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市場的昨天與今天

鎖定
《市場的昨天與今天》是2012年東方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秦暉。本書中選的20篇文章大致反映了秦暉先生上世紀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中期的學術與心路旅程。
書    名
市場的昨天與今天
作    者
秦暉
出版社
東方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2年11月
頁    數
324 頁
定    價
42.00 元
ISBN
9787506055390 [2] 
叢書名
秦暉金雁文集
副標題
商品經濟·市場理性·社會公正

市場的昨天與今天內容簡介

借用秦暉先生自己的話説:“文中的一些觀點十幾年後我的看法或有變化,但基本的學術思路已成歷史,此次出版亦維持原貌,敬待讀者與方家教正。”這20篇文章構成了秦暉自己所云“問題-主義-問題認識”循環中的一環,而貫穿其中的是對自由的價值關懷。秦暉先生將這20篇文章置於三個標題之下,即“古典商品經濟與古代社會”、“市場理性如何實現”和“市場、改革與公正”。第一部分的七篇文章是研究問題的成果,討論的主要對象是漢代的商品經濟。表面上看來,它們與自由無關,實則在嚴謹的學術敍述之下,秦暉先生在字裏行間隱藏着他的終極關懷。第二和第三部分的文章是所謂的“主義”部分,直接圍繞着自由和公正展開。除自序中的扼要心路介紹之外,作者並沒有安排一篇統領全書的文章,解讀其思想的任務因而留給了讀者。 [1] 

市場的昨天與今天作者簡介

秦暉,歷史學家,經濟學家,是當代中國有影響的公共知識分子之一。他是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客座研究員,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中國經濟史學會理事,中國農民史研究會理事,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特邀研究員。

市場的昨天與今天經典摘要

唐代不存在所謂“金融市場”,更沒有出現什麼“世界最早的”銀行。這當然無損於唐文明的歷史地位。沒有發達的市場樞紐並不妨礙龐大的宮堡型城市崛起於專制集權的土壤上;沒有有效率的工場手工業照樣可以在工奴制下的官辦作坊中生產出就當時工藝水平而言完全可以稱得上“高精尖”的產品;沒有活躍的商品流通卻完全可以在超經濟強制基礎上進行大規模的勞務和產品的集散。

市場的昨天與今天圖書目錄

自序
古典商品經濟與古代社會
漢金新論
漢代的古典借貸關係
關於西漢五銖錢的流通數額問題
唐代櫃坊為“金融機構”説質疑——兼論封建後期金融市場的形成機制問題
漢唐商品經濟比較研究
古典租佃制初探——漢代與羅馬租佃制度比較研究
郫縣殘碑與漢代蜀地農村社會
“市場理性”如何實現
歷史與現實中農業市場的價格—供給反應——關於“農民理性”的經濟史考察
公平競爭與社會主義——“桑巴特問題”引發的討論
寓平等於自由之中 ——評李普塞特《美國例外論》
“恰亞諾夫主義”:成就與質疑——評A?B?恰亞諾夫《農民經濟組織》
相剋亦相生——關於“經濟民主”與“經濟自由”
經濟競爭中的“規則”與“起點”
淮橘為枳,出局者迷——中國式的“新左派”理論及辨析
市場、改革與公正
“原始積累”與轉型期政治經濟學
有了真問題,才有真學問——從何清漣著《現代化的陷阱》説開去
產權改革要體現社會公正——對《十字路口看鄉企》一文的評論
敲響公正的警鐘——秦暉訪談錄之一
企業改革要民主——秦暉訪談錄之二
“證券民主化”的反思——秦暉訪談錄之三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