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常州唐氏民宅

鎖定
常州唐氏民宅,位於江蘇省常州市天寧區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 [2]  又稱唐荊川宅、唐荊川故居。建築年代大致跨度為明弘治—正德年間(1488~1521年)。 [6] 
常州唐氏民宅原有八桂、貞和、易書、筠星,四並、復始、松健、禮和八堂,號稱“唐氏八宅”。其中以貞和堂明代楠木廳最具價值,保存了明代木構樑架主體,楠木廳東側迴廊壁間嵌有明代書法家孫慎行撰書的《保合堂記》碑刻。常州唐氏民宅建築羣在後期不斷營建,反映了自明清至民國時期江南民居木構建造技藝的演變,同時也與孫慎行、張太雷劉國鈞周有光等多位名人有交集之處,是重要的歷史見證。 [2] 
2019年10月7日,常州唐氏民宅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常州唐氏民宅
地理位置
江蘇省常州市天寧區 [1]  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 [2] 
所處時代
明至民國 [1] 
保護級別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8-0270-3-073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常州唐氏民宅歷史沿革

常州唐氏民宅建築年代大致跨度為明弘治—正德年間(1488~1521年)。自曾可公(唐荊川祖父唐貴)至太常凝庵(荊川之子鶴徵)。數世堂購而有筠星、易書、貞和、八桂、四並、復始諸宅。……”八桂、貞和、易書相鱗比,在今雪洞巷西、西廟溝東。”貞和堂先後由唐順之、鶴徵、宇昭(荊川之孫)居住,八桂堂亦宇昭宅。筠星堂、四並堂由宇昭弟字量、宇全分住。易書堂為唐荊川誕生處。
明崇禎六年(1633年),貞和堂原名保合堂,唐宇昭改名貞和堂。
清初,唐宇昭、唐宇量兄弟因對抗清剃髮令,藏匿家中地下室被查出,貞和、八桂、筠星、四並等堂均沒收充公。
清中期,貞和堂易主,前6進屋賣給莊氏,後多次易主。
清乾隆十年(1745年),貞和堂後半部分住宅(含半園)為狀元錢維城及兄弟錢維喬購得。
清宣統年間,筠星堂户主姓湯。
易書堂早年被分紿荊川弟正之,後其曾孫君知賣給汪家老婦。
八桂堂於清代毀後由瞿秋白叔祖、湖北布政使瞿賡甫建造,民國年間由劉國鈞購得。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貞和堂南面的前半部分住宅產權歸張志讓,其後半部分住宅(含半園)仍為錢氏後人分住;筠星堂為汪氏所有;易書堂仍由汪氏後人分住。
20世紀80年代,貞和堂後半部分荒廢后建起雪洞巷住宅小區。
1994年左右,城市改造易書堂被拆除。 [6]  [9] 

常州唐氏民宅建築特點

常州唐氏民宅以貞和堂明代楠木廳最具價值,保存了明代木構樑架主體,木結構月梁體系是常州地區為數不多的代表。楠木廳東側迴廊壁間嵌有明代書法家孫慎行撰書的《保合堂記》碑刻。常州唐氏民宅建築羣在後期不斷營建,反映了自明清至民國時期江南民居木構建造技藝的演變。 [4] 

常州唐氏民宅主要建築

常州唐氏民宅綜述

唐荊川故居包括八桂堂、易書堂、筠星堂、松健堂、禮和堂、四並堂、復始堂、貞和堂8堂。
“唐氏八宅”,至今保存着5堂6宅:青果巷92—94號筠星堂、青果巷86號貞和堂、青果巷82—84號八桂堂、青果巷8弄3號、12弄8號松健堂和青果巷14l弄(號)、263號禮和堂5堂6宅(禮和堂分東、西兩宅)。 [6]  常州唐氏民宅是常州的一組重要文物,也是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的重要遺存,還是常州市愛國統一戰線教育基地。 [3-4] 

常州唐氏民宅貞和堂

貞和堂原名保合堂。為唐氏八宅之一,是唐氏八宅中的主宅,也是唐荊川最早的宅邸。明崇禎六年(1633年)荊川玄孫唐宇昭改名貞和堂。 [5-6]  貞和堂佔地面積1340平方米,建築面積1250平方米。貞和堂原有門廳、轎廳、二門及後進內宅樓。後半部分荒廢,20世紀80年代,建雪洞巷住宅小區時佔用。今門廳已無,轎廳已翻建。現存建築五進,第一進單層五開間,為原轎廳翻建,牆面青磚扁砌,東側有石庫門,石庫門東側牆角有“燕樂堂王界”界石一方。第二進可分為東西兩部分共五開間,東首為二層兩開間,東側有備通通往第三進;西首三間為貞和堂原大廳,是常州保存下來的最大明代楠木廳。楠木廳坐北朝南,為一完整“紗帽廳”,面闊三間13.4米,進深七檁9.5米、檐柱高4.5米,採用抬梁式木結構,五架柁梁為大型月梁,木構部分全用楠木、紫檀木精作,用料粗大講究,主柱一人勉強能合抱。木柱下用蘑菇形青石礎,屋面平緩。反捲式雙飛檐,正間大梁有彩繪,立柱上端有塗雕裝飾。大廳東側走廊壁間嵌有唐荊川外孫、明書法家孫慎行撰書的《保合堂記》碑刻,石高0.54米,二石寬2.28米,另二石殘,殘寬0.62及0.95米,系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碑)孫慎行為唐荊川子鶴徵80大壽所作。第三、四進為二層四開間。其間天井有圍牆相隔,開月洞門相連,月洞門上有隸書“頤豫”二字。第五進原為廚房和唐荊川養馬處,現為單層四開間,其南側天井中有一南北向走廊。 [7]  [10] 
保合堂(現貞和堂) 保合堂(現貞和堂)

常州唐氏民宅八桂堂

八桂堂位於青果巷82~84號。故居坐北朝南,原為唐氏八宅之一,因宅內植桂八株而得名。第一、第二進有天井,第二、三進間有花園假山。晚清時為瞿秋白叔祖、湖北布政使瞿賡甫府第,1899年1月29日秋白誕生於天香樓二層西室。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劉國鈞買下作為住宅。全宅以垣牆圍成院落,牆腳嵌“敬修堂”界石。 [8] 

常州唐氏民宅筠星堂

筠星堂位於青果巷90~98號、雪洞巷8號,東鄰貞和堂,原為唐荊川玄孫、明崇禎舉人唐宇量居住,建築坐北朝南,存四進房屋,花廳及假山、石池花木等。建築整體平面略呈曲尺形,可分為南北兩部分,在西側,南部較北部多出兩進建築。1982年3月25日,筠星堂作為唐荊川宅之一被公佈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四進回字形樓坐北朝南,底層檐高4.3米,二層檐高7.5米,清式長窗、門保留。底層、二層有長廊,中間六扇長窗門保存較好。屋已破舊,亟待整修。天井內開間三開間,東西各有一開間,共五開間。屋脊為牆體自身上方,然後兩坡,且坡長均等。 [12] 

常州唐氏民宅禮和堂

禮和堂 禮和堂
禮和堂是唐氏八宅之一,是明代文學家、抗倭英雄唐順之的叔祖——畫家唐世寧的居所,清朝改建,房屋為硬山式磚木結構,分為東西兩路,東邊緊鄰周有光宅。東西兩路各有三進,東路佈局不規整,面闊三至四間;西路存三進,面闊六間,第一、二進間有磚雕門樓,第二進東首兩間為書房,封火牆保存較好,正中三間為轎廳,“禮和堂”三字屏風和匾額掛在樑上。西首有元寶石、青石為牆角,並有封火牆,保存完好,正門前原有照壁。門樓構築工藝古樸雄渾,具有明中期建築風格嚴謹的特點。後成為中國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的舊居,現為周有光圖書館所在地。 [10]  [13] 

常州唐氏民宅松健堂

松健堂
松健堂(2張)
松健堂是明代唐荊川“八宅”之一,在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東首,原是唐荊川曾祖、明代書法家唐世英所居住,後歸清浙江兵備道惲祖貽及其子安慶府知府惲毓齡、孫惲公樾居住,南臨青果巷,北鄰古村,坐北朝南,佔地面積達3.12畝。
在松健堂裏,有一處兩層紅磚仿蘇式的筒子樓。資料記載,這裏原先是一間“楠木廳”,1958年,愛國實業家劉國鈞為了解決職工住宿問題,建造了這幢紅磚房作為女工宿舍樓。
松健堂的修繕,嚴格按規定採用“揭頂不落架大修”的方式——保留原構架,並儘可能保存較完好的柱、梁、門窗等原構件,以保護文保單位和歷史建築的建築風格和特點。也是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修繕保護整體展示館所在地。 [10] 

常州唐氏民宅歷史文化

  • 相關人物
唐荊川,名順之,明代常州府人,不僅是明嘉靖年間著名文學家,更是傑出的軍事家和抗倭英雄,著有《荊川集》等著作,是“明六大家”之一,也是明代古文運動的代表人物,世稱“嘉靖三大家”之一。 [3] 

常州唐氏民宅文物價值

貞和堂正廳保留有明末清初時期的木柱,且大部分保留較好。四根金柱表面有牢固的地仗,甚至保存大面積的黑色大漆,經過三百多年的時間考驗,仍舊保持着當年的品質,手感細膩,色彩深沉,遺存的油漆實物,對今後研究傳統油漆工藝,以及文物保護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11] 

常州唐氏民宅保護措施

1982年3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唐荊川宅”確定為江蘇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14] 
2019年10月7日,常州唐氏民宅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常州唐氏民宅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常州唐氏民宅位於江蘇省常州市天寧區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 [10] 
  • 交通信息
公交出行:乘坐2路、6路、14路、33路、38路、68路、231路等多路公交在農業銀行(保險大廈)站。
地鐵出行:乘坐地鐵1號線至“同濟橋站-2號出站口”出站;乘坐地鐵2號線至“文化宮站-6號出站口”出站。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