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帨巾

鎖定
帨巾,漢語詞語,讀音是shuì jīn,意思是未婚女孩子的佩巾,出自《詩經 豳風 東山》。
中文名
帨巾
拼    音
shuì jīn

目錄

帨巾解釋

意思是未婚女孩子的佩巾

帨巾出處

《詩經 豳風 東山》有:“親結其縭,九十其儀。” 那三千年前的士卒,在悽惶征戰途中湧現的新婚場景幻覺,後世人讀來,多少有一股無言酸澀。
《儀禮 士昏禮》:“母施衿結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毋違宮事。’”先秦昏禮沒有後世婚禮那些名目繁雜的刁難新婿的“下婿禮”,整個儀程氣氛寧靜而莊重。新婿或許靜靜地候在門廳那個叫“著”的地方(按照齊風中體現的習俗),母親細緻地給新嫁婦繫上帨巾,並訓導禮辭。
另外,林維民在《“帨”非“敝膝”考》中指出:“女子婚前婚後均佩帨,只不過佩戴的方法不同。在結婚之前,帨巾是女孩子的貼身褻物,可以贈送於男子作定情之物。如《召南 野有死麇》曰:“舒而脱脱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那麼婚禮中結縭於外,或許是一種成婦的表示。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