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帛屍梨蜜多羅

鎖定
帛屍梨蜜多羅:(公元?~343年待考),漢名吉友;西域龜茲人(今新疆庫車)。著名魏、時期高僧、佛經翻譯家。
本    名
《江山多嬌》、《詩情畫意》、《九歌圖》、《文史人物》
別    名
吉友
所處時代
魏、晉時期
民族族羣
西域龜茲人
逝世日期
343年

目錄

帛屍梨蜜多羅人物經歷

帛屍梨蜜多羅,時人稱為“高座”。原為龜茲國太子,讓其弟繼承王位,思想作風類似於中國春秋時吳國讓位給弟弟的太伯。
帛屍梨蜜多羅讓位之後,接受了佛教信仰,出家為僧。他天資高朗,風神超邁,迅速掌握了佛法精髓。晉永嘉年間,來到中國,恰值中原大亂,輾轉渡江南下,來到建康,住於建初寺。後來與王公大臣們交遊,丞相王導見而奇之,稱為“吾之徒也”,引為同類,帛屍梨蜜多羅由此出名。太尉庾亮、光祿大夫周□、太常謝琨、廷尉桓彝等一代名士,都與他情趣相投,交往密切。尚書令卞壺也和他友善。

帛屍梨蜜多羅軼聞

帛屍梨蜜多羅與諸名公交往,舉止言談常因不同對象而變化,各得其宜。例如,有一次王導來訪,帛屍梨蜜解帶寬衣,斜躺着與王導説説笑笑,妙語連珠。這時人報卞壺也來相訪,帛屍蜜梨連忙穿戴整齊,恭敬嚴肅地把卞壺迎進客廳,端坐相對。這種明顯的差別,引起人們的好奇,問他是何緣故?答曰:“王公欣賞人的風雅灑脱,卞令則以嚴謹的作風待人,所以我以不同態度相待。”諸公得知其故,無不佩服帛屍蜜梨精神灑屬,皆得其所。桓彝想為帛屍梨蜜作一頌讚,想了很久沒有找到合適的詞句。有人説:可用“卓朗”兩字概括其為人。桓彝聽了讚歎不絕,認為再也找不到比這更合適的標題了。
大將軍王敦當時正出鎮在荊州(治所在今湖北江陵),聽説朝中諸公皆器重帛屍梨蜜多羅,心中懷疑,以為恐怕諸人是被帛屍梨蜜多羅的虛名迷惑了。及至他回朝親自見到帛屍梨蜜多羅,頓為其風致征服,不覺興奮地迎上前去,向帛屍梨蜜表示虔誠的敬意。周□被任命為吏部尚書掌管官員選拔,上任之前特意造訪帛屍梨蜜,感慨地説:“若使太平之世,盡得選此賢才,真可使人心滿意足了!”
元帝末年,王敦舉兵叛亂,周□被害。於時王敦勢焰熏天,周□的親戚朋友無人敢臨喪弔唁,帛屍梨蜜多羅獨登門慰問遺孤,對坐作胡唄三契,梵響凌雲。接着誦咒數千言,聲音高暢,顏容不變。最後揮涕收淚,神氣自若。他的膽識、義氣,使人感愧。
王導曾對帛屍梨蜜多羅説:“外國有君,一人而已。”帛屍梨蜜多羅答道:“若使我和常人一樣,今天豈能在這裏?”當時傳為佳言。帛屍梨蜜多羅性格清高,不學漢語,與東晉公卿交往,要靠翻譯。但他善於察言觀色,穎悟非常。往往不待翻譯,而已神領意得。大家無不讚嘆他的天縱奇才。
他又擅長咒術,據説多有靈驗。當時江南尚未傳佛教咒法,他便主持譯出《大孔雀王神咒》、《孔雀王雜神咒》各一卷。又援弟子覓歷以“高聲梵唄”(即用梵言高聲唱讚頌佛、菩薩的短偈),傳至後代。對於咒法和讚唄在江南的傳播發展作出了貢獻。
帛屍梨蜜多羅圓寂於東晉鹹康年間(公元343年),終年八十餘歲。朝野名公,都為之痛惜流涕。桓温便常對身邊人説:“我小時候曾見過高座,便知他精神淵著,卓越出倫。”
王導之孫王珉曾拜高座為師,曾為之作序曰:“天授英偉,豈俟於華戎?自此以來,唯漢世有金日禪;然日禪之賢,盡於仁孝忠誠,德性純至,非為明達足論。高座心造峯極,交俊以神,風領朗越,過之遠矣。”
由此可見,帛屍梨蜜多羅在東晉公卿心目中的地位是多麼崇高。
帛屍梨蜜多羅生前曾在石子岡修頭陀行,死後即葬於該地。後來有僧人在其地建寺,名為“高座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