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布朗克環形山

鎖定
布朗克環形山(Bronk)是位於月球背面北半部一座古老的大撞擊坑,約形成於45.5-39.2億年前的前酒海紀,其名稱取自美國著名神經生理學家德特萊夫·瓦爾夫·布朗克(Detlev Wulf Bronk,1897年-1975年),1979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批准接受。
中文名
布朗克環形山
外文名
Bronk
地理位置
月球背面北半部
拼    音
bù lǎng kè huán xíng shān
該隕坑西側毗鄰大隕坑—焦耳環形山、西北偏北分佈着桑福德環形山泰塞朗·德博爾環形山,巨大的柯瓦列夫斯卡婭環形山位於它的東北、南面及東南偏南分別坐落了坡印廷環形山和較小的福斯特隕石坑。該隕坑中心月面座標為25.9°N 134.67°W,直徑66.16公里,深度約2.74公里。
布朗克環形山已被後續的撞擊坑磨損和侵蝕,沿東側壁橫跨了一座小撞擊坑,東北及北側大部分則已被更小的隕坑損毀;它的南側壁明顯下凹,而西南側則向外凸出或坍塌。該環形山坑壁最大高出周邊地形1260米,內部容積約3821立方千米。坑內地表崎嶇粗糙,形狀不太規則,表面散佈了一些細小的撞擊坑。布朗克環形山可能形成於南面1000公里處巨大的赫茨普龍環形山及東南2000公里處東方海盆地形成時所拋射的撞擊噴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