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布朗氣

鎖定
布朗氣是指通過布朗發生器以鹼性水溶液為原料電解生成2:1比例的氫氧混合可燃氣體。
中文名
布朗氣
通    過
布朗發生器
原    料
鹼性水溶液
措    施
生成2:1比例的氫氧混合可燃氣體

布朗氣創始人

尤爾.布朗 (1922~1998)教授保加利亞人,畢業於機電工程專業,大學畢業後前往莫斯科並獲得了莫斯科大學頒發的物理學學位。在1958年布朗教授作為電氣工程師前往澳大利亞,從此便開始了他的研究生涯。他深信Jules Verne的“水中有火”理論是可以實現的,經過多年鑽研,布朗教授發現,如果將氫和氧按特定比例混合不僅能夠安全燃燒,而且整個燃燒過程無污染。 1970年初他發明了一項專利方法,用水電解產生防爆的氫氧混合氣體,其氣體中氫與氧原子按2:1精確配比。布朗教授發現,如果堅持嚴格配比,這種氫氧混合氣可安全混合(混合比例可正負5%調整),結果便是今天所説的布朗氣體。 Brown(布朗)教授在1990年來到中國並工作了3年,先後多次到52研究所講授布朗氣技術,引起了所領導及廣大科技人員的高度重視,科技人員對Brown教授科學而精確的電解結構設計進行了研究,最後終於成功研製出了用以產生安全環保的布朗氣體,開發了第一代布朗氣發生器。

布朗氣定義

布朗氣(英文名為Browns Gas),是由澳大利亞科學家Yull Brown教授最早提出,其定義為“嚴格地按照水(H2O)分子式中氫氧摩爾當量配比,經專用設備電解產生的、具有活性的氫氧混合氣體。
結構反應式 結構反應式

布朗氣特性

布朗氣變温特性

布朗氣體燃燒時,火焰温度隨被加熱物體材料的不同具有不同的燃燒温度,我們稱其為“變温特性”。國外有文獻報道稱布朗氣的火焰温度在125℃~6000℃之間。

布朗氣內爆特性

布朗氣是嚴格按照水分子結構中氫氧摩爾當量配比的氫氧混合氣體,具有其它所有燃氣都無法實現的內爆特性,當燃燒或爆炸發生後,布朗氣按1:1860體積比形成真空和負壓。

布朗氣催化特性

俄國科學家杜捷列夫的實驗表明,乾燥的CO與氧反應緩慢,當氣體中含有20ppm的氫時,就發生加速進行的多相反應。布朗氣中氫、氧燃燒是典型的分支鏈鎖反應過程;當形成一個分子的水時,就得到兩個新的活性物

布朗氣應用優勢

布朗氣資源豐富

布朗氣發生器消耗的原料為水,而水是地球的主要資源,地球表面的70%以上被水覆蓋,即使在陸地,也存在有豐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地球上沒有任何一種已知的化石能源比水更豐富和更易獲得。
清潔環保和可再生性
布朗氣的生產過程只消耗水和電,1升水可產生1860升標準立方米的布朗氣體,耗電約6KwH。布朗氣體無色、無味、無毒,燃燒後唯一產物為水,無CO、CO2、NOX等任何有毒、有害物質產生,亦無温室氣體效應產生,被稱為“水燃料”。

布朗氣安全可靠

布朗氣體通過電解水產生,即產即用,常壓下操作,無需大量存儲和遠距離輸送,安全性良好。布朗氣體無味無毒,絕不會出現其他燃氣造成的氣體中毒事故。由於比空氣相對密度小,即使泄漏也不會聚積,而是垂直上升到空氣中並擴散,不會危害操作人員的身體健康。

布朗氣應用領域

布朗氣汽車助燃節油

由於布朗氣中,氫的燃燒熱能比汽油要高出很多,能量是同質量汽油的2.8倍;氫的點火能量僅為汽油的十分之一,比汽油更加容易點燃,點火傳播速度是汽油的6倍多,其熄火間隙為0.06s僅為汽油的0.18s的三分之一,所以布朗氣能夠大幅度增加火焰的傳播速度。
若想提高燃料燃燒的效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富氧燃燒,但是汽車上攜帶氧氣助燃存在增加重量、佔用空間、需頻繁補充等缺點,因此採用布朗發生器製得的布朗氣來助燃,能夠實現提高汽車燃料燃燒效率、節油減排的目的。

布朗氣汽車引擎除碳

汽車氫氧除碳機採用布朗原理,通過電解方式提取水中氫氧原子,形成氫氧混合氣流,並經由發動機進氣歧管輸入發動機燃燒室,待布朗氣充滿發動機燃燒室後,點火引燃,運用氫氧催化原理(在高温燃燒過程中可產生O、H和OH等活性原子,一方面可促進汽油中中長碳氫鏈的高温裂解,使氧化反應的速度加快)、富氧燃燒原理(汽油中的蠟和膠質等不純物也是由長碳氫鏈或者超長碳氫鏈構成,O、H和OH等活性原子也能加速其裂解,最終清除積碳)、水氫循環原理等布朗氣特性對發動機積碳進行全面、徹底清除,恢復汽車動力,並且不會對發動機造成任何損害,避免了傳統化學除碳劑的不足,漸漸為大眾所接受,成為汽車引擎除碳養護的主流手段。

布朗氣汽車減排

是把電解出的布朗氣過濾以後輸送到發動機,氧氣助燃,氫氣參與燃燒,把沒有燃燒乾淨的燃油充分燃燒,從而達到減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