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帳篷

(2008年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帳篷》是2008年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加]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1] 
中文名
帳篷
作    者
[加]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譯    者
張璐詩
出版時間
2008年8月
出版社
南京大學出版社
頁    數
158 頁
ISBN
9787305055133
定    價
16.00 元
裝    幀
平裝 [1] 
原作名
The Tent
叢書系列
精典文庫

帳篷內容簡介

《帳篷》的內容豐富多彩,就像一盤精心烹飪的雜燴,雖然“雜”,卻並不亂,裏面的每一樣東西都清晰可辨。這部文集是阿特伍德四十多年寫作生涯的思想薈萃,集中了她所感興趣的話題:女性、神話的改寫以及生態問題等。
在本書中作者試圖努力維護她所熱愛的東西,把它們庇護在自己的“帳篷”中。阿特伍德在此書中自比女預言家西比爾,以此迴應艾略特的詩歌《空心人》中的很多隱喻。在本書的最後一篇小説的開頭,阿特伍德借人物之口説:“事情看起來很糟糕,我承認這點。它們看起來比這多年來,幾個世紀來更糟糕……危險無處不在。”
《帳篷》(The Tent)是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於2006年出版的一本小冊子。稱它為小冊子是因為裏面的文章(共35篇)篇幅短小,最長不過五至六頁,短的僅一兩個段落。它們包括短故事、微型傳記、童話、詩歌、談話、寓言、思想片段等,作者還設計了封面插圖,併為其中某些短文配上了鋼筆畫。儘管每篇文章不長,但是它們沿襲了阿特伍德一貫的寫作風格和技巧:別出心裁的手法以及對社會的辛辣評論。 可以説這是一部充滿了想象力的作品集,媒體曾這樣評價它:“巧妙而且有趣……令人恐懼又充滿智慧,有先見之明且具有自我意識,使人愉快卻又語氣尖鋭。” [1] 

帳篷作者簡介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於1939年11月18日出生加拿大首都渥太華,在家排行老二,有一兄,一妹。父親是森林植物學家,母親畢業於多倫多大學,主修家政。阿特伍德七歲時,全家移居多倫多,父親則任教多倫多大學。
阿特伍德就讀於裏賽高中時即展露文才,在校刊發表散文及詩作,之後就讀多倫多大學的維多利亞學院,師事諾若普·佛萊等教授。畢業時榮獲伍卓·威爾森(Woodrow Wilson)獎學金,繼續在哈佛大學攻讀維多利亞時期英國文學,師承傑隆·巴克利,二十三歲獲碩士學位,隨即留在哈佛攻讀博士課程。1966年自從她的第二本詩集《圈戲》出版後,阿特伍德在加拿大文學界就聲名大噪。目前阿特伍德與小説家格姆·吉伯森及女兒潔思定居多倫多市。
在阿特伍德的詩作中,舉凡《圈戲》、《在那國度的動物》、《蘇珊娜·慕迪的札記》、《詩選》、《雙首詩選》及《不見月亮的期間》等,都呈現女性觀察入微,深入心靈意識的層面,主題也多圍繞“在一個瞬息萬變、詭譎的世界裏,如何保持清晰意識及自主性”的課題。
1976年的《女法師》、1986年的《貼身仕女的故事》、1988年的《貓眼》、1993年的《強盜新娘》、1996年《別名葛莉絲》及近作2000年8月出版的《盲刺客》皆以獨特的阿特伍德敍事手法、複雜的情節鋪陳以及女性意識的勾勒,吸引廣大的讀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