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布格重力異常

鎖定
布格重力異常一般用相對重力測量方法獲得。如某點對總基點的實測重力差為Δg',則布格重力異常為Δg=Δg'+ g高+ g中+ g緯+ g形(g高、 g中、 g緯、 g形分別為測點與總基點的相對高度、中間層、緯度和地形變化的改正項)。布格重力異常資料是重力勘探的基礎資料。
中文名
布格重力異常
外文名
Bouguer gravity anomaly

目錄

布格重力異常定義

布格重力異常(Bouguer gravity anomaly): 重力儀的觀測結果(g測),經過緯度改正(g緯)、高度改正(g高),布格校正(中間層改正(g中)、地形改正(g形))以後,再減去正常重力值(γ)後所得到的重力差(Δg= g測- g高- g中- g緯- g形-γ)稱為布格重力異常。

布格重力異常研究

重力(g)觀測首先要從地球內部研究:地殼,地幔地核。地殼分為上地殼和下地殼,上地殼主要由密度較小的富含硅鋁巖的花崗岩組成,稱為花崗岩層,平均密度為2.7g/cm^3;下地殼是由富含硅鎂的玄武岩組成,稱為玄武層,平均密度3.1g/cm^3。花崗層與玄武層的分界面稱為康德界面,簡稱”康氏面“。從地殼底部一直向下到2900km處稱為地幔,地幔也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深度為33-900km,主要為基性巖超基性岩,物質密度在3.32~4.49g/cm^3,下地幔物質則主要為鐵鎳等金屬氧化物,深度為900~2700km,密度4.60~5.68g/cm^3,地幔與地殼的分界面稱為莫霍維奇面,簡稱”莫霍面“。從2700km以下一直到地心稱為地核,地核又分為外核,過渡帶,內核三部分,組成地核的物質不清楚,推測主要為鐵鎳物質,故稱為鐵鎳核,密度約為從9.69g/cm^3曾至12.17g/cm^3.地球平均密度為5.53g/cm^3。重力(g)觀測可以通過對地殼地幔的勘測,推斷區域布格重力異常和均衡重力異常及地殼深部的構造起伏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