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常漢三

鎖定
常漢三(1893—1943),名士傑,字漢三,1893年3月22日出生在綏德縣常家溝村一個農民家庭。1913年考入西安三秦公學。1914年,考入北京高等師範學校。1920年,經蔡子明先生推薦,常漢三到緬甸仰光華僑學校任教,回國後任陝西省立第一師範、私立鹹林中學教務、訓務主任等職。1924年應李子洲校長的聘請,與楊明軒一起來綏德,擔任了陝西省第四師範學校訓育主任。楊明軒任教務主任。這3人在羣眾中都有很高的威望,被稱為“綏德三傑”。
他在綏師任教期間,受到共產黨員李子洲、王懋廷、田伯蔭、何寓礎等的宣傳感染,於1926年秋,與楊明軒一起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底,李子洲離任後,常漢三接任綏師校長,並擔任了學校黨支部書記。1930年初,應省教育廳長楊明軒之請,前往西安,擔任了省教育廳督學。1932年任漢中第二女子師範學校校長。1937年初,常漢三擔任了三原縣縣長。1938年,奉黨的指示,常漢三與楊明軒等打入國民黨的第38軍,在官兵和民眾中間做抗日工作,深得軍長趙壽山賞識,從此雙方結為好友。不幸是常漢三患了咯血癥(肺結核),在趙壽山的關懷下,於1940年前往趙壽山的家鄉户縣,休息養病。稍好後,1942年擔任了38軍軍部軍法處長。1943後9月8日,在河南省滎陽縣蘇寨村病危。常漢三把僅有的一個金戒指送給他的勤務員,其他衣物全送給朋友作為紀念,並要求不要給他另制壽衣,就穿身上的抗日軍服,死到那裏就埋到那裏。下午1時,常漢三安詳瞑目,時年50歲。 [2] 
出生地
陝西綏德
出生日期
1893年3月22日
逝世日期
1943年9月8日
本    名
常漢三
性    別
畢業院校
北京高等師範學

常漢三人物生平

常漢三(1893~1943),名士傑,字漢三。陝西省綏德縣常家溝村人。七歲開始讀私塾, 1913年考入西安三秦公學,次年考入北京高等師範學校。畢業時,正值五四愛國運動爆發,他與同學楊明軒等人積極參加了火燒趙家樓、痛打賣國賊的鬥爭。
1920年,經蔡孑民(即蔡元培)先生推薦,常漢三到緬甸仰光華僑學校任教。回國後,先後在陝西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私立鹹林中學任教。1924年,受李子洲校長的聘請,任陝西省立第四師範學校(綏德師範)訓育主任。他協助李子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廢除舊文化,提倡新文化,提倡民主辦學,提倡社會教育。還建立了本縣第一所平民學校和補習學校,使一些貧民及其子女得到了免費受教育的機會。
1926年底,李子洲調往西安工作,常漢三接任四師校長,並擔任了校黨支部書記。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以井嶽秀為代表的地方反動勢力加緊了對陝北黨組織的破壞。1927年8月4日,井部旅長劉潤民領兵搜查四師。常漢三臨危不懼,拍着胸膛大聲説:“學校沒有一個共產黨員,若有一個共產黨員就槍斃我。”搜查後,四師被查封,常漢三也被“約法三章”(三年不準離開綏德,三年不準在教育界任職,由三家商號作保)離校回到了家鄉。回鄉後,仍和革命人士保持着聯繫。
1930年,應省教育廳廳長楊明軒聘用,常漢三擔任了省教育廳督學。1932年改任漢中第二女子師範學校校長。此間,他以國民黨特派員的合法身份,在白色恐怖中,為黨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
1937年,常漢三任三原縣縣長,他廉潔從政,秉公辦事,深受縣民歡迎。他還秘密為八路軍支援軍服500多套,受到彭德懷副司令員的讚揚。
1938年,奉黨的指示,常漢三與楊明軒等人打入國民黨第三十八軍,以擔任戰地工作為名,在官兵和民眾中間做抗日工作。他不辭勞苦,隨軍轉戰晉、豫等省,屢建功績,深得軍長趙壽山賞識並結為好友。不幸的是,常漢三多年為革命事業操勞,患了咯血癥(肺結核)。
1942年,常漢三任三十八軍軍法處長,以合法身份,借整頓軍紀肅奸頑,為三十八軍的起義創造條件。
1943年9月8日,正在河南省滎陽蘇寨村三十八軍的常漢三因患肺病病危,他對同志和朋友們説:“我盼能看到抗日戰爭的勝利,現在看不到了!我死後不要另制壽衣,就穿身上的抗日軍服,死到哪裏就埋到哪裏。”臨終,口裏還哼着抗日歌曲——《黃河大合唱》。下午1時,常漢三與世長辭,時年50歲。 [1] 

常漢三後世紀念

常漢三逝世後,友人趙壽山派人扶靈安葬在華山腳下,並在常漢三遺照上題了字:予友常漢三平生公明,勤廉持正不阿。楊明軒奮筆疾書了《綏德常漢三先生墓誌銘》,請蒲城有名隸體書法家王菊人先生書丹,由匠人精刻在一塊大理石上。1945年,陝甘寧邊區政府出資並派人協助家屬,將常漢三靈柩由華山腳下移回家鄉常家溝村。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