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吉斯族

鎖定
布吉人(Bugis),又譯布吉斯人、武吉斯人。東南亞印度尼西亞民族之一。人口600多萬(2010),原住地在蘇拉威西島西南半島。17世紀以來,部分人移居南樣羣島各地,主要是加里曼丹島東部。屬蒙古人種馬來類型,系新馬來人的後裔。使用布吉語,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通用印度尼西亞語。
14世紀即有本民族文字,以及用本族文字創作的文學作品。信奉伊斯蘭教,屬遜尼派,但仍保留印度教和原始信仰殘餘。由20~40户組成一個村落,由若干村落組成一個地緣集團。有共同的神器,共同舉行宗教活動,由稱做“比蘇”(bissu)的祭司主持。對布吉人言,伊斯蘭是他們民族的特點之一,也是他們正統的宗教信仰。
中文名
布吉人
外文名
Bugis
人口數量
600 萬(截至2010年)
原住地
蘇拉威西島西南半島
主要從事
農業
親緣民族
望加錫人托拉查人、曼達人
宗    教
伊斯蘭教(95%)

武吉斯族基本概況

布吉人是印尼第三大島蘇拉威西島西南部的南蘇拉威西省4個主要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其餘為望加錫人托拉查人、曼達人)。布吉人的祖先來源於中國台灣島,屬於南島語系人羣,他們約在公元前2500年來到了蘇拉威西島。1605年,布吉人改信伊斯蘭教,在此之前他們信仰萬物有靈論。絕大多數布吉斯人信仰伊斯蘭教。一些布吉人通過婚姻信了基督教,但人數非常少。在南蘇拉威西省Sidenreng Rappang 縣一個叫Amparita的村落,村民們仍然信仰布吉人傳統宗教Tolotang。
雖然布吉人人口只有600萬,但布吉人對於印尼的現代政治很有影響力,同時,在歷史上,布吉人對馬來半島及馬來羣島部分地區影響力很大,布吉人從17世紀晚期開始移居這些地區。印尼第三任總統哈比比(1998-1999)、前副總統尤素夫·卡拉,是布吉人。馬來西亞第六任總理納吉布、現任務總理穆希丁·亞辛有布吉人血統。
雖然有許多布吉人居住在望加錫、巴里巴里(Parepare)等港口城市,但大部分佈吉人是在Maros鎮以北及以西的低地平原種植水稻的農民。族名“bugis”本來是外人對他們的稱呼,而其又來源於歷史上他們的自稱 (To) Ugi。
布吉人日常説他們的民族語言布吉語,也通用印尼語。布吉語有幾種方言,其中一些方言與其餘方言差別很大,甚至可以看作不同的語言。布吉語屬於南島語系—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中的南蘇拉威西語支,該語支的其它主要語言有:望加錫語、托拉查語、曼達語。

武吉斯族從事生產

布吉人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用水牛犁田,精耕細作,產量甚高,能提供大批商品糧;部分人從事畜牧業,飼養馬、牛、羊;漁業和手工業亦很發達;他們還擅長航海,精於經商。其商船的活動範圍東自西伊裏安,西至蘇門答臘,北抵中南半島,南達澳大利亞北岸。布吉人很早便是著名的航海民族。另有少數布吉人分佈在馬來西亞的雪蘭莪州。

武吉斯族民族歷史

在蘇拉威西島的起源
根據布吉人的史詩《La Galigo》,第一個布吉人王國是位於半島東北部的盧武王國(luwu),在布吉人各王國的史書中也都提到最早的王國是盧武王國。但矛盾之處在於:根據現有的研究,布吉人各王國主要是因為水稻種植而興起,大部分都位於內陸地區,但是《La Galigo》中描述的布吉人王國卻是商業王國,而且是位於沿海或者河流二岸。新的觀點認為,盧武王國並不是最早的布吉人王國,而且盧武王國是個多民族國家,布吉人是外來者,統治了當地原住民。
一種觀點認為,布吉人生活在蘇拉威西島南半島的坦佩湖( Lake Tempe)和西德倫湖( Lake Sidenreng)周圍。這裏魚類資源及動物資源豐富,坦佩湖的週期性漲落(坦佩湖是當地二條河流的蓄水湖),使得當地便於實驗性的水稻種植。而在山坡上,主要種植旱稻以及採集漁獵。大約在公元1200年,布吉人進口了大量中國瓷器(主要通過東南亞國家),以及印度古吉拉特地區的紡織原料,同時又在luwu地區發現了鐵礦。這使得布吉人產生了農業革命,種植水稻開始成為主流,人口向半島其餘地區擴張。此後400年的發展,導致歷史上布吉人各個王國的出現,以及社會從原始部落社會過渡到等級制國家的初級形態。
早期王國
14世紀在蘇拉威西島的西南半島地區出現了一些由布吉人與望加錫人建立的小國。17世紀初,這些國家普遍改信伊斯蘭教。17世紀30年代,望加錫人的gowa王國征服各個布吉人王國,統一西南半島大部分地區。1667年前後,荷蘭東印度公司聯合布吉人打敗gowa王國,佔領其首都望加錫。
馬來半島的統治
因西南半島多年戰亂,17世紀開始,一些布吉人與望加錫人開始向南洋羣島其他地區遷移,許多人遷移到加里曼丹島東部。17世紀時,有布吉人在馬來半島的克朗河及雪蘭莪河一帶定居,並在1710年前後建立了在雪蘭莪的統治。1772年布吉人鄧伯拉尼(Daeng Parani,又譯達英·帕拉尼)在廖內羣島(柔佛王國首都所在地)自封柔佛副王,掌握柔佛王國實權,柔佛蘇丹成為其傀儡。他又封他幾個兄弟為馬來半島其餘一些蘇丹國的副王,掌握當地實權,其侄拉惹魯穆成為雪蘭莪第一位蘇丹。布吉人控制了整個今半島馬來西亞
布吉人在南洋羣島的擴張與荷蘭人的矛盾不可避免。雪蘭莪與廖內聯合攻打馬六甲的荷蘭人。布吉人的土王哈吉(鄧伯拉尼之侄)親率戰船到馬來半島,1784年6月戰死。此後荷蘭人控制了廖內。18世紀末,英國人進行干涉,在那裏扶植了一名馬來人蘇丹,荷蘭軍撤走。布吉土王阿里奪權後趕走馬來蘇丹,因之在馬來世界造成多年糾紛。結果兩敗俱傷。19世紀,布吉人的勢力在馬來羣島逐漸消亡。
在澳大利亞北部的活動
布吉人、望加錫人在歐洲人發現澳洲大陸之前,就已經週期性地航行到澳大利亞北部與當地原住民進行貿易。

武吉斯族生活相關

在今天,大部分佈吉人的職業是種植水稻、經商或漁民。婦女幫忙幹農活並處理家務。大部分佈吉人住高腳屋,有時離地面有三米或更高。
許多布吉人的婚姻仍然由父母安排,被認為理想的婚姻是發生在表親之間。布吉人的表親範圍是在9代之內。新婚夫婦要先在妻子家生活幾年。補吉人的日常飲食包括:大米、玉米、魚肉、雞肉、蔬菜、水果、咖啡。羊肉被當作節日中的特殊食品享用

武吉斯族五個性別

布吉人承認五種性別,在布吉語中,Oroané指男性,makkunrai指女性,calalai指女性化男性,calabai指男性化女性。bissu集以上四種性別於一身,傳統上通常以巫師為業。

武吉斯族史詩文獻

《La Galigo》是布吉人關於世界及人類起源的大型史詩,共計6,000 頁、 30萬行,是世界上最長的文獻之一。《La Galigo》於2012年被收錄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記憶遺產名錄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