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帶足按蚊

鎖定
帶足按蚊(Anopheles peditaeniatus (Leicester,1908))蚊科按蚊屬的昆蟲動物。
中文名
帶足按蚊
拉丁學名
Anopheles peditaeniatus (Leicester,1908)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亞    綱
有翅亞綱
雙翅目
亞    目
長角亞目
蚊科
亞    科
按蚊亞科
按蚊屬
亞    屬
按蚊亞屬
帶足按蚊

帶足按蚊形態特徵

成蚊翅前緣脈基部一致暗色,肩橫脈無鱗簇;V5基暗斑較長,其長度明顯大於它與V6基暗斑之間的水平距離;V6僅有兩個暗斑;後跗節4有基白環。雄蚊觸鬚節3無基白環,末節背面淡色。陽莖葉片4-7對,內側一對大葉片有粗大基齒和細小側齒。幼蟲頭毛2-C單枝;3-C樹叢狀;前胸毛1-P末端分為2-3枝;中胸毛4-M較小,呈星狀分枝,即從基部分為4-8柔軟而彎曲的小枝。卵甲板寬度中等,甲板寬約佔卵寬的1/6,飾緣略為彎曲。
雌蚊中型蚊蟲,翅長3.5-4.lmm。頭:頭頂和後頭具灰白至褐色豎鱗。唇基兩側的黑鱗簇發達。觸角梗節外側有少許白鱗,鞭分節1有較多白鱗。觸鬚末2白環通常較寬,基部鱗片蓬鬆,背面中央有白鱗,通常形成縱條。胸:盾片淺棕色,上有暗色的正中縱條和中側縱條,“眼點”不明顯。前胸側鬃3-5根;氣門鬃3-4根;翅前鬃7-10根;中胸上後側鬃5-9根。翅:前緣脈基部暗色,亞緣脈白斑小而不完整;徑脈幹區淡色;肩橫脈無鱗;V1基部有許多散在淡鱗,末端暗色;V2.1,V2.2和V3基部與末端各有一暗斑,其餘部位均為淡色;V5基暗斑較長,其長度明顯大於它與V6基暗斑的水平距離;V6僅有2暗斑;基暗斑也較長。翅尖緣纓白斑分佈於V1至V3的末端;一般無V5.2緣纓白斑。足:前足與後足基節均無淡鱗簇,中足基節雖有時有少數淡鱗,但未形成明顯的鱗簇。後股節和脛節背面暗色,腹面淡色,但脛節有明顯的端白環。前與中跗節1-3均有較寬的端白環,第3白環的長度約為該跗節長的1/2,節4和5均為暗色;後跗節1-4具較寬端白環,節4(有時包括節5)並有基白環,形成跨關節白環,約為節4全長1/2-3/4;節4端白環特寬,接近節5的長度。
雄蚊一般形態與雌蚊近似。頭:觸鬚節2-3常有一條由許多淡鱗組成的白色縱線,節3無基白環,節5末端淡色。尾器:抱肢基節的背面與側面有許多淡鱗。小抱器背葉內側具由3根基柄癒合形成的棒狀構造,外側有2葉狀刺;腹葉頂毛和亞頂毛髮達。陽莖葉片4-7對,內側的一對大葉片具粗大的基齒和細小的側齒。
幼蟲頭:頭毛2-C單枝;3-C分25-49枝;5, 6-C分別分11-18和12-18
枝;7-C分21-23枝;8, 9-C分別分4-9和4-6枝。胸:胸毛1-P末端分為2-3枝或不分枝;4-M較小,由基部分放射狀4-9枝,毛枝柔軟而彎曲,與其他蚊蟲的有明顯區別;3-T分化為掌狀毛,具無色扁平葉片。腹:腹毛1-I-II均非掌狀,具無色扁平葉片;1-III-VII均為發達的掌狀毛,葉片較寬,色素分佈不均勻,肩部附近顏色較深。節VIII背板較窄,氣門梳具長齒7-9個,短齒13-16個。腹毛1-X的長度與尾鞍相等。
卵10個卵(海南標本)測量的結果如下:長512-576um,平均540.lum;浮器長352-384um,平均368.3um,約佔卵長的68.2%。寬176-192um,平均179.7um;甲板寬度中等,寬24-32um,平均29.8um,佔卵寬的1/6 (16.6%)。浮器肋數20-26個,平均22.9個;浮器的位置比較偏近於卵的後端。

帶足按蚊生活習性

幼蟲主要孳生於稻田,在多水草的池塘、溪溝、沼澤內也常採到,本種按蚊在海南島分佈較廣,無論是山區、丘陵,還是沿海平原都有分佈。但種羣數量較少,僅佔夜間牛體誘捕按蚊總數的1.2% (231/19,271),白天人房捕獲按蚊總數的1.2%(9/779)。據中國醫學科學院寄生蟲病研究所(1959)在海南島臨高縣南豐鄉的調查結果,成蚊密度高峯在10-11月。

帶足按蚊分佈範圍

國內分佈
海南, 雲南, 貴州, 福建
國外分佈
緬甸, 印度, 印度尼西亞, 柬埔寨, 泰國, 馬來西亞, 尼泊爾, 菲律賓, 斯里蘭卡

帶足按蚊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九卷 雙翅目 蚊科(下卷):30-31.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