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常州天寧禪寺

鎖定
天寧禪寺,位於常州市區延陵東路636號。1982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漢族地區佛教重點寺院,2002年榮獲國家4A級旅遊景點稱號。現佔地102畝,建築面積41856平方米。
中文名
常州天寧禪寺
地    點
常州市區延陵東路636號
類    型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保護時間
1982年

常州天寧禪寺景點簡介

常州天寧禪寺初建

天寧寺始建於唐貞觀、永徽年間(627~655),開山祖師為金陵牛頭山法融禪師。其初僅築室十餘楹,開創了天寧寺基業。唐天覆年間(901~904)維亢和尚在此正式建寺,取名廣福寺。唐末更名齊雲寺。南唐保大中年間(943~957)建浮屠七級,龕僧伽所留國祥寺衲衣,號“普照王塔”,北宋崇寧四年(1105)賜塔名為“慈雲”。北宋熙寧三年(1070)齊雲寺改名為萬壽崇寧寺。北宋政和元年(1111)改崇寧寺為天寧寺。南宋紹興七年(1137),又改名為報恩廣孝寺,不久再易名為光孝寺。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改光孝寺為崇奉徽廟道場。南宋德祐元年(1275)毀於戰火。元初重建,至元年間(1335~1340)複稱天寧寺,一直沿用至今。元至正十年(1350)又毀,僅存鐘樓、佛殿。明初,瀹潭禪師化緣修葺。明宣德六年(1431)淨因禪師又募建天王殿、大雄寶殿、塵外樓,規模大備。正德二年至四年(1507~1509)住持維純募修三殿、鐘樓。崇禎六年(1631)郡守程九萬暨邑紳及僧眾共置寺田520畝。此時,天寧寺已被稱為“東南第一叢林”。清順治六年(1649),住持戒潤創建九蓮閣。康熙十三年(1674),正殿及九蓮閣被毀。康熙二十五年(1686),郡紳許子漸等重修正殿,並建巽宮樓,為當時常州東郊最高建築。乾隆初年,寺宇毀廢。住持實徹等歷時十餘年,將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羅漢堂、大悲閣、九蓮閣等修葺一新。又建御書樓、安樂堂和唸佛堂,增置寺田1000餘畝。乾隆末年至嘉慶初年,又重修正殿、地藏殿和觀音殿。嘉慶十二年(1807)巽宮樓又毀。同治初年,重建觀音殿及前後平房50餘間。光緒二十二年(1896),在冶開清鎔禪師主持下,重建大雄寶殿,並續建天王、文殊、普賢、觀音、地藏五殿及羅漢堂等,加偏寮雜舍共479間,前後歷時十餘載。重建後的天寧寺佔地130餘畝,有僧眾800餘人,寺田8000餘畝,時人贊其“基廣百畝,殿高十仞,宏偉高大,較京師城外天寧寺雄壯過之,為一郡梵剎之冠”。其中大雄寶殿為木構架重檐歇山頂建築,均飾斗拱,大殿頂有藻井,殿高九丈九尺,進深八丈有餘,飛檐戧角,巍峨壯觀,殿內鐵梨木大柱高18.35米,直徑80釐米,均購自南洋。佛像高大端莊,塑造工藝細膩,為人稱譽。天寧寺歷來法規嚴格,儀式隆重,唸佛、講經、傳戒等法會旺盛。僧人重視佛學研習,設有學戒堂。曾設毗陵刻經處,制刻經版,印刷經書,流通各地。
夜景 夜景
清乾隆帝六次南巡,三次到天寧寺禮佛,並題寫“龍城象教”匾額和大雄寶殿抱柱楹聯。自唐代起,日本、朝鮮等國均有僧人到天寧寺參學求法。天寧寺與鎮江金山寺、揚州高旻寺、寧波天童寺並稱“東南四大叢林”。

常州天寧禪寺重修

1949年後,常州市人民政府曾撥款重修天寧寺,使千年古剎得到保護。“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到破壞,寺廟建築移作他用。1980年9月,經中共江蘇省委批准為佛教活動場所,並對外開放。1981年1月,常州市人民政府成立“常州市修復天寧禪寺委員會”。1981年至1987年修復大雄寶殿、天王殿、文殊殿、普賢殿、羅漢堂、觀音殿、地藏殿、禪堂、藏經樓、東西客堂,第一期工程修復面積共達5470平方米,重塑佛像670尊,法器76件,製作精細美觀,殿堂匾額題字或恢復舊觀,或重寫新制,均達到很高水平。1989年4月至1990年9月,第二期工程又修復佛學院、功德堂、達摩閣,建築面積為4366平方米,並闢建放生池。1995年至1998年建起了巍峨的三寶殿,特別是重建了山門殿。為振興佛教事業,展現天寧古剎風貌,由松純大和尚發起,自2002年始在天寧寺中軸線以北建造天寧寶塔。設計塔高108米,13層,總高153.79米,2005年完成寶塔建設並局部對外開放。

常州天寧禪寺文化價值

現寺內保存和收藏文物有日晷,建於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陽湖知縣張作楠製作,分立、卧兩具;石刻五百羅漢,始刻於嘉慶三年(1798),光緒庚寅年(1890)又補刻破損殘缺部分;石經幢,明代知名書畫家鄒之麟所書金剛經全文;唐代銅製釋迦牟尼佛坐像一尊;宋代香樟木製十面觀音像;收藏天然水晶佛像和唐代石佛各一尊,均屬稀世珍寶。

常州天寧禪寺所獲榮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常州天寧禪寺獲得“佛教音樂(天寧寺梵唄唱誦)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1] 

常州天寧禪寺僧侶基本情況

現任住持松純法師,常住僧人60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