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

鎖定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隸屬於福建省漳州市,地處漳州市南部,雲霄詔安東山三縣交界處,西南與詔安縣接壤,東、北與雲霄縣毗鄰,南與東山縣雲霄縣相連。行政區域總面積115平方千米。 [4-5] 
1953年1月1日,成立“福建省歸國華僑常山集體農場”,屬省僑辦和雲霄縣雙重管轄;1999年7月,成立“漳州市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屬漳州市人民政府管轄。 [5-6]  截至2021年10月31日,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下轄11個管理區、4個行政村。 [2] 
2018年,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生產總值完成38.55億元;財政總收入完成2.59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5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47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12元。 [8] 
中文名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
所屬地區
福建省漳州市 [3] 
地理位置
漳州市南部
面    積
115 km² [4] 
下轄地區
11個管理區、4個行政村 [2] 
電話區號
0596
郵政編碼
363307
氣候條件
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2.5 萬(截至2021年12月常住人口) [4] 
著名景點
烏山天池
車牌代碼
閩E
地區生產總值
38.55 億元(2018年) [8]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歷史沿革

1953年1月1日,正式成立“福建省歸國華僑常山集體農場”,屬省僑辦和雲霄縣雙重管轄。
1959年1月,改製為“國營福建省雲霄常山華僑農場”,屬省僑辦和雲霄縣雙重管轄。
1999年7月,正式掛牌成立“漳州市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屬漳州市人民政府管轄。 [5-6]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行政區劃

截至2021年10月31日,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下轄11個管理區、4個行政村。 [2] 
截至2021年10月31日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
白竹村
觀陽村
埔徑村
坪嶺村
常山管區
梧園管區
溪墘管區
大水掘管區
雙山管區
吉仔管區
海峯管區
新寮管區
下雲管區
東昇管區
柘林管區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地理環境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位置境域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地處漳州市南部,雲霄詔安東山三縣交界處,西南與詔安縣接壤,東、北與雲霄縣毗鄰,南與東山縣雲霄縣相連。東西最大距離19.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9.4千米,行政區域總面積115平方千米。 [4-5]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地形地貌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地形狹長,西北處於烏山山脈之中,多丘陵,最高海拔1106米。 [5]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氣候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日照充足,年平均降雨量1750毫米,年平均温度為21.5℃,相對濕度78%,全年日照小時數2098小時,年無霜日360天以上。 [5]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自然資源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有山地11.7萬畝,林地10.11萬畝,耕地0.47萬畝。 [5]  森林資源豐富,擁有80多平方千米的生態林地,森林覆蓋率達72.72%。 [4]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人口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常住人口為23918人。有家庭户7633户,集體户356户,家庭户人口22744人,集體户人口為1174人,平均每個家庭户的人口為2.98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12290人,佔51.38%;女性人口為11628人,佔48.62%。常住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5.69。0—14歲人口為5215人,佔21.80%;15—59歲人口為14342人,佔59.96%;60歲及以上人口為4361人,佔18.23%,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2961人,佔12.38%。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常住人口中,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358人;擁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849人;擁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9039人;擁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7746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常住人口中,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8.68年。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21055人,佔88.03%;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863人,佔11.97%。流動人口為7267人。 [7] 
截至2021年12月,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有常住人口2.5萬人。 [4]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經濟

2011年,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生產總值13.75億元,工業總產值30.73億元,其中規模工業產值27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7.77億元;完成財政收入1.08億元,其中地方級收入7284萬元,税性收入9598萬元,佔總收入的88.87%;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年收入8645元;農民人均年收入6649元。 [5] 
2012年,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生產總值15.98億元,增長16.21%;工業總產值40億元,增長30.29%,(市未反饋數據)其中規模工業產值36.03億元,增長21.5%,規模工業增加值10億元,增長21.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51億元,增長40.8%;完成財政總收入1.38億元,增長27.76%,地方級收入8508萬元,增長16.8%;出口總值1.35億美元,增長18.54%;實際利用外資(驗資)2291萬美元,下降9.9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5億元,增長15.2%。其中,工業產值和財政收入從體制下放前1998年的6804萬元和596萬元到2012年的40億元和1.38億元,分別增長了58倍與22倍。 [6] 
2013年,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生產總值19.65億元,增長13.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86億元,增長47.4%,工業投資14.1億元,增長56.1%,房地產投資3.29億元,增長176.6%;財政總收入1.68億元,增長21.89%,地方級收入1億元,增長18.09%;工業總產值48.93億元,增長16.84%;規模工業總產值45.84億元,增長19.1%;規模工業增加值12.8億元,增長19%;外貿出口2.29億美元,增長69.85%;外貿進口1856萬美元,增長96.61%;合同利用外資6029萬美元,增長51.75%,驗資到資2695萬美元,增長17.6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8億元,增長12.3%。 [5] 
2016年,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生產總值30.65億元,增長10%;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5.4億元,增長22.5%;規模工業總產值76.41億元,增長11.4%;規模工業增加值21.28億元,增長11%;財政總收入突破2億元,增長3.2%;地方財政收入1.24億元,增長12.4%;外貿出口40842萬美元,增長42.67%;實際到資2000萬美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99億元,增長7.4%。 [1] 
2018年,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生產總值完成38.55億元,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0.82億元,增長12.5%;規模工業總產值完成79.39億元,增長9%;規模工業增加值完成21.12億元,增長8.7%;財政總收入完成2.59億元,增長16.2%;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55億元,增長12%;外貿出口完成33.1億元,增長6.7%;實際到資7743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8.2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47元,增長8.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12元,增長9.5%。 [8]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現任領導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沈東生 [11]  、蔡猛添 [12]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社會事業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教育事業

1953年,常山華僑農場剛建場,辦有學前教育,辦起託兒所、幼兒班。
1954年,常山華僑農場開辦小學。
1964年,常山華僑農場於老虎山創辦常山華僑中學。
1965年,常山華僑農場共有農業中學六所,設有高農、初農班。
70年代起,常山華僑農場成立了業餘文化教育委員會,辦夜校掃盲班,每年掃盲200—300人。
1980年,常山罐頭廠投產,常山中學增設職業高中,廠校聯辦罐頭食品工藝專業班,學生畢業後全部由罐頭廠錄用,並且多數成為工廠的技術骨幹。
1981—1984年,省僑辦、農場、全場集資辦學,實現了普及初等教育,同時,根據農場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辦起了“文化技術學校”。
1985年2月7日,葉飛副委員長為“常山華僑中學”題名;同年4月,學校由老虎山舊址遷入新址,新址建有教學大樓1幢,合16間教室,12間辦公室,實驗樓1幢,另有教師宿舍,學生宿舍等配套設施,教學設備校為齊全。
2006年春季開始,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對全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除學雜費,並對貧困學生實行“兩免一補政策”,年減免30多萬元,受益學生1800多人,並多方籌措資金100多萬元,建成常山中學學生公寓,可新增寄宿牀位300個;2006年秋季,常山中學重新開辦普通高中教育。
截至2013年,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新建設校舍31285平方米,有中學1所、小學5所、幼兒園5所,有專任教師235人、學生3657人,全區實現了學校全公辦、校舍全新化、配套標準化、塑膠跑道全覆蓋。 [5]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科技事業

常山華僑農場建場初期,科研工作在農場以及上級主管部門的重視支持下,創辦青年實驗場,1957年成立了科研所。90年代開辦“農函大”常山輔導站,該站每年結業學員150人左右。2000年成立“常山經濟開發區科技協會”,吸收科協會員105人,還建立基層管區、村果樹栽培科技網絡,建立健全農場科研體系。
1960年,方忠平創造了“沙撈越菠蘿冠芽剖切快速繁殖法”,提高育苗率48倍。70年代末,通過有性雜交育種,繁殖育出“常薯2號”地瓜品種,比普遍種植的“新種花”品種畝產增18.6%。80年代,農場科技人員進行水稻有性雜交,經兩代繁殖培育出水稻“雜優”良種由原來高杆變為矮杆,由原來的單季畝產300多斤,提高到1000左右斤。1980年,農藝師洪維連又從早稻“紅410”變異單株選育出“常山1號”,試種畝產875斤,比“紅410”增長12%。
1980年,早稻“常豐1號”獲國務院僑辦品種選育一等獎;1982年,橡膠栽培技術獲國務院僑辦科委的一等發明獎;1988年,罐頭廠生產的“330”條裝玻璃瓶蘆筍罐頭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銀質獎和省優產品稱號,還有十五個科研項目獲得1984年國務院僑辦“科技工作先進獎”。 [5]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文化事業

常山華僑農場建場初期,農場就有一支由文藝愛好者自願組成的歸僑業餘文藝演出隊伍。後來,演出隊伍不斷壯大,有臨時專業或業餘文藝演員100多人,平均每年演出10多場,自編自演節目200多個,除了在本場演出外,還經常到縣、市演出,並先後獲得縣以上政府獎勵94次。《菠蘿豐收舞》《歌唱美麗的常山》《十二朵金花》等節目於1960年被選送參加雲霄縣、專區、省業餘文藝匯演。
1960年10月,農場成立電影放映隊。
1963年,建場十週年場慶,農場就組織了大型的文藝演出。
1973年夏,農場建立文化站,每天定時向場員開放,定期出版文藝宣傳欄。
1979年,新建1200個座位的電影院、電視衞星地面接收站。
改革開放後,場內常年活躍着一支業餘東南亞特色舞蹈隊、一支電聲樂隊、一支民族器樂表演隊。
2002年,農場成立“僑心”歌舞團,舉行東南亞特色舞蹈培訓班;同年9月29日,全國著名詞曲家石順義、張卓婭蒞臨常山體驗生活,並創作了歌曲《常山謠》。
2003年1月,常山華僑農場建場五十週年,農場舉行大型慶典活動。
2010年,成立常山電視台。
2012年,成立書畫院,建立了常山華僑博物館。
2012年,新建華僑文化中心,用地面積61畝,總投資6000萬元,總建築面積約10000平方米。 [5]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體育事業

60年代,常山華僑農場擁有標準規格的露天游泳池兒童游泳池、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等,成為雲霄縣主要的體育訓練基地之一。
1962年,常山華僑農場成立體育協會。
1976年6月,常山游泳池建成投入使用。
2010年,新建了常山青少年校外體育活動中心。
2013年4月,成立羽毛球協會;同年7月,動工興建華僑體育中心,總投資1000萬元,佔地35畝,總建築面積2萬平米,建設標準足球場,有看台座位1118位。 [5]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醫療衞生

1953—1954年,常山華僑農場設醫務所,從雲霄縣聘請醫生1人,從歸僑中選4個工人做為醫療所職工。
1960—1961年,大接僑,農場規模擴大,醫務所增設二個門診所,建立醫院,設婦產醫生3個,醫務所還購置救護車1部。
1962年,全場分設5個醫務所(室),衞生工作人員18人,醫院設簡易病牀30張,全場職工享受免費治療。同時農場還辦起療養所,接待長期患者20多人療養。
1980年,農場接受聯合國難民署援助農場衞生院購置醫療器械30萬美元,折人民幣424616.73元,購置了鈷60治療機、人工心肺機、人工腎、黑白掃描機、卧式高壓消毒器及被服、病牀等200多種設備。
1996年,醫院建築面積擴大到1400平方米,住院部病牀增至60張,有13個基層衞生保健站,幹部職工、歸僑享受公費醫療制度。
2007年,按照二級乙的標準,農場投資近500萬元重新選址新建常山醫院,用地面積35畝,總建築面積5850平方米,於2008年3月投入使用;同時,投資幾十萬元購置一批醫療檢測設備,並向社會公開聘請8位醫護人員。 [5]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交通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有廈深高鐵、瀋海高速、314國道過境。 [5]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常山,昔日叫雙山,農場所在地在“雙山”大水堀村,當時省僑委負責為農場辦理文件、印章的幹部,按閩南方言泉州腔調把“雙山”念成“常山”。據此引文,刻公章便成了“常山集體農場”,只好將錯就錯,在僑務系統全部使用“常山”這個地號。但是雲霄縣、龍溪地區的許多單位用慣了“雙山”的地號,不好改稱,因此,往往兩種地號都用,政府文件上有時寫“雙山”,有時寫“常山”。只有交通部門在汽車票、汽車站長期以“雙山”為名,直到1995年國道324線公路擴建,“常山”的地名牌才第一次高掛在路牌上。 [5]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風景名勝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綜述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境內有烏山天池、天窗坪、天星寺風景區、東南亞風情園、東南亞風情一條街等景點。 [9-10]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烏山天池

烏山山脈東起詔安西至平和,中經雲霄、常山地界,南北長45千米,東西寬20千米,山體總面積約900平方千米。烏山天池地處烏山山脈南麓,常山開發區西側,距僑城中心約25千米,是花崗岩高山湖泊。烏山天池海拔800餘米,水面面積四百餘畝,周邊還有80多平方千米生態林地。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天窗坪

天窗坪,原是一個四百多年曆史的小村落。因處於山間小高地四周環低谷,晴朗的夜晚,仰望天空,羣星綴滿夜幕,銀河橫跨天際,猶如打開天窗,滿是燦爛星光,而得名“天窗坪”,為 “天之窗,地之坪”之寓意。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地方特產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有手抓咖喱飯、烤沙嗲、豬蹄膀、越南粽條、阿勝湯、千層糕、黃金糕、糯米糕、七層糕等特色美食。 [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