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市(拼音:shì)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2]  。“市”本義指集中進行交易的場所即市場,引申特指市司、管理市場的官吏,進而引申指人口密集、工商業及文化發達的城鎮,今作行政區劃單位。又可做動詞,指前往市場去做買賣,引申泛指做交易。買賣貨物離不開衡量貨物的大小、輕重、多少、等級等,於是又引申為度量衡單位,指屬於市制的。
中文名
拼    音
shì
部    首
亠、巾
五    筆
YMHI [3] 
倉    頡
YLB [3] 
鄭    碼
SLI [3] 
筆    順
點、橫、豎、橫折鈎、豎
字    級
一級(編號:0301) [1] 
平水韻
上聲·四紙 [4] 
異體字
𡴄
四角號碼
0022₇
統一碼
基本區 U+5E02 [3] 
結    構
上下結構
造字法
形聲字(存疑)
注音字母
ㄕˋ
筆畫數
2+3,3+2(部首+部首外)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市”字的構意尚不明確。據考證,“市”字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作圖1,中間為“止”或“之”字,可能表示前往的意思;下部似“丂”字,周圍還有一些小點。上古“市”用為市場義。商代甲骨文有“市日”, 戰國文字有“軍市” (《璽匯》5708),典籍如《商君書·墾令》説:“令軍市無有女子。西周金文“止(或之)”與“丂”上下分離,周圍的點被處理為左右對稱的兩點(圖2);戰國文字中的這兩點與中間的一橫連成“冂”形,“止(或之)”與“丂”中間的二橫合為一橫(圖3-6)。戰國文字又出現增“土”旁的市字(圖7、8),“土”表示與地方有關的。小篆中,中間貫通的一豎下部變彎曲,漢代由彎漸變直形;楷書上部突出的部分分離變為一點。 [2]  [17] 
買賣、貿易的場所是“市”的本義。“市”最初是由人們攜帶着各種東西聚集而成,所以,農村稱“市”為“集”。市和集合成一詞,便是“市集”。
人們進入市場,為的就是買賣貨物,交換商品,因此,“市”字就有了“購買”之義。《廣雅·釋詁三》就説:“市,買也。”《論語·鄉黨》曰:“沽酒,市脯,不食。”其中“市”與“沽”對舉,表示的就是“購買”的意思。 [16]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集中買賣貨物的固定場所
market;
fair
漢·班固《西都賦》:“九市開場,貨別隧分。”
宋·柳永《望海潮》詞: “市列珠璣, 户盈羅綺,競豪奢。”
《西遊記》第六八回:“你可見那市上賣的是什麼東西?”
市場;鬧市;花市;上市;門庭若市
人口密集、工商業和文化發達的地方
city;town
《後漢書·方術傳上·廖扶》:“常居先人冢側,未曾入城市。”
唐·温飛卿《途中偶作》詩:“雞犬夕陽喧縣市,鳧鷖秋水曝城壕。”
市區;市鎮;市民;市容;都市
行政區劃單位,分直轄市省轄市
city;
municipality

地級市縣級市;北京市;成都市;敦煌市
司市。掌管市場的官吏

《禮記·王制》:“冢宰齊戒受質, 大樂正、大司寇、市三官以其成, 從質於天子。”

價格
price
《周禮·地官·司市》:“以政令禁物靡而均市。"
行(háng)市
屬於市制的(度量衡單位)


市斤;市尺;市畝
(Shì)姓氏用字



動詞
指聚集
gather
《埤雅·釋蟲》:“傳曰: ‘聚蚊成雷。 ’謂其市之時也。”

買賣貨物,做交易
trade;
exchange
《易·繫辭下》: “日中為市, 致天下之民, 聚天下之貨, 交易而退, 各得其所。”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
《韓非子·難一》: “臣盡死力以與君市, 君垂爵祿以與臣市, 君臣之際, 非父子之親也, 計數之所出也。”
互市;千金市骨
求取;為換取
seek for
《老子》:“美言可以市尊。”
清·魏源《聖武記》卷十四:“商君千金徙木以市信,田單神師走卒以悚眾。”

(參考資料:《漢語大詞典》 [5]  《現代漢語詞典》 [11]  《漢語大字典》 [12]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卷五】【冂部】時止切(shì)
買賣所之也。市有垣,從冂從乛,乛,古文及,象物相及也。之省聲。 [6] 

説文解字注

“買賣所之也”注:《釋詁》曰:“之,往也。”古史考曰:“神農作市。”本《𣪠辭》説也。《世本》曰:“祝融作市。”
“市有垣,從冂”注:垣所以介也,故從冂。
“從乀,象物相及也。乀,古文及字”注:依《韻會》本。
“㞢省聲”注:舉形聲包會意也。時止切,一部。 [7] 

廣韻

時止切,上止常 ‖ 市聲之部
市,《説文》雲:“買賣所之也。”《周禮》曰:“司市掌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大市日側而市,百族為主;朝市,朝時而市,商賈為主;夕市,夕時而市,販夫販婦為主。”《古史考》曰:“神農作市。”《世本》曰:“祝融作市。”時止切,三。
【校釋】政刑:原訛作“政形”,據四庫全書重修本及《周禮·地官》改。日側,《周禮·地官·司市》作”日昃”。 [13] 

康熙字典

【寅集中】【巾部】 市;部外筆畫:2
唐韻》時止切。《正韻》上止切,並音恃。《説文》:買賣所之也。《風俗通》:市,恃也。養贍老小,恃以不匱也。《古史考》:神農作市。《易·繫辭》: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周禮·地官》:五十里有市。又:大市,日昃而市,百旅為主。朝市,朝時而市,商賈為主。夕市,夕時而市,販夫販婦為主。注:市,雜聚之處。
又《冬官·考工記》:面朝後市。《史記·平準書》注:師古曰: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將貨物於井邊貨賣,曰市井。《漢宮闕疏》:長安立九市。張衡《西都賦》:廓闢九市,通闤帶闠。
又《廣韻》:買也。《爾雅·釋詁》:貿賈,市也。疏:謂市買賣物也。《論語》:沽酒市脯。
又《管子·侈靡篇》:市也者勸也,勸者所以起本。
又天市,市樓,軍市,並星名。《史記·天官書》:房心東北曲十二星曰旗,旗中四星曰天市,市中六星曰市樓。正義:天市二十二星,主國市聚交易之所,一曰天旗。《前漢·天文志》:軍市十三星在參東南天軍貿易之市。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新市縣,屬鉅鹿郡。
又司市,官名。《周禮·地官·司市》:掌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注:市官之長。 [8] 

書法字形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字形對比圖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字形對比圖

書寫提示

市書寫提示 市書寫提示
“亠”扁“巾”長。“”,點在豎中線上端。“巾”,主體居下半格;“冂”,豎短橫寬,頂部在橫中線上側,末筆豎上接橫筆,寫在豎中線。 [14] 

書法欣賞

(書法來源: [9]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上聲
六止

開口呼
全濁
時止切
ʑi
集韻
上聲
六止
船/常

開口呼
全濁
上止切
ʥie
去聲
十四泰

開口呼
全清
博蓋切
pɑi
入聲
八勿

合口呼
全清
分物切
pfiuət
入聲
十三末

合口呼
全清
疵(北)末切
puɑt
入聲
十三末

合口呼
次清
普活切
pʰuɑt
禮部韻略


上聲





上止切

增韻


上聲





上止切

中原音韻

去聲
支思

開口呼

全清

ʂï
中州音韻


去聲
支思





詩至切

洪武正韻

上聲
二紙


全濁
上紙切
ʒie

去聲
二寘


全濁
時吏切
ʒie
分韻撮要

陽上
第三幾紀記






(參考資料:漢典 [10]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ȡ
i̯əɡ
先秦
王力系統
ʑ
ǐə
先秦
董同龢系統
ʑ
jəɡ
先秦
周法高系統
d
jiəɣ
先秦
李方桂系統
d
jəgx
西漢



東漢





jəї


jəї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jəї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jəї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脂之

jei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ʑ
i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ʑ
ǐə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ʑ
i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i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ź
ï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ʑ
ǐə
(參考資料:漢典 [10]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ʂʅ
51
去聲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ʂʅ
21
去聲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sɿ
55
去聲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sɿ
35
去聲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sɿ
13
去聲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ʂʅ
53
去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sɿ
55
去聲

晉語
太原
sɿ
45
去聲

吳語
蘇州
zɿ
31
陽去

吳語
温州
zɿ
34
陽上

湘語
長沙
sɿ
45
陰去
文讀
sɿ
21
陽去
白讀
湘語
雙峯
dzɿ
33
陽去

贛語
南昌
sɿ
21
陽去

客家話
梅縣
sɿ
52
去聲
文讀
sɿ
44
陰平
白讀
粵語
廣州
ʃi
23
陽上

粵語
陽江
ʃi
21
上聲

閩語(閩南片)
廈門
tsʰi
33
陽去

閩語(閩南片)
潮州
tsʰi
35
陽上

閩語(閩東片)
福州
tsʰei
242
陽去

閩語(閩北片)
tsʰi
44
陽去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5]  、漢典 [10]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2-21]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475
  • 3.      .漢典[引用日期2020-02-21]
  • 4.    平水韻 四紙  .搜韻[引用日期2020-02-21]
  • 5.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漢語大詞典 第3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683
  • 6.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長沙:嶽麓書社,1997.07:715
  • 7.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2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 798
  • 8.    康熙字典  .漢典[引用日期2018-11-17]
  • 9.    市-書法欣賞  .漢典書法[引用日期2020-02-22]
  • 10.    市-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0-02-22]
  • 1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1192
  • 12.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840
  • 13.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251
  • 14.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314
  • 15.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70
  • 16.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漢字演變 文化源流 上[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176
  • 17.    王藴智著.字學論集[M].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4.09:351-35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