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干扰

扰乱或打扰的行为
展开11个同名词条
干扰(拼音:gān rǎo,注音:ㄍㄢ ㄖㄠˇ)是现代汉语中表示扰乱、妨碍他人或事物正常运作的动词。该词具有8个常见近义词,包括滋扰、作梗、干预等,其中与"打扰"的语义边界主要体现在科技领域使用频率显著高于日常生活场景。在法律领域,该词被联合国文件用于表述"不干涉内政"(non-interference in internal affairs)等政治原则;在科技领域则特指电磁振荡对无线电信号的影响 [2]。根据2023年语料库研究显示,该词在报刊和科技文献中出现频次达11659次和66287次,显著高于社交媒体的8877次。
拼    音
gān rǎo
注    音
ㄍㄢ ㄖㄠˇ
近义词
8个
常用领域
法律文书、科技文献
词    性
动/名词 [2]
异形词
干挠(gàn náo) [1]

基本释义

播报
编辑
作为汉语通用词汇,干扰包含两层核心语义:
  • 动词用法指通过外部介入扰乱正常秩序,如"工会豁免商业干扰责任"
  • 名词用法特指电磁信号扰动现象,例如射频干扰、噪声干扰等技术术语 [2]

近义词分析

播报
编辑
与8个近义词构成近义网络,其中与"打扰"的差异最为显著:
  • 语义范围:干扰包含非人为因素(如磁暴干扰),而打扰仅限人类行为
  • 语域分布:截至2023年科技语料中干扰出现次数是打扰的89倍
  • 搭配特征:干扰多与"信号""系统"等科技术语组合,打扰常接"谈话""工作"等生活场景

语用特征

播报
编辑
基于2019-2025年语言学研究显示:
  • 法律文本中多用于描述政治干涉行为,如"干扰证人"构成刑事犯罪
  • 日常用语中强调对既有秩序的扰乱,常见于'干扰决策''干扰信号'等科技及职场场景 [2]
  • 异形词"干挠"虽读音不同(gàn náo),但2025年百度汉语数据显示两者常被混用 [1]

专业领域应用

播报
编辑
作为跨学科术语在三个领域具有特殊含义:
  1. 1.
    电子通信指信号传输中的异常扰动现象,涉及:
    • 射频干扰(RF interference)的波长特性
    • TD-SCDMA系统被定义为干扰受限系统
  2. 2.
    物理学描述波相互作用现象:
    • 量子干涉仪工作原理
  3. 3.
    机械工程涉及构件间的非预期接触:
    • 接触网支柱零件强度分析中的机械干涉
    • 感应淬火工艺的邻齿回火干涉性

异形词辨析

播报
编辑
"干挠"作为非规范变体具有以下特征:
  • 声调差异:四声+二声(gàn náo)区别于标准发音 [1]
  • 使用现状:2025年检索数据显示误用率达37% [1]
  • 核心区别:仅保留"干涉扰乱"字面义,缺失科技领域专业释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