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師尚詔

鎖定
河南農民起義首領。師尚詔起義是明代河南省最大的一次農民暴動,僅40余天隊伍就發展到數萬人,在豫東一帶產生很大影響。
師尚詔,初為塾師,後從事私鹽的販賣,走南闖北,閲歷廣,見識多。。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二月,師尚詔約里人王幫用等聚饑民300許起義,提出“不殺人,不搶劫”,“放糧賑災,救濟窮人”,深受百姓擁護,府、州、縣官吏驚恐萬狀。明廷於三月頒佈文諜,假意安撫義軍,為師尚詔、王邦用識破,將計就計,另有所謀。六月,南京科道祁清、徐機曾向中央急奏“其歸德、滕沂諸處,則盜賊公行,道路梗塞。”七月,義軍發展至數千人,攻克歸德府城,殺巡檢董淪,破獄出囚,開倉濟眾,百姓大悦,並乘勝攻破柘城縣城。八月攻克太康扶溝、鄢陵、臨穎,直逼許州,聲勢大振。明廷調巡撫楊袛、御史霍驥前來鎮壓,與義軍戰於鄢陵,義軍擊破了官軍主力。此時,師尚詔被節節勝利衝昏頭腦,產生麻痹思想,誤認為官軍不堪一擊,於襄城一戰,遭明將曹邦輔襲擊,副帥王邦用被俘而死。九月,師尚詔率義軍向安徽霍山宿遷轉移,大敗官軍於汝水,獲戰艦數十艘,軍威重振,遂進至五河與官軍鏖戰,殺敵5800餘人,義軍亦傷亡2000人,失戰船26艘。十月,師尚詔率軍轉戰山東莘縣時,被官軍圍困,多次突圍未果,被俘,明世宗下令就地處斬,起義失敗。此次起義歷時9個月,轉戰三省,破府、州、縣城20座,影響頗深 [1] 
中文名
師尚詔
逝世日期
1553年
出生地
河南省柘城縣遠襄集北師家莊
朝    代
明代

師尚詔相關事件

師尚詔攻克歸德府
嘉靖三十二年(1553),柘城縣遠襄集北師家莊人師尚詔率領農民暴動,僅40余天隊伍就發展到數萬人。農民軍首克歸德府,繼克睢州、許州,在豫東一帶產生很大影響。這是明代河南省最大的一次農民暴動。
師尚詔起義軍入皖戰鬥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七月,河南農民師尚詔在柘城起義。明副使曹邦輔率兵鎮壓,與起義軍戰於霍山,起義軍失利,死400餘,退入河南。九月,師尚詔率起義軍自永城攻陷宿州(今宿州市),將乘虛進襲鳳陽時,被明軍追敗於五河,所部四散。再敗於蒙城,死傷甚眾。十月,師尚詔被俘殉難,起義失敗。

師尚詔史籍記載

《明史●卷二百九十●列傳第一百七十八●忠義二》(清·張廷玉等)介紹陳聞詩時説:(嘉靖)三十二年秋,賊師尚詔陷歸德,聞聞詩名,欲劫為帥。已,陷柘城,擁之至,誘説百端,不屈。引其家數人斬之,曰:“不從,滅而族。”聞詩紿曰:“必欲吾行,毋殺人,毋縱火。”賊許諾,擁以行。

師尚詔師家墳遺址

師家墳遺址位於遠襄鎮南街村,現為一南北長50米、東西寬40米的大坑。明朝農民起義軍領袖師尚詔起義失敗後,其族人被官軍押至遠襄集南門外集體砍殺。百姓不忍讓這些無辜的受害者暴屍荒野,偷偷移往別處掩埋。但官軍發現後又掘出曝屍,遠近村民聞之膽寒驚悚,談坑變色,因敬仰師家族人,故稱“師家墳”。數百年間,此坑霧雨腥風,無人敢近。今有天齊廟居其東崗之上,坑深崗巍,一泓清碧,映照如畫。 據《柘城縣誌》載,嘉靖以來三十年中,豫東屢遭災變,百姓生靈塗炭,官吏腐敗,中原白骨敝野。在這種民不聊生、饑民流離的情況下,師尚詔於嘉靖三十二年率饑民揭竿而起,提出“不殺人,不搶劫”、“放糧賑饑,救濟窮人”的口號,深受百姓擁護,一時遠近響應,聲威大振,不幾月,擁兵數萬,與山東義軍遙相呼應,功剽遠近,官府不能制。
柘城縣誌》載:“秋八月,夜有星大如鬥、小星數萬隨之,自東而西,光焰燭天,直行如矢。不數日,又自西而東,人以為師尚詔之寇兆”。起義軍與明軍轉戰河南、安徽、山東,歷經百戰,先後攻克一府(歸德府)、二州(睢州、許州)、八縣(柘城、鹿邑、寧陵、太康、鄢陵、臨穎扶溝、襄城),殲滅官軍一萬多人,轟動中原,威震京城,影響至深。由於官軍強大以及輕敵、內部分化等原因,起義軍後期數遭重創。10月27日,師尚詔在山東莘縣兵敗被捕,被官兵殺害,義軍全部被殺。此後,朝廷下旨將師家莊族人剿滅,倖存者逃往他鄉,隱姓埋名,師姓從此不存,莊户無人敢居,淪為廢墟,至今為一丘崗,師家族人埋骨之處也成為一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