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常模參照評價

鎖定
根據教學評價資料的處理方式,有常模參照評價和標準參照評價之分。常模參照評價,是指評價時以學生所在團體的平均成績為參照標準(常模),根據其在團體中的相對位置(或名次)來報告評價結果。
中文名
常模參照評價
應用學科
心理學
應用範圍
教育心理學

常模參照評價含義

根據教學評價資料的處理方式,有常模參照評價和標準參照評價之分。常模參照評價,是指評價時以學生所在團體的平均成績為參照標準(常模),根據其在團體中的相對位置(或名次)來報告評價結果 [1]  。例如,某生在數學測驗中得80分,經與百分位數常模對照,發現該生的百分等級是85,85這個數字表示該生勝於其他85%的學生 [2] 

常模參照評價特點

常模參照評價對學生學習成就的解釋採用了相對的觀點,着重於學生之間的比較,比較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主要用於選拔(如升學考試)或編組、編班 [3] 

常模參照評價常模參照評價和標準參照評價的比較


常模參照評價
標準參照評價
涵義
以個體的成績與同一團體的平均成績或常模相互比較,而確定其成績的適當等級的評價方法。
以具體體現教學目標的標準作業為依據,確定學生是否達到標準以及達標的程度如何的一種評價方法。
評價內容
衡量個體在團體中的相對位置和名次,也稱“相對評價”或“相對評分”。
衡量學生的實際水平,即學生掌握了什麼以及能做什麼,又稱“絕對評價”或“絕對評分”。
評價標準
參照點:常模——團體測驗的平均成績。學生在團體中的位置就是以學生個體成績與常模比較來確定的。
參照點:教學目標。測試題的關鍵是必須正確反應教學目標的要求,而不是試題的難易和鑑別力。
主要用途
可以作為分類、排隊、編班和選材的依據。
主要用於瞭解基礎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利用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改進教學。
不足
忽視個人的努力狀況及進步程度,尤其對後進者的努力缺少適當評價。
測題的編制很難充分、正確地體現教學目標。
參考資料
  • 1.    肖遠軍.《教育評價原理及應用》:浙江大學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 2.    張肇豐,徐士強.《教育評價的30種新探索》: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
  • 3.    趙必華,查嘯虎.《課程改革與教育評價》: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