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帥(拼音:shuài)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 [2]  ,另有學者認為此字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現。 [3] 説文解字》認為“帥”是“佩巾”的意思,但是這個意義不見使用。“帥”常用的意義有率領,引申為引導、帶頭的意思。又引申為“最好的、最優秀的”,用作形容詞;作為形容詞的“帥”也常常形容某人的長相、行為有風度。“帥”運用於軍隊,就演化出“軍中主將、統帥”等意義。
(基本信息主要來源:《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 [4]  、漢典網 [5] 
中文名
拼    音
shuài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JMHH
倉    頡
LLLB
鄭    碼
KDLI
筆    順
豎、撇、豎、橫折鈎、豎
字    級
一級(編號:0233) [1] 
平水韻
去聲四寘、入聲四質 [6] 
總筆畫
3+2
四角碼
2402₇
統一碼
5E05
注音字母
ㄕㄨㄞˋ
造字法
會意字(存疑)
字形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 字形演變流程圖 [2]
“帥”字,金文寫作圖1-3,圖1左部是兩個“”字,後來省作一個。春秋戰國文字寫作圖4、5。秦系文字“圖3”省作“㠯”形,小篆因此訛變作“𠂤”旁。漢隸的“帥”字從“圖3”“𠂤”並見,六朝以後,“𠂤”旁逐漸流行,而“圖3”旁漸漸廢棄了。楷書繁體字(圖10)由小篆演變而來。簡化字“帥”在元代已經出現,是“圖10”的俗字,據草書楷化而成。 [2] 
探究帥字的形義來源,認定左旁的構件乃是關鍵。金文帥字左旁構件由兩手和一豎畫構成,或從中斷裂,或省去一手,與金文師字的左半明顯不同,從不混用。篆文規範時,左半難以處理,只得借用一個形體相似而音義毫不相干的“𠂤”字充當,於是帥、師二字左半便混而為一。
甲骨文有圖A字形,其省體作圖B,這類字形有人釋為“”,也有人釋為“帥”,其字形與金文“帥”字左半相同。金文用作帥字的左半構件,形音義均未變。有人説圖A、B像雙手拿着一條拭巾(側面形)的樣子。古今軍隊都有旗幟。行軍作戰,由先頭部隊率領,高舉在前,可以鼓舞士氣,振作軍威。從巾,表示用布帛做成的旗幟,會意,義為率領。
説文解字》説“帥”的本義是“佩巾”,類似於現代用來擦手的毛巾。但是,在古代文獻中,沒有作為“毛巾”使用的“帥”字,大概它的本義早就消失了。“帥”字在典籍中未見佩巾義,但是《説文解字》“帥”字頭下的異體——“”字有佩巾義。如《儀禮·士昏禮》:“母施衿結帨。”鄭玄注:“帨,佩巾。”帨,今讀shuì。許君不明帥字形義,看到從巾,便以“佩巾”訓之,並將字作為重文。帨字應單列字頭解形釋義。 [3]  [14] 
“帥”由“率領”的意思很自然地就引申出“引導”或“帶頭”的意思。如《論語·顏淵》篇説:“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您帶頭端正自己,誰敢不端正呢)!”由動詞用法過渡到名詞用法,“帥”字就有了“表率、楷模”的意思。如《漢書·循吏傳》:“相國蕭、曹以寬厚清淨為天下帥(第一任丞相蕭何與第二任丞相曹參以寬厚清淨不擾民的作風,成為天下官吏的表率)。”體現“表率、楷模”作用最突出的地方還是在軍隊中,所以“帥”字在軍事上使用得也最多。“帥”字逐漸地就演化出“軍中主將、統帥”的意思,如《論語·子罕》:“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對於一個國家的軍隊來説,我們可以使它喪失統帥;但是對於一個老百姓來説,我們卻無法強迫他放棄自己的主張)。”
“表率、楷模”當然是“最好的、最優秀的”。“表率、楷模”就是名詞,而“最好的、最優秀的”就是形容詞,這期間的過渡是最自然不過的。作為形容詞的“帥”,往往形容某人的長相、衣着打扮有風度,有特殊的氣質,也包含有符合時尚的意思。“帥”不僅用來形容人的長相和服裝,也用來指人的舉止行為。作為形容詞的“帥”用來形容男性為多,這大概和這個字多在軍事上使用有關。 [14]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動詞
統率;率領。
command
《易‧師卦》:“長子帥師,以中行也。”
《孟子‧萬章上》:“舜南面而立,堯帥諸侯北面而朝之。”
戰國·屈原《離騷》:“飄風屯其相離兮,帥雲霓而來御。”

引導;帶頭。
lead
《周禮‧天官‧九嬪》:“若有賓客則從後,大喪帥敍哭者亦如之。”
《論語‧顏淵》:“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帥師
遵循。
follow
《國語‧晉語七》:“君知士貞子之帥志博聞而宣惠於教也,使為太傅。”

聚。

漢·揚雄《甘泉賦》:“帥爾陰閉,霄然陽開。”李善注引晉灼曰:“帥,聚也。”

名詞
表率,楷模。
model
《漢書‧循吏傳序》:“相國蕭曹以寬厚清靜為天下帥。”

軍隊中級別最高的指揮員。
governor
《左傳‧宣公十二年》:“命為軍帥,而卒以非天,唯羣子能,我弗為也。”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五》:“齊田肸及邯鄲韓舉戰於平邑。邯鄲之帥敗逋,獲韓舉。”
元帥;將帥;帥旗;帥印
古官名。古指諸侯十國之長。

《周禮‧夏官‧大司馬》:“帥以門名,縣鄙各以其名。”鄭玄注:“帥謂軍將及師帥、旅帥至伍長也。”

古官名。古指地方的長官。
commander
《國語·齊語》:“十邑為卒,卒有卒帥;十卒為鄉,鄉有鄉帥;三鄉為縣,縣有縣帥。”

起首領或主導作用的人或事物。
leader
《孟子‧公孫丑上》:“夫志,氣之帥也。”

宋時經略安撫司簡稱“帥”或“帥司”。

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帥漕憲倉》:“帥、漕、憲、倉,蓋當時案牘之稱。帥,謂安撫司。”

謂鎮守和掌管一方的軍事和民政。宋元時設安撫使任之。此職常由知州、知府兼任。

宋·劉昌詩《蘆浦筆記‧紫微王舍人夢》:“淳熙辛丑年,王公清叔帥桂林,予客焉。”
明·陶宗儀《橫浦語錄》:“趙清獻帥蜀,乃以一琴一鶴一龜自隨,想其清致可知。”

(Shuài)姓氏用字。



形容詞
形容人漂亮或舉止瀟灑、有風度。
handsome;
graceful
江上行《六十年京劇見聞‧“聽”餘叔巖的戲》:“他問我可知道餘這齣戲好在什麼地方。我只説了一句:‘我看甩鞋那一下最帥。’”
帥氣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7]  《現代漢語詞典》 [8]  《漢語大字典》 [9]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七下】【巾部】所律切(shuài)
(帥)佩巾也。從巾、𠂤。
帨,帥或從兑。又音税。
【註釋】①從兑:《釋名·釋首飾》:“兑,上小下大(形容頭巾形狀尖鋭)兑兑然也。”“賤者所著曰兑。”按:兑即頭巾。帨,從巾從兑會意。 [10] 

説文解字注

(帥)佩巾也。從巾。𠂤聲。聲字大徐奪。所律切,十五部。
帨,帥或從兑聲。今音税,此二篆,今人久不知為一字矣。《召南》毛傳曰:“帨,佩巾也。”《鄉飲酒禮》《鄉射禮》《燕禮》《大射儀》《公食大夫禮》《有司徹》皆言:“帨手。”注:“帨,拭也。”帨手者於帨,帨,佩巾。據賈氏《鄉飲》《公食》二疏,知經注皆作帨,別無“捝”字。《內則》“盥卒授巾。”注云:“巾以帨手。”即用《禮經》帨手字也,㕞者,拭也,刷亦同㕞。《左傳》:“藻率鞞鞛。”服䖍曰:“藻為畫藻,率為刷巾。《禮》有刷巾。”許於刀部刷下亦云:“《禮》有刷巾。”是則刷巾即《左傳》之“率”。“率”與“帥”古多通用。如《周禮·樂師》故書帥為“率”,《聘禮》古文帥皆作率,《韓詩》:“帥時農夫。”《毛詩》作“率”,皆是。佩巾本字作“帥”,叚借作率也。鄭曰:“今文帨,古文作説。”是則帥、率、帨、説、㕞、刷六字,古同音通用,後世分文析字,帨訓巾,帥訓率導,訓將帥,而帥之本義廢矣。率導、將帥字在許書作“䢦”,作“𧗿”,而不作“帥”與“率”,六書惟同音叚借之用最廣。 [11] 

廣韻

所類切,去至生 ‖ 帥聲隊2部(shuài)
帥,將帥也。曹憲《文字指歸》雲:“佩巾也。”所類切。又所律切。二。
所律切,入質生 ‖ 帥聲物2部(shuài)
帥,佩巾。又將帥。亦姓,本姓師,晉景帝諱,改為帥氏。晉有尚書郎帥昺。又所類切。
【註釋】①反切下字本為術韻字,《韻鏡》等韻圖也列於術韻。鉅宋本及楝亭本作“畢”,合《説文》。 [15] 

康熙字典

【寅集中】【巾部】 帥;康熙筆畫:9;部外筆畫:6
古文:䢦
(shuài)《唐韻》所律切。《集韻》《正韻》朔律切,並音蟀。《易·師卦》:長子帥師。《左傳·襄十年》:牽帥老夫,以至於此。
又循也。《禮·王制》:命鄉簡不帥教者以告。注:帥,循也。又遵也。《前漢·循吏傳》:蕭曹以寬厚淸靜,為天下帥。注:帥,遵也。又聚也。揚雄《甘泉賦》:帥尒陰閉,霅然陽開。注:晉灼曰:帥,聚也。
又《説文》:佩巾也。《廣雅》:巾也。
(shuài)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並所類切,率去聲。《廣韻》:將帥也。《正韻》:主也,率也,統也,領也。《周禮·夏官》:二千五百人為師,師帥皆中大夫。五百人為旅,旅帥皆下大夫。《左傳·宣十二年》:命為軍帥。疏:軍帥,軍之主帥。《前漢·黃霸傳》:置父老師帥。
又姓。《廣韻》:本姓師,晉景帝諱,改為帥氏。晉尚書郎帥昺。
(shuì)又《五音集韻》舒芮切,音税。同帨。亦佩巾也。 [12]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帥”字書寫演示 “帥”字書寫演示
左旁窄,右旁寬,頂部左旁低,底部右旁低。第一筆短豎收筆略過橫中線;第二筆豎撇高於短豎,撇尖伸向短豎下方。“巾”,左豎在豎中線;㇆(橫折鈎)從豎中線起筆,收於橫中線下側;末筆豎略長於左旁。 [4]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sl
i̯wəd
王力系統
ʃ
ǐwəi
董同龢系統
s
uəd
周法高系統
s
iwər
李方桂系統
s
rjədh
西漢



東漢





jiəd


jiəd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脂之

jiwed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ʂ
wi
擬音/王力系統

ʃ
wi
擬音/董同龢系統

ʃ
juei
擬音/周法高系統

ʂ
iuɪi
擬音/李方桂系統

jwi
擬音/陳新雄系統

ʃ
ǐue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3]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六至

合口呼
三等
全清
所類切/所律切
ʃjuei
入聲
五質

合口呼
三等
全清
所律切/所類切
ʃjuet
集韻
去聲
六至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所類切
ʃiuɪ
去聲
十三祭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輸芮切
ɕiuæi
入聲
五質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朔律切
ʃiuet
禮部韻略


去聲





所類切



入聲





朔律切

增韻


去聲





所類切



入聲





朔律切

中原音韻

去聲
皆來

合口呼

全清

ʂuai
中州音韻


去聲
皆來





葉衰去聲

洪武正韻

去聲
七隊


全清
所類切
ʃuei

入聲
二質


全清
朔律切
ʃyət
分韻撮要

陰入
第二十一津贐進卒







陰去
第二十二雖髓歲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3] 

方音彙集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發音
調值
調類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ʂuai
51
去聲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ʂuɛ
21
去聲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55
去聲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suai
35
去聲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suai
13
去聲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ʂuᴇ
53
去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ʂuɛ
55
去聲
晉語
太原
suai
45
去聲
吳語
蘇州
sᴇ
412
陰去
吳語
温州
sa
42
陰去
湘語
長沙
ɕyai
45
陰去
湘語
雙峯
sue
35
陰去
贛語
南昌
sai
213
上聲
客家話
梅縣
sai
52
去聲
粵語
廣州
ʃøy
33
陰去
粵語
陽江
ʃui
24
陰去
閩語(閩南語)
廈門
sue
11
陰去
閩語(閩南語)
潮州
sue
213
陰去
閩語(閩東語)
福州
sœy
213
陰去
閩語(閩北語)
建甌
suɛ
22
陰去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方音字彙》 [16]  、漢典 [13]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2-15]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687
  • 3.    何金松著.漢字文化解讀[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07:715
  • 4.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322
  • 5.      .漢典[引用日期2020-08-06]
  • 6.    平水韻 四寘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1-02-15]
  • 7.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3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706
  •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214
  • 9.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848
  • 10.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046
  • 11.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3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1200
  • 1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273.
  • 13.    帥的音韻方言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1-02-15]
  • 14.    時學祥主編;中國中央電視台海外中心專題部編.語林趣話 2[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03.04:328-329
  • 15.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352;471
  • 16.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15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