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市西街道辦事處

鎖定
畢節市市西辦事處位於畢節市中部主城區,地處東經105度17分,北緯27度17分之間,是1994年畢節撤縣設市撤鎮(畢節鎮)後新建的六個辦事處之一。東與市東辦事處隔河相望,南與流倉橋辦事處接壤,西與三板橋辦事處相鄰,北與大新橋辦事處毗鄰,總面積7.8平方公里,轄12個社區,總人口92647人(不含流動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5000元以上。
市西辦事處東有龍盤山,南有虎踞山,西有靈峯山,北有文筆山。倒天河由城北流經市區,橫穿境內。轄區有“北鎮雄關”、“南橋霓虹”、“百花勝奇”、“陽山松濤”等奇觀,已成畢節市城市中一道靚麗的風景。境內最高海拔1877米,最低海拔1472.米,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温度12.8至於13.4攝氏度,無霜期在220至249天,年降雨量900至1100毫米,雨量充沛,氣候温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畢節市的形象大使,是黔西北的商品集散地,也是畢節與川、滇、黔、渝等周邊貿易的主要市場。川滇、川黔(即321、320國道)越境而過,交通四通八達,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齊全,有得天獨厚的區域優勢,是從事綜合開發利用最具潛力的辦事處。
中文名
市西街道辦事處
總面積
7.8平方公里
總人口
92647人
位    置
畢節市中部主城區

市西街道辦事處概況簡介

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市西辦事處致力於投資軟環境建設,不斷加強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着力推進第三產業發展,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健康運行,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都得到了長足發展。教育、科技、文化、體育、衞生、人口與計劃生育、社會保障、城市管理等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到2008年底,個體工商户共3千餘户,年營業額達20億元;私營企業400餘家,年營業額達18億元。
2004年3月,市西辦事處被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貴州省軍區授予“擁軍優屬先進單位”。2005年10月被畢節地區行署、畢節軍分區授予“徵兵工作”先進集體。2007年被評為全省普實工作示範單位; 2008年4月被畢節地委、行署授予“抗雪凝、保民生及災後恢復重建與發展工作”先進集體,被畢節軍分區授予“抗雪凝災害”先進單位。
市西街道辦事處位於市區西部,南起黃河大堤,北至濱州市教師進修學校,東起渤海八路與市中辦事處相鄰,西至濱南化肥廠與彭李辦事處、杜店鎮交叉相連。總面積22.6平方公里。2000年,轄居委會2個,居民1166人。居民人均純收入4200元。轄區有單位114個,人口4.7萬人。

市西街道辦事處地理位置

濱州市市西街道辦事處位於濱州市市區西部, 始建於1993年,轄9個居委會,其中街道居委會7個, 人口45847人;村轉居委會2個,計302户,856人。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他們從本辦的實際出發,發揮地處市區的優勢,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實現了辦事處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初步形成了以紡織、化工、建築、汽修、塑料為主體的工業體系,第三產業迅速發展。1995年獲“全區鄉鎮企業強鄉鎮”稱號;1996年被行署命名為“小康辦事處”。
自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市西辦事處堅持黨的“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一齊抓,緊緊圍繞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企業,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和個體及私營經濟,使全辦人民在人均收入、物質生活、精神生活、人口素質、生活環境、安全保障等方面都達到了小康標準。
1995年現價人均收入為3100元,扣除物價因素按1990年價格人均純收入1684.7元1996年人均純收入達到4000元,人均純收入達到小康標準的户比例達100%。 居民動物性食品的消費量逐年遞增,食品多樣化、營養化,人民的食品消費水平向高層次發展。 1995年人均動物性食品消費量達到46.8公斤,小康值實現程度為100%。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