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師範

(詞語解釋)

鎖定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故為師範。
現代“師範”一詞,成為培養教師的學校,儘管名稱不同,級別有異,意義仍是指培養“堪為人師而模範之”的人才的,由此可見,“師範”一詞的深義,古今無異。正如胡錦濤主席指出的:“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沒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尊重教師是重視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是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具體體現。 ”
中文名
師範
外文名
Normal
最早起源
夏、商、周

師範簡介

師範起源

“師”的名稱,在夏、商、周時就有了。而“師”字最早的出現是在甲骨文中,甲骨文中有“文師”之稱。以後,西漢的董仲舒用了“師”一詞,司馬遷用了“師表”一詞,他們都着重在師的表率作用這點上。
在中國古文獻中,所謂“師範”,意為“可以師法的模範”。西漢楊雄在《法言·學行》中説:“務學不如務求師。師者,人之模範也。”最早把“師範”二字並用的,見於《後漢書·文苑傳·趙壹》。內雲:“君學成師範,縉紳歸慕。仰高希驥,歷年滋多。”世人遂把教師職業的特徵概括為“學高為人師,身正為人範”。 [1] 
西漢末年,楊雄在言論集《法言》中説:“師者,人之模範也。”他第一次將“師”和“範”聯繫起來看,明確強調了老師所負有塑造教育對象的重大責任。
《後漢書·趙壹傳》松皇甫規書:“君學成師範,縉紳歸慕。”《文心雕龍·才略評》雲:“相如好書,師範屈宋。”意思是説司馬相如學寫作,便以屈原、宋玉為師範——學習的榜樣。“師範”已作為一個詞組出現了。
現代“師範”一詞,成為培養教師的學校,儘管名稱不同,級別有異,意義仍是指培養“堪為人師而模範之”的人才的,由此可見,“師範”一詞的深義,古今無異。
師範作為專門培養教師的教育機構,最早起源於17、18世紀的法國和德國。

師範職前培訓

師範 師範
分為各級師範學校以及其他教育機構。其中各級師範學校包括高等師範學校中等師範學校高等師範學校又分為師範大學(本科師範大學)、師範學院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職業技術師範學校、職業技術師範專科學校中等師範學校又分為普通中等師範學校、中等特殊教育師範學校。其他教育機構分為普通高等學校師範類院、系、班,以及電視大學師範類院、系、班。

師範職後培訓

分為各級教師進修院校以及其他教育機構(形式)。各級教師進修院校分為省級教育學院、地(市)級教育學院、縣級教師進修學校以及小學教師培訓中心。其他教育機構(形式)分為各級師範學校培訓部、函授部;普通高等學校函授部、師資培訓班;電視大學衞星電視教育以及自學考試。

師範歷史沿革

在我國古典文獻中,“師範”最早出現於漢朝揚雄編著的《揚子法言》:“師者,人之模範也。”戊戌變法前夕,梁啓超在《京師大學堂章程》中就提出設立“師範齋”的設想,並疾呼:“欲革舊習,興智學,必以立師範學堂為第一義。”1902年,管學大臣張百熙繼承和發展了梁啓超的師範教育思想,強調“辦理學堂首重師範”,創設了含“師範館”在內的“京師大學堂”(1902年12月17日)。1923年,“京師大學堂(師範館)”正式改名為“北京師範大學”。

師範晚清

在清廷的支持下,盛宣懷加緊了對南洋公學的籌備。不久,南洋公學洋務運動的聲浪中誕生了。
師範 師範
1897年1月26日,盛宣懷呈《開辦鐵路總公司並啓用關防折》與《籌建南洋公學及達成館舍》片,主要是關於經費的籌集問題。當日,光緒硃批:“該衙門知道,欽此。” 盛宣懷首立四院,分層設學。他十分重視基礎,把師範和小學放在學堂的首要地位。於1897年南洋公學首先招收師範生,設立師範院,這是中國近代最早的新型師範學校,標誌着中國師範教育的開始。盛宣懷後又仿照日本師範學校有附屬小學校的做法,挑選了120名10歲—18歲的聰明幼童建立了外院。外院就是小學堂,由師範生分班教學。
南洋公學外院是中國最早的公立新式小學。接着於1898年開辦二等學堂中院,等待條件成熟再開設頭等學堂大學。南洋公學是我國最早兼有師範、小學中學大學的完整教育體制的學校。它加速了延續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對學校教育統治的滅亡,同時也為清廷2次學制的頒佈提供了成功實例。
成立於1902年的京師大學堂師範館(今北京師範大學前身)、1902年籌建的三江師範學堂(今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前身)等一批師範學堂、館,是中國近代高等師範教育的起點,也是我國後來許多著名大學的前身。它們的建設歷程見證了我國高等師範教育的歷史發展。在此,以北京師範大學的發展歷程為例,闡述我國師範教育的發展歷史。
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清末甲午科狀元、我國近代著名政治活動家、實業家、教育家張謇(1853-1926)在南通創立了我國第一所獨立設置的中等師範學校
大學建立
1898年京師大學堂建立-中華民國建立,師範教育萌發期 首先要提起的還是成立於1898年的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的前身)。大學堂因大清新學制興辦,後因庚子之亂撤辦。1902年1月10日清廷下令恢復京師大學堂,下設仕學館和師範館。1904年京師大學堂師範館改為優級師範科,至1908年又改設獨立的京師優級師範學堂,京師大學堂師範館前後實際存在了7年之久。共培養學生300多人。 1898年—1908年期間因新學制的推動,國內興起很多師範學堂、館。
1904年1月頒佈的《奏定學堂章程》把師範教育單列系統,專門制定了初級、優級師範學堂章程,詳細規定了辦學宗旨、學科分類、課程設置、入學要求、畢業效力義務、附屬學堂等。京師優級師範學堂首先照章辦理,並根據當時實際情況編制了課程,引進國外現代教育課程,如教育學、心理學及各種自然科學,編纂了各種教材,包括一部分中學教材。這些章程規制的確立,初步奠定了我國師範教育的基礎。

師範民國建立後

大學區制推行,師範教育曲折發展整合期
中華民國建立後,京師優級師範學堂改為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到20世紀20年代,開始一系列的改造:延長修業年限、擴充學科專業、建立研究所、延聘優秀教師。1922年11月教育部批准籌備北京師範大學,並於1923年正式成立。於是一所師範教育的最高學府終於在中華大地上矗起。
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我國師範教育經過一番曲折。除北京高師外,其他五所高師或與普通大學合併,或停辦。北京高師堅持師範教育方向,積極探討高等師範教育發展的道路,充分論述了師範教育的專業價值,為北京高師升格為北京師範大學作好了準備。但是到1927年,北洋政府竟然藉口經費困難將北京9所大學合併為國立京師大學校。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實行大學區制,又將北京9所國立大學及河北大學、天津法政專門學校、北洋大學等合併為北平大學。北師大與女師大師生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護校運動。經過艱苦的鬥爭,終於1929年恢復獨立。 在此時期,國內許多院校也經歷了整合、挫折,國內高等教育及師範教育發展艱難,留洋求學是為風尚。
1928年南京政府-1949年左右,師範教育新探索期國民黨執政20餘年各類教育幾經周折,但是由於一大批國外求學有志之士的加入和實踐,我國的教育還是保存了一定的實力,國內湧現一批大師級人才。我國師範教育在已有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併成體系,加強教育。

師範解放後

師範教育的大步提升與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師範教育。
1949年底教育部召開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討論了改革北京師範大學的方案,1950年5月19日正式頒佈了《北京師範大學暫行規程》,這是新中國成立後高等教育方面頒佈的第一個法令性文件。《規程》全面規定了北師大的辦學宗旨、教學原則、學生、教學組織、行政組織等問題,是全面改革高等師範教育的重要文件。
1951年,教育部又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師範教育會議。大會確定:每一大行政區至少建立一所健全的師範學院,由大行政區教育部直接領導;現有的師範學院要加以整頓和鞏固;大學中的師範學院或教育學院以獨立設置為原則。會議討論通過了《高等師範學校的規定(草案)》,並於1952年7月16日公佈試行。
1952年起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了較大規模的院系調整。在這次調整中,高等師範教育在總體上得到了加強,輔仁大學併入北師大,北大教育系和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教研室與北師大教育系合併,但北師大也受到不小的損失。不少系科被調出單獨設院,如音樂系成為中國音樂學院的基礎,體育系成為中央體育學院的前身,美工系擴建為藝術師範學校,英語專業歸併入北大,還有不少著名的教師被調到中科院及其他高等院校。
1953年召開了第一次全國高等師範教育會議。會議討論了高等師範教育的方針、任務、學校設置和發展的五年計劃;討論了師範學校的教學計劃、師資培訓和編譯教材。
1953年-1959年,模仿蘇聯模式期,對我國師範教育有一定影響。
停滯期
1960年-1977年,國內師範教育停滯期。
發展期
1978年至今,我國恢復高考,從1978年到2008年,中國普通高校招生報名人數約1.28億,錄取人數約5386萬。師範院校和非師範院校為祖國培養了大批優秀教師,我國教師隊伍猛增。其中:
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報告第一次把教育提高到現代化建設戰略重點之一的地位。
1983年,鄧小平同志景山中學題詞: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1985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討論了《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探討把教育改革納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體設計之中。
1986年,頒佈《義務教育法》,中國廣大的城市鄉村教育戰線,急需大量的師範類人才,我國師範教育成為比較關鍵的人才輸送環節。
1987年,黨的十三大明確提出:“把發展科學技術和教育事業放在首要位置,使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1992年,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四大上提出:“我們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水平,這是實現我國現代化的根本大計。”這也是江澤民同志首次確認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的重要表述,是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條件下教育發展道路的準確定位,對近十多年來教育發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指導意義。隨着改革開放的春風,祖國的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為適應新形勢發展需要,培養和造就全面的高素質人才,一些師範大學已經或正在向更高層次的綜合性大學轉型。在90年代,師範教育開始逐步由免費教育轉向收費教育。
1993年,黨中央和國務院發佈《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
2005年,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快教育發展,是把我國巨大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的根本途徑。”我國師範教育承載着更多的夢想與希望。
2007年,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指出:“繼續堅持好、落實好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的方針,大力倡導尊師重教,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大力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人才和人力資源保證。”並且提出了“以更大的決心、更多的財力支持教育事業,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要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要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要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的具體要求。部分師範大學逐步試行了免費的師範教育,師範教育再現她無窮的魅力與風采。
如今,我國已經有師範逾百所,各類高校開設師範專業的亦以千百計。師範教育作為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基礎,必將展現其更大的前途。

師範師範生

師範師範生概念

師範生,指大中專院校師範類專業學生和畢業生,所修專業屬於教育方向,將來的就業目標是到各級各類學校或教育機構從事教學工作,是未來教師的預備者。

師範師範生從業要求

教師資格證 教師資格證
現今每個師範類學校畢業的師範生要從事教師工作都必須考取教師資格證教師資格證是教育行業從業教師的許可證。在我國,需要在社會上參加認證考試等一系列測試後才能申請教師資格證。
2015年,教師資格證考試改革正式實施,打破教師終身制, 且五年一審,改革後將實行國考,考試內容增加、難度加大。在校專科本科能報考。改革後將不再分師範生和非師範生的區別,想要做教師都必須參加國家統一考試,方可申請教師資格證
2018年9月,教育部宣佈教師資格證書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統一印製。
凡報名當年年底未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具備《教師法》規定教師資格條件並願意從事教師工作的中國公民,均可申請並依法認定幼兒園小學、初級中學、高級中學中等職業學校(含實習指導)教師資格。

師範教育現狀

師範教育成果

經過建國後五十餘年辛勤耕耘,師範教育已是碩果累累。1999年至2006年,高師本科院校由87所增加到94所;師專由110所減少到48所;中師由683所減少到199所;師範本科畢業生由5.3萬增加到24.0萬。
各級各類師範學校為中小學培養、培訓了數以千萬計的教師。2006年,全國普通中小學專任教師1043.8萬人,其中小學教師558.8萬、初中教師346.3萬、高中教師138.7萬。小學生師比下降到19.2∶1;初中生師比下降到17.4∶1;高中生師比18.1:1。城鄉分佈上,城市教師190.9萬人;縣鎮338.2萬人;農村514.7萬人;縣鎮以下農村中小學教師佔到81.7%。
華南師範大學 華南師範大學
1997年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師院校14所,專業點125個;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師院校37所,專業點869個。1997年高師在校研究生1.19萬人。
2006年全國普通小學、初中、高中具有高級職務的教師分別為0.5%(中高級45.8%)、7.7%、20.4%,比上年分別提高0.1、1.1、1.1個百分點。農村小學、初中、高中具有高級職務的教師分別達到0.3%、4.6%、12.1%。農村學校具有高級職務教師的比例有較大提高,與城鎮教師高級職務比例的差距逐步減小。一大批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和骨幹教師正在迅速成長。
師範教育是教育事業的工作母機,中國的師範教育支撐着世界上規模最龐大的基礎教育,她的改革和發展必將有力地推動中國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必將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作出更大的貢獻。

師範師範大學

國內高校
邁向頂尖大學計劃高校:台灣師範大學 [6] 
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6所)
學校名稱
所在省份
備註
北京市
(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高校)
吉林省、長春市
(國家“211”工程高校)
上海市
(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高校)
湖北省、武漢市
(國家“211”工程高校)
陝西省、西安市
(國家“211”工程高校)
重慶市
(國家“211”工程高校)
省屬重點師範大學
華南師範大學(國家“211”工程高校)
上海師範大學(上海市屬重點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國家“211”工程高校)
首都師範大學(北京市屬重點大學)
湖南師範大學(國家“211”工程高校)
山東師範大學(省部共建高校) [2] 
安徽師範大學(省部共建高校) [3] 
雲南師範大學(省部共建高校) [4] 
西北師範大學(省部共建高校)
福建師範大學(省部共建高校)
江西師範大學(省部共建高校)
河北師範大學(省部共建高校)
河南師範大學(省部共建高校)
廣西師範大學(省部共建高校)
江蘇師範大學(省部共建高校) [5] 
貴州師範大學(省部共建高校)
長春師範學院

師範學院
河北民族師範學院
唐山師範學院
廊坊師範學院
滄州師範學院
河北科技師範學院
太原師範學院
忻州師範學院
集寧師範學院
鞍山師範學院
通化師範學院
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
白城師範學院
牡丹江師範學院
大慶師範學院
淮陰師範學院
鹽城師範學院
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
江蘇第二師範學院
湖州師範學院
淮南師範學院
合肥師範學院
寧德師範學院
泉州師範學院
福建技術師範學院
上饒師範學院
南昌應用技術師範學院
豫章師範學院
南昌師範學院
齊魯師範學院
周口師範學院
安陽師範學院
南陽師範學院
洛陽師範學院
商丘師範學院
鄭州師範學院
黃岡師範學院
漢江師範學院
湖北第二師範學院
衡陽師範學院
湖南第一師範學院
衡陽師範學院南嶽學院
長沙師範學院
韓山師範學院
嶺南師範學院
廣東第二師範學院
廣西民族師範學院
玉林師範學院
廣西科技師範學院
廣西職業師範學院
瓊台師範學院
長江師範學院
重慶第二師範學院
綿陽師範學院
內江師範學院
阿壩師範學院
樂山師範學院
成都師範學院
遵義師範學院
興義民族師範學院
黔南民族師範學院
六盤水師範學院
貴州師範學院
曲靖師範學院
玉溪師範學院
楚雄師範學院
滇西科技師範學院
咸陽師範學院
渭南師範學院
陝西學前師範學院
天水師範學院
甘肅民族師範學院
寧夏師範學院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