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帚蟲動物門

鎖定
帚蟲動物門(Phoronida)全部生活在熱帶和温帶海底泥沙中,管棲。本門現存僅10種左右,身體蠕蟲狀,體長由數毫米到30cm不等,以觸手取食,當受到刺激後,觸手等全部縮入管中。
拉丁學名
Phoronida
動物界
中文學名
帚蟲動物門
類    別
海產無脊椎動物

目錄

  1. 1 釋義
  2. 2 分類
  3. 3 結構
  1. 棲管
  2. 蟲體
  3. 體壁
  4. 體腔
  1. 髒系
  2. 4 習性

帚蟲動物門釋義

帚形動物門Phoronida)是動物界海產無脊椎動物的一門,是體腔動物中最小的門類之一。通稱帚蟲。全世界只有10餘種。蟲體呈蠕蟲狀,不分節、體軀前端具馬蹄形或螺旋形觸手冠。全為海生,營固着生活,每個個體自由棲居於薄的棲管內,潛埋沙泥海底或在石灰石和貝殼中營鑽孔生活。有的種與某些腔腸動物共棲,有的種許多個體密集營羣生生活,但多數種類為單體生活。 [1] 

帚蟲動物門分類

本門動物有帚蟲和領帚蟲兩屬。帚蟲屬的種類觸手冠和體軀之間有淺溝,縱肌束少,一般在80根以下,約有10種。領帚蟲屬的種類觸手冠和體軀之間有高的襟狀褶,縱肌束多,一般在90~130根之間,約有4種。中國已發現4種帚蟲,有毯形帚蟲和南方帚蟲等。 [2] 

帚蟲動物門結構

帚蟲動物門棲管

所有帚蟲皆棲居在幾丁質或膜質的圓筒形棲管內,蟲體在棲管內能自由活動;棲管由蟲體體壁分泌的透明粘性物質與海水接觸後硬化而成。這種分泌活動由體軀中央部分開始,通常多次進行,因而棲管通常為多層結構。

帚蟲動物門蟲體

體長一般在100毫米以下,包括觸手冠和體軀兩部分。觸手冠為體的前端,由一個能伸縮的基盤和許多中空的觸手構成。基盤呈馬蹄形或螺旋形,兩側向內旋卷,上生兩列觸手。觸手總數因種而異,小型的卵型帚蟲具18~25根,大型的綠色領帚蟲具300根左右。觸手橫切面呈側扁的卵圓形,內側密生細長的纖毛。口半圓形,位於觸手冠中央。口的背面有唇狀的口上突起,是體壁在口背面的褶狀物,當其下垂時,口即被封閉。體軀呈圓筒狀,直徑上下幾乎相等,但後端稍膨大,膨大的後端稱為端球。體軀表面有模糊的環紋,但無體節之分。肛門位於前端觸手冠外的乳突上,其側面有一腎管孔。由於體軸顯著彎曲,蟲體由原來的背面向體軀前部、口和肛門中間縮短,故消化管呈“U”字形。消化管經口進入食道,由前胃進入膨大的胃,抵達體軀的後端,然後反轉向上,經直腸達到位於體軀前端的肛門。消化管的這種形狀顯然是對固着生活方式的一種適應。

帚蟲動物門體壁

帚蟲的柔軟體壁從外到內由表皮、基底膜、環走肌、縱走肌和腹膜5層構成,但各體層的發育程度和排列式樣在觸手冠部和體軀部差別較大。表皮層內有許多腺細胞,棲管即由體軀表皮內的腺細胞分泌而成。表皮內還分佈有神經網,在表皮細胞之間嵌有各種神經細胞。觸手冠底部和觸手的基底膜特別厚而硬,故觸手冠和觸手伸縮力不大。環走肌層薄,縱走肌大部分比較發達,具有一定數量,密集成束,在體腔內突出成縱褶狀,其橫切面可辨別出肌束數目。肌束數目因種而異,具一定的分類價值。由於這些肌束的伸縮活動,使體軀具強大的伸縮能力。觸手的背腹均有較細的縱走肌,故觸手有一定的伸縮力。觸手冠肌肉不發達,這和基底膜較厚是相呼應的。

帚蟲動物門體腔

帚蟲成體的體腔由體軀腔和觸手冠腔組成,兩者由腹腸間膜隔開。體軀腔系幼蟲的體軀腔發育而成,一般由背腸間膜和左右的側腸間膜縱分為4腔。分佈於4腔內的肌束數目因種而異,可用肌束式來表示,具一定的分類意義。體腔內充滿無色的體腔液,液內有紅細胞,紡錘體、阿米巴狀細胞、嗜鹽基性顆粒細胞等。觸手冠腔有細枝伸入口上突起和各根觸手內;它是幼蟲變態後重新長出的,因而與幼蟲的口前葉和襟腔無關。觸手冠腔閉鎖在體內,但體軀腔由腎管與體外相通。 [1] 

帚蟲動物門髒系

消化管由口、食道、胃、腸、直腸和肛門組成。口半圓形,背部有一口上突起,多數種類兩側有具纖毛的口溝。胃由兩部分構成:前半部為細長的前胃,後半部為膨大的胃。胃伸達體軀後端的端球,並由端球向前方彎曲,上行進入腸,後經極短的直腸開口於肛門。肛門位於乳頭狀突起上。成體的循環系主要由縱走體軀的兩條血管和走向觸手冠內的環狀血管構成,前者系幼蟲血管的繼續,後者由幼蟲襟腔變化而來。中央血管(背血管)系輸入性,流向前方;側血管(腹血管)系輸出性,流向體的後方。兩血管在觸手冠皆連接成馬蹄形的環狀血管,而且兩血管都由毛細管盲囊連絡,故整個循環屬閉鎖型。在成體體軀腔前端直腸側面有一對“U”字形腎管,系幼蟲原腎在變態後於體腔內開有腎孔而成。腎管飾有纖毛細胞,分泌褐色物質,兼作性細胞排出的通路。帚蟲多數種類為雌雄同體,精巢位於腹面,卵巢位於背面。生殖細胞系由位於側血管周圍分出的樹狀分枝的毛細管盲囊表面的腹膜細胞產生。生殖巢在卵子成熟時即行退化。卵子成熟後即進入體腔,有的種類在體腔內受精,有的種類卵子經腎管逸出在海水中受精。受精卵經一系列胚胎髮育過程成為輻輪幼蟲,當腹囊形成時,幼蟲便沉至海底,經變態成為幼帚蟲。

帚蟲動物門習性

幼蟲一旦變態成幼帚蟲,便在砂泥底、貝殼或石灰石等基質上穿孔,或附着在石塊上,分泌棲管,營終生潛埋生活或固着生活。雖然至今尚未觀察到幼帚蟲為尋找適宜的生活場所而移動的例子,但在實驗條件下,把營潛埋生活方式的帚蟲個體從其棲管內取出,取出的個體即以其端球不斷挖掘砂泥鑿孔,幾天後蟲體又全部潛入底質內,並同時分泌新的膜質棲管,經數週、棲管便加厚堅固。這種穿孔運動是體軀後端的端球活動的結果,如果切除端球,個體便不能進行穿孔運動。在自然條件下,蟲體能在棲管內作自由的屈伸運動。當攝食時,蟲體以端球為支點,觸手冠伸出棲管,觸手伸展排列成花冠狀,由觸手內側的纖毛激起的水流進入觸手冠基部。這股水流攜帶食物顆粒進入口內,並把廢物帶走。 [3] 
參考資料
  • 1.    李復雪. 一種帚蟲在中國海的發現[J]. 動物學報,1965,(01):105-106.
  • 2.    李太武,宋鵬東. 大連沿海發現一種帚蟲[J]. 遼寧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5,(04):27.
  • 3.    帚蟲動物門  .藍色動物世界[引用日期2014-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