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席地而坐

鎖定
席地而坐,漢語成語,拼音:xí dì ér zuò,泛指在地上坐,成語,意為古代人鋪席於地以為坐。出自《舊五代史·李茂貞傳》。
中文名
席地而坐
外文名
sit on the ground;or the floor (idiom)
拼    音
xí dì ér zuò
近義詞
起步當車 [5] 
注    音
ㄒㄧˊ ㄉㄧˋ ㄦˊ ㄗㄨㄛˋ
出    處
《舊五代史·李茂貞傳》

席地而坐釋義

席地:把席子鋪在地上。原指古人鋪席於地,坐在席上。現泛指坐在地下。 [3] 

席地而坐出處

《舊五代史·李茂貞傳》:“但御軍整眾,都無紀律,當食造庖廚,往往席地而坐。” [1] 

席地而坐例句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三回:“這裏鹽巡道的衙門外面,有一個賣帖子的,席地而坐。面前鋪了一大張出賣帖子的訴詞。” [4] 
《文明小史·第三五回》:有上,帶來的白蘭地酒,慕政取出兩瓶開了,大家席地而坐,一氣飲盡。 [5] 

席地而坐成語辨析

【相近詞】起步當車
同韻詞善騎者墮大大落落獻酬交錯、掩鼻而過、秋豪之末一樹百穫、以眾暴寡,以強凌弱、杯觥交錯、敵存滅禍敵去召過安枕而卧 [1] 
偏正式;作謂語;指隨便的場面。
示例
《三俠五義》後面梢繩上拴着一個小小包袱又搭着個錢褡褳,有一個人拿着鞭子席地而坐。 [2] 
樹下一個女民兵和一個老人席地而坐守在那裏,還有一個女民兵在一條長凳上睡得很是香甜。
在樹、竹掩映的房前,我們席地而坐,聽他回憶一九三五年紅軍攻打劍門關的情景,和在劍門山區建立蘇維埃政權的經過,以及他個人在紅軍北上長征後四處流浪的艱辛遭遇……我的心,一下便浸泡在歷史的硝煙和戰鬥的血泊中了。
大家就在道旁草地上席地而坐,將喝剩的奶茶灑在地上,祝願轉場者行程順利。
柴澤民的車開到了天安門,羣眾仍然在路兩旁席地而坐,秩序井然。
亦正因為他對於鬥蟋蟀於的興趣太深了,以至蒙古侵宋的邊報即使紛至沓來,他還是一切置之度外,照舊在葛嶺的丞相府半閒堂中席地而坐,卜晝卜夜地與他的一班姬妾幕客們飲酒賭博,樂此不疲,而賭博中最重要的花樣則是鬥蟋蟀。
因此柏拉圖和孔子的教育方式可能是精髓,他帶着學生找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在草坪上席地而坐,然後就一個問題開始胡説八道。
這時,我看見路邊有個老婦人席地而坐,目光呆滯地在乞討。

席地而坐成語典故

唐朝時期,李茂貞因戰功卓著,官運亨通。他恃功自傲,擁重兵干涉朝政,昭宗皇帝即位後,就出兵討伐他而失敗。後來李茂貞幾次造反未成功,元氣大傷。他的軍士自由散漫慣了,經常是席地而坐,開懷暢飲,大呼小叫,只好自生自滅。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