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帝州報

鎖定
宣統三年(1911)十一月五日,原《興平星期報》和《普及白話報》合併而改名的《帝州報》創刊,由同盟會會員郭希仁和晁一鳴等任主編,內容是為辛亥革命和共和告成而鼓呼。
中文名
帝州報
創刊時間
宣統三年(1911)十一月五日,
主    編
郭希仁和晁一鳴
內    容
辛亥革命和共和告成而鼓呼

目錄

帝州報簡介

如在第一號“社論”中稱:“我們同胞時時刻刻都要想着……這九月初一日,是我們重生的日子,從前的恩仇,一概置之不論,眼前的財產,不要看得太重,大眾一心,結個大大的團體。”該報分“演説部”、“記事部”兩大專欄,每天在報頭下公佈“復漢軍軍政府軍需處”規定糧價,並以黃帝紀元四千六百零九年九月起記報號。如九月二十七日第13號“演説部”欄內載“復漢軍的名義和宗旨”稱:“《帝州報》記者,敬奉告列位同胞:這回本報重新出版,名目雖然照舊,內容一切,卻與九月初一以前,大不相同。……我們漢人所住的土地,名叫中華。這土地是我們祖宗傳下來的,我們第一個有功德的祖宗,就是黃帝。”又如同年十一月二十日刊登總都督張鳳翔致《帝州報》函:“帝州報社鑑:現戎事方興,百端待理,全賴羣策羣力,共圖邦治。然同人等耳目有限,各處辦事人員及各標營弁兵或有不法情事,新頒政令或有窒息情形,報館如有所聞,不必隱諱,可即據實登載,如有匪徒藉故滋擾,本都督等力任保護,以維持言論自由。專頌日祺。”於十二月三日即發表了“民政部照會兵馬總都督張雲山。嚴禁兵士非法持票換錢文。”該報還於九月份出了“克復長安、潼關”的兩期號外,辛亥革命後停刊。並在報末刊登本社代銷《國民新聞》廣告雲:“省城梁府街紅十字會諸君近組織一報,命名《國民新聞》,宗旨正大,議論透闢,每日發行一紙,篇幅雖狹而內容紀載、撰述,時具卓識,均見精詳,故出版三日,已為三秦上流所歡迎,銷路頗形暢旺,同人擔任代派,凡留心時事之君子。欲購閲者祈逕向本社或專函示知,當即陸續照寄,特此佈告。” 同年,十二月十日,由黨晴梵、肖西成和康毅如等編印的《國民新聞》在西安創刊。

帝州報形式內容

該報形式和內容基本上與《帝州報》相同,為陝西民國時期最早的報紙,當日報紙發佈了“軍政府十二月九日北院會議決議:(一)改秦隴復漢軍大統領為中華民國秦軍政分府大都督。(二)各縣碼頭未立者概行截止,已立者歸於民團,消去碼頭字樣,由該縣節制,並不準干涉地方公事。”報型為橫長66釐米、高25釐米,日出單面2張4版。報頭在兩版中間豎排,僅此與《帝州報》不同。內容較簡要,闢有“社論”、“代論”、“緊要新聞” 、“特別紀事”、“本省新聞”和“各省新聞”等欄目。到1913年該報改為兩張8版大型日報,每日發行2000份。不意只數月,報紙因登載軍隊搶劫事件,竟招來張雲山的團長王英派兵大砸報館,致使報紙不能續出。報館地址在西安梁府街國民紅十字總會院內。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