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帶蛾科

鎖定
帶蛾科,Thaumetopoeidae,鱗翅目的一個科。是中到大型的蛾子,翅通常寬而暗。前翅從翅頂至後緣中央有斜行橫帶一條。本科已知300多種,分佈於東洋區、大洋洲和非洲。我國常見的有灰褐帶蛾Palirisa sinensis Rethsch
中文名
帶蛾科
拉丁學名
Thaumetopoeidae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亞    綱
有翅亞綱
鱗翅目
亞    目
有喙亞目
帶蛾科
分佈區域
東洋區、大洋洲和非洲
總    科
蠶蛾總科
分類地位
昆蟲綱 Insecta 鱗翅目 Lepidoptera 有喙亞目 Glossata 雙孔次目 Ditrysia 蠶蛾總科 Bombycoidea

帶蛾科形態描述

後翅一般也有斜行橫雌雄觸角均為雙櫛齒狀。喙不發達,下唇須短。前翅R2與R3可能合併,M1與R3靠近或同出一點。雄蛾常有翅繮與翅繮鈎,雌蛾常無翅繮。卵光滑,穹頂形,通常成堆產在樹葉背面或樹皮上。幼蟲生有很長的次生剛毛,沿身體排成帶狀。趾鈎雙序中帶。蛹位於繭內,有各種形狀的臀棘。

帶蛾科昆蟲介紹

鱗翅目的1科。缺單眼,喙退化,觸角雙櫛狀,體細長,翅寬大,具帶狀斑的中、大型蛾類。本科昆蟲通稱帶蛾。世界已知約100種,多分佈於東洋區和非洲,極少的種類分佈於舊北區,中國約有50種。前後翅均缺1A脈,中室小,M2脈基部遠離M3脈,前翅R脈分枝與M1脈同柄,一般僅4支(缺R2脈),後翅有發達的翅繮,Sc脈分離,有時在中央部分與R脈相接近,M1脈形成R脈的分枝。夜間活動,有趨光性。幼蟲密被次生剛毛,常在體背面集攏成束狀長毛,但缺明顯的毛瘤,體毛色澤變化較多,有毒毛。卵多為半球狀。幼蟲有5對腹足,趾鈎雙序中帶。作繭化蛹,薄繭外面加雜脱落的體毛。本科昆蟲多生活於森林中,取食林木和灌叢的葉片。中國常見的有:撫帶蛾,為害忍冬科植物;中華金帶蛾,體金黃色,翅展達90毫米,前翅具5~6條赤色波狀紋,頂角有赤色長斑。為害泡桐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