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日本幕府時期

鎖定
日本幕府時期是指從公元1192 年到 1867 年,在日本歷史上是武士階級掌握政權、實行軍事封建統治的“幕府政治”時期。這一時期天皇權威基本喪失,國家主要由武士掌控。
中文名
日本幕府時期
時    期
公元1192年到1867年

日本幕府時期幕府的由來

江户幕府又稱德川幕府。1603年,德川家康被任命為徵夷大將軍,在江户設幕府 [1]  ,至第3代將軍德川家光時,幕府機構大體完備。幕府領地約佔全國土地四分之一,其餘由大名(諸侯)領有,稱藩國。

日本幕府時期幕府的權利分支

將軍是全國最高統治者,下設老中,決定政策,統轄政務,負責控制朝廷、大名與外交;另設若年寄,負責掌握幕府領地與直屬家臣,還設寺社、江户町、勘定三奉行,分掌寺社、財政與江户市政、幕府直轄領地內的訴訟。幕府在直轄領地設郡代或代官,通過測地、村年貢承包制、五人組制等,直接控制農民。德川將軍權力較鎌倉、室町時代強大。大名是各藩國的統治者,下設家老、年寄等,直接統治人民,擁有領地的行政、司法和年貢徵收權等。幕府設巡見使及被稱為目付的監察官監督各藩國,並採取大名參觀交代和大名改易等辦法控制大名,但各藩國仍具有相對獨立性。因此形成在德川將軍控制下的各藩國分割統治的政治體制。
百科x混知:圖解幕府 百科x混知:圖解幕府

日本幕府時期幕府的衰亡

17世紀末,由於商品經濟發展,幕藩體制出現危機,表現為幕藩財政困難,農民起義頻繁。為應付危機,幕府在18世紀中葉至19世紀40年代先後實行享保改革、寬政改革、天保改革,但均未奏效。1854年日本開國後,民族危機又加劇了封建制危機。薩摩、長州等西南強藩,在改革派下級武士推動下,逐漸採取與幕府不同的政策,殖民興業,抵抗外敵。在幕末農民起義和薩長等西南強藩為中心的倒幕運動壓力下,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於1867年末被迫宣佈“奉還大政”。1867年12月9日倒幕派發動“王政復古”政變,宣佈廢除幕府制度。新成立的明治天皇政府經1868~1869年的戊辰戰爭,徹底打倒幕府勢力。至此,日本的封建幕府政治結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