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帝堯碑

鎖定
漢濟陰太守張寵於東漢熹平四年(公元175年)立,碑文載《隸續》 、《山東通志》 、《濮州州志》 。
中文名
帝堯碑
外文名
the stele of Emperor Yao
年    代
東漢

目錄

帝堯碑由來

帝堯碑 帝堯碑
帝堯者,蓋昔世之聖王也。其先出自塊嵬,翼火之精,有神龍首出於常羊,(闕九字)生赤(闕十字)也。名紀見乎河雒。爰嗣八九,慶都與赤龍交而生伊堯。及堯之生也,不(闕)凡等匈(闕七字)龍顏(闕)角眉(闕)八採,謖自侯伯遊於玄河之上,龍龜負銜,投鈐授與,然後堯乃受命蜀鹿(闕十六字)秉圖書,察度表,御九州,統屬理,聞名應郵,五緯順晷,然後風化大洽,普天(闕三字)不(闕十字)功成告讓,遂禪舜黃。聖漢龍興,纘堯之緒,祠以上犧。暨於亡新,圯漢之業,祠祠(闕五字)祀(闕)是故廷尉卿(闕二字)以為大聖親垂隆烈,遺歌在民,而壇場夷替,屏懾無位,非所以表神聖(闕五字)民者(闕四字)焉(闕三字)復舊典,造立靈廟,以一大牢,春秋秩祠。是以好道之疇,自遠方集,或絃琴(闕三字)一,或譚(闕二字)歷丹田(闕三字)こ者,恭祈福,即獲胙。若不虔恪,輒赴癲。故知至德之宅兆,實真聖之祖也。熹平四年冬十二月,濟陰大守河南張寵、丞潁川李政、成陽令陳國鄭真、故鉅鹿太守仲、故廣宗長仲選、故呂長仲球(闕)丞(闕十一字)百石己氏讓禮等,鹹各有惟,追慕聖烈,乃共立壇單,刊碑紀石,已章聖德(闕)後(闕二字)有(下闕。) [1] 

帝堯碑碑文

於赫大聖,奕孔禎純。性發蘭石,生自馥芬。琦表射出,雙握嘉文。排啓<門堂>闔,馳步(闕二十字)順敍,五品用訓。民不作忒,化洽百蠻。歷運遭七,乃禪舜焉。功綿日月,名勒管絃。立靈廟兮(闕)休神(闕九字)兮湘黔民,億不殄兮祉無圻。故濟陰太守劉字季承,漁陽泉州人也,自以體別枝布,堯之裔胄。下車出奉(闕)萬為祠弱(闕七字)至於朔旦,特復五百,稱充玄玄孫以敍。嘉敬舊祠,屬縣君以為奉事神聖,禮虔當(闕)宜崇祗濯,以汁(闕二字)敕縣(闕二字)設供曹掾史令養牲犧,即堯陵廟,神亨靈洞,報己喜瑞。李樹連理,生於堯(闕)圖(闕)府殿夙早(闕)拜遷(闕)中大夫。後太守同河南張寵繼擬前緒,到官始初,出錢二千,敬致禮祠,臨立壇碑,特復(闕四字)羣(闕二字)為(闕)始(闕六字)學徒莫不勸樂,鹹曰張父敦我已德,萬我已仁,將獲禎應,齊風前人,鸞皇(闕十八字)解,將悉臻矣。密勿匪休,將悉至矣。熹平四年十二月十六日癸卯立,時將作吏胡能守堯掾仇伯爰(闕十四字)掾成(闕四字)餘。(《隸釋》一)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國家數據庫古文數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