時,由於其碎片化的本質,偶然性由此生髮。譬如,蔣不凡為了查找搶劫出租車司機的嫌犯,喬裝為司機,以他為第一人稱的敍述視野看去,帶着汽油味和言行舉止詭異的李守廉父女必然成了懷疑對象,並造成了其後一系列偶然性事件的發生:蔣不凡停車周旋,蔣不凡未開車燈導致李斐遭車禍癱瘓,蔣不凡被憤怒的李守廉重傷,莊樹通過煙盒懷疑李守廉,莊樹與李斐在湖心相見。個體破碎化的描述帶來了歷史的必然性與個體的偶然性的融合,藉此抽離出《平原上的摩西》眩惑的美感,並以此推動故事前進。 [10] 
小説中,七位第一人稱敍述者進行了十四次敍述。其中,李斐和莊樹不僅在敍事層面是出場最多的敍述者,而且在故事層面牽引着最核心的人物關係。李、莊兩家曾是同一個工人社區裏的鄰居,李斐是莊樹的兒時玩伴。1995年,李守廉下崗,莊德增成了民營企業家,李家與莊家分離,直到2007年,因為偵破懸案,刑警莊樹重新見到了作為涉案人的李斐。傳統工人社區在市場化中瓦解,由此分化出來的不同階層及其個體對同一歷史過程有着不同的經驗和感知,在重建歷史記憶的意義上,小説的多角度交叉敍事是分化離散的親歷者圍繞社羣瓦解過程進行對話的形式。 [8] 
“平原”意象
“平原”在小説中,實體是傅東心為自己畫的煙盒插畫取的名字。它是破蔣不凡案件的關鍵,也是莊樹與李斐長大後重逢時希望的象徵。兒時夥伴重逢,儘管身份已轉換成執法者與逃亡者,但用平原象徵摩西分海中受上帝護佑的子民最終逃過難關,其温暖悲憫用心顯而易見。在希望和堅持外,平原還指向兩代人的差異與努力。《摩西五經》中,上帝指示有罪的一代需在曠野中漂泊40年,完全新生的一代才能進入光明幸福的應許之地。小説也有這樣的代際差異。文中上一代經歷文革和下崗潮,莊德增作為紅衞兵打死傅東心的叔叔,李守廉為朋友報仇挑斷他人腳筋。儘管是特殊時期,這些極端行為始終存在。有罪一代承受着自身的罪罰,年輕一代堅守着自己的信念。莊樹成為警察,做有意義的事,並在偵查破案中表現突出;而李斐,無論是十幾年前的平安夜之約,還是十幾年後和莊樹的重逢,都是一意孤行的堅守。上一代人的罪惡和恩怨,下一代人的救贖和堅持,“平原”成為了光明的尾巴。 [9] 

平原上的摩西作品影響

2023年1月16日,根據該小説改編,由董子健主演的迷你劇《平原上的摩西》在愛奇藝播出。 [13] 

平原上的摩西作品評價

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雙雪濤在《平原上的摩西》裏將新案、陳案以及兩者合成的案中案串聯起來,草蛇灰線般展開有關“救贖”的敍事。 [11] 

平原上的摩西作者簡介

雙雪濤, 1983年生於瀋陽,畢業於吉林大學,中國當代作家。2009年起發表影評。2011年小説處女作《翅鬼》獲首屆華文世界電影小説獎首獎,2012年憑藉小説《融城》入圍第十四屆台北文學獎年金。已出版小説集《平原上的摩西》《飛行家》《獵人》,長篇小説《聾啞時代》《天吾手記》《翅鬼》。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