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常袞

鎖定
常袞(729年-783年), [6]  字夷甫, [7]  京兆(陝西西安市西北)人。中國唐朝宰相、文學家、 [8]  文章家、 [6]  散文家。 [9] 
常袞於天寶十四年(755年),進士及第,始任太子正字,累遷補闕、起居郎。唐肅宗寶應二年(763年),為翰林學士、知制誥。後遷中書舍人,加集賢院學士,大曆九年(774年),遷禮部侍郎。大曆十二年(777年),升任宰相,封河內郡公。選用官吏,非文學之士不用。唐德宗即位後,被貶為潮州刺史。即楊炎入相,起為福建觀察使, [8]  建中四年(783年),常袞卒,終年55歲。 [6] 
常袞任福建觀察使之時,對福建文教的發展有所貢獻。其文采贍蔚,長於應用,譽重一時,錢起尊之為“辭伯”(見《奉和中書常舍人晚秋集賢院即事》)。代宗時,與楊炎同為知制誥,自開元以來,言詔制之美者,時稱“常楊”。著錄有文集十卷、《詔集》六十卷。《全唐文》存其《春蒐賦》《浮萍賦》《代宗貞懿皇后哀冊文》《馬璘神道碑》等文二百五十餘篇,編為十一卷。《全唐詩》存其《晚秋集賢院即事寄徐薛二侍郎》等詩九首。 [8] 
夷甫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京兆(今陝西西安)
出生日期
729年
逝世日期
783年
主要成就
天寶十四年狀元
主要作品
《常袞文集》等
本    名
常袞
爵    位
河內郡公

常袞人物生平

生於唐玄宗開元十七年(729),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乙未科狀元及第。累官至宰相後貶為福建觀察使。其父常無為是三原縣丞。常袞登第後由太子正字授補闕起居郎,永泰元年(765)授中書舍人。廣德元年(763)以右補闕充翰林學士,不久任考功員外郎。期間宦官魚朝恩恃寵專權,羣臣競獻珠寶邀寵,常袞上書曰:所貢寶物,源出於民,是斂怨以媚上也,請皆還之。代宗讚許,加封常袞為集賢院學士。大曆九年(774)升禮部侍郎。連續三年主科考。處事謹慎、墨守成規。大曆十二年(777)拜相,楊綰病故後,獨攬朝政。以文辭出眾而又登科第為用人標準,堵塞買官之路。對朝中眾官俸祿亦視其好惡而酌定。封河內郡公。德宗即位後,被貶為河南少尹,又貶為潮州刺史。不久為福建觀察使。常袞注重教育,增設鄉校,親自講授,閩地文風為之一振,在其獎掖下,唐德宗貞元年間潘湖榜眼歐陽詹徐村狀元徐晦等一代又一代士子“騰於江淮,達於京師”。卒於唐德宗建中四年(783)享年五十五歲,追贈為尚書左僕射。
常袞性清高孤傲,不妄交遊。為政苛細崇尚節儉,反對腐敗。有文集十卷、詔集六十卷行世。《全唐詩》存其詩九首。

常袞軼事典故

常袞治理福建,有個僧人擅長通過察看人的氣色,來推測氣數、命運,每次推算都象神一樣靈驗。常袞憐惜僧人年事已高,讓他收個弟子繼承他的相術。僧人説:"這種事全憑天性,不可以輕易地傳授給別人。我在你身邊的人中,發現有一個可以傳授。"常袞召集所有身邊的人,這位老僧人選中了一個叫黃徹的小吏,於是常袞讓他跟隨僧人學習相術。老僧人在一間暗室將五種顏色的絲織品懸掛架上,讓黃徹把它們挑選出來。老僧説:"一般人都不能充分地發揮自己的眼力。只要你仔細地看他,十天以後可以隱約地辨別出白色;半年以後,就能看清楚五種顏色了。"老僧教導黃徹説:"如果能在黑暗中辨別清楚五色彩絲,回去就可以在白天為人相面,預測未來了。"於是,老僧人把相面的秘訣傳授給黃徹,並且預言説後人沒有誰可以超過他。李吉甫説:"黃徹相面,僅次於袁天罡和許藏秘!" [1] 

常袞家族成員

祖父:常楚珪,唐雍王(李守禮)府文學。 [2] 
父親:常無為,京兆府三原縣縣丞。 [2] 
兒子:常令問。
孫女:常氏,常令問之女,嫁華州人郭鍔。郭鍔是唐朝中興名臣汾陽王郭子儀的孫子,是唐德宗時奉天定難功臣、左金吾衞大將軍、祁國公郭曙的次子(見《唐郭鍔墓誌銘》)。 [3] 

常袞史籍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一十九·列傳第六十九》 [4] 
《新唐書·卷一百五十·列傳第七十五》 [5] 
參考資料
  • 1.    《傳載》:常袞之在福建也,有僧某者善佔色,言事若神。袞惜其僧老,命弟子就其術。僧雲:"此事天性,非可造次為傳。某嘗於君左右,見一人可教。"遍招,得小吏黃徹焉。袞命就學。老僧遂於暗室中,致五色採於架,令自取之。曰:"世人皆用眼力不盡,但熟看之,旬日後,依稀認其白者。後半歲,看五色。即洞然而得矣。"命之曰:"以若暗中之視五采,回之白晝占人。"因傳其方訣,且言後代當無加也。李吉甫雲:"黃徹之佔,袁許之亞也。"
  • 2.    新唐書 卷七十五 表第十五 宰相世系五 常氏  .國學導航.2006-09[引用日期2020-04-17]
  • 3.    郭青萍.太原郭氏金石注集:唐郭鍔墓誌銘:夫人常氏宰相常袞之孫、常熟縣令令問之女。.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郭氏文化研究會,2014:317頁
  • 4.    舊唐書:列傳第六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7-17]
  • 5.    新唐書:列傳第七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6-10]
  • 6.    馬良春,李福田總主編.中國文學大辭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348頁
  • 7.    吳在慶主編,丁放副主編,唐五代文編年史,盛唐卷[M],合肥,黃山書社,2018.03.
  • 8.    北京語言學院《中國文學家辭典》編委會,中國文學家辭典,古代第2分冊[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08.第201-202頁
  • 9.    錢仲聯,傅璇琮,王運熙等總主編.中國文學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第26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