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常熟市昆承小學

鎖定
常熟市昆承小學(原常熟市藕渠中心小學)始建於1912年,在學校辦學歷程中,幾易其地、數易其名。1997年學校遷建,1998年秋整體啓用新校,2006年3月政府為適應城市化需要由常熟市藕渠中心小學更名為昆承小學。
中文名
常熟市昆承小學
所屬地區
中國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
類    別
公辦小學
類    型
1912年

常熟市昆承小學學校簡介

2010年政府為了解決轄區內適齡兒童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快速增加的實際問題,對我校進行改擴建。改擴建工程一次規劃分三年實施,預計2013 [1]  年8月全面竣工。現學校佔地34330平方米,建築面積24803平方米。全校31個班,1343名學生,在編教師80名,專任教師76名,專任教師中高一級學歷比例96.1%,常熟市級骨幹教師16名。
[1-2] 

常熟市昆承小學教學設施

截至2007年10月,學校建成多媒體專用教室、網絡微機、音樂舞蹈、科學“勞技”、圖書閲覽、風雨操場等20個專用活動室,配置了170台計算機,使生機比達到6.5:1,所有班級均配上計算機和大屏幕背投,接通因特網,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班班通”。學校擁有圖書35322冊,生均達到32冊。校舍設施的現代化奠定了“教育現代化”的硬件基礎。 [2] 

常熟市昆承小學學校榮譽

昆承小學歷來治學嚴謹,辦學底藴深厚,社會聲譽良好。改革新時期更是長足發展,頻展新顏,積澱形成了“愛國、勤學、活潑、文明”的校風,“教書育人、和諧發展”的教風和“勤學、善思、巧練、活用”的學風。學校定位“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強化品牌辦學意識,以“和諧發展、內涵發展、可持續發展”為主旋律,努力讓每一位學生都發展,每一位教師都成功,每一位家長都滿意,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學校曾先後獲得了全國教科研先進學校、江蘇省實驗小學、江蘇省綠色學校、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學校、江蘇省蒲公英農村兒童文化園、蘇州市文明單位、蘇州市教育現代化小學、蘇州市德育先進學校、蘇州市校務公開先進學校、蘇州市教育信息化先進學校、蘇州市教科研先進學校、常熟市文明單位等數十項榮譽。 [2] 

常熟市昆承小學科技成果

學校十分重視特色辦學。科技教育特色愈加鮮明,省內知名(2002年被命名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學校,2004年又被命名為蘇州市科普教育基地,2005年被授予江蘇省綠色學校稱號,至今連續八年獲江蘇省金鑰匙科技競賽先進學校和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五星級先進學校稱號);珠心算教育生成特色項目,馳名省內(2004年獲江蘇省珠心算比賽C組團體冠軍,2005、2006、2007年獲江蘇省珠心算比賽C組團體亞軍。2006年5月江蘇省第二屆珠心算教育現場會在該校召開);競技體育實力濃厚,稱榮市內(田徑隊獲市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團體五連冠,女籃2004—2007連續四年獲市冠軍和蘇州市亞軍。2006年自行車項目首次組隊參加蘇州市比賽獲團體冠軍,並代表江蘇省少年隊參加在深圳舉行的第九屆全國少年錦標賽獲好成績,2007年包攬蘇州市比賽全部16枚金牌)。 [2] 

常熟市昆承小學學校發展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作為2010年虞山鎮政府實事工程,我校改擴建工程正在實施之中,學校按8軌設計建設,2011年秋季新建幼兒園已投用,2012年秋季,小學部竣工投用。新學校佔地81.61畝,建築面積34464平方米,綠化面積超過35%。建有300米環形跑道操場,室內風雨操場、400座報告廳、各專用教室配套齊全,設施一流。

常熟市昆承小學內涵提升

——百舸競流揚帆啓航。學校以“內修教師人格魅力,外塑教師公眾形象”為發展主題,實施“理性思路、剛性管理、柔性服務、和諧激勵”的辦學策略,努力“建設一支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健全的人格魅力、精湛的業務功底以及和諧的師生關係的學習型教師隊伍”,形成了“和諧、自信、勤奮、創新”的團隊精神。
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素質,以專家引領促教師專業發展;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把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切實落到實處;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他們的個性特長。

常熟市昆承小學校園文化

——百紫千紅春色滿園。在百年的辦學歷程中,積澱形成了“愛國、勤學、活潑、文明”的校風,“教書育人、和諧發展”的教風和“勤學、善思、巧練、活用”的學風。近幾年,學校定位“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強化品牌辦學意識,以“和諧發展、內涵發展、可持續發展”為主旋律,努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發展,讓每一位教師都能成功,讓每一位家長都能滿意。在百年風雨兼程中,學校始終如一的追求打造“文明校園、學習樂園、生活家園”。

常熟市昆承小學特色創建

——根深靈藕花開嬌豔。學校鋭意開拓,與時俱進,不斷優化質量促發展,打造特色創品牌。
1、形成以珠心算教學為龍頭的啓智為核心的科技文化教育特色。珠心算教育實驗在學校蓬勃開展,學校以“學生腦、口、手為結合體的培養目標”,訓練到位,紮實有效,新世紀以來,學校組隊參加江蘇省珠心算比賽中七次獲得團體一、二、三等獎。學校的教學經驗輻射到吳江和靖江。
2、形成以和諧為核心的陶冶身心生態文化建設。學校充分挖掘學校的盆景、山石、果園等教育資源,成立各種不同類型的興趣小組,使每一位學生既得到美好環境的薰染、感染又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尤其是與市城東環衞所和常熟理工學院人文系聯合打造的“垃圾分類,美化校園”系列活動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的品牌活動。
3、開展以健體為核心的陽光體育文化建設。學校有着“強身育人”的光榮傳統,學校田徑隊、女子籃球隊、自行車隊常年集訓,業餘體育訓練與體育教學協調發展碩果累累:新世紀以來,連續十年獲常熟市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團體冠軍;2006年以來,學校自行車隊連續6年獲蘇州市比賽團體冠軍,曾代表江蘇省參加第九屆全國少年自行車錦標賽獲好成績;新世紀以來,學校女子籃球隊連續七年獲蘇州市比賽亞軍,2011年首奪蘇州市冠軍。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