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市中區

(四川省內江市下轄區)

鎖定
市中區隸屬於四川省內江市,是內江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四川省5個“星火西進工程”示範縣之一,地處重慶、成都中段,素有“川中樞紐”“川南咽喉” 之稱;位於川中丘陵地帶中南部,沱江中下游右岸。介於東經104°04′36″─105°05′41″,北緯29°25′11″─29°40′30″之間;東、北部隔沱江與東興區相望,南部與自貢大安區相鄰,西南部與威遠縣接壤,西北部與資中縣毗鄰。 [12]  總面積387.5平方千米 [12]  ,地形總趨勢是西北高東南低;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早,夏長,秋短,冬暖。截至2022年末,户籍總人口41.01萬人, [28]  截至2023年6月,轄6個街道、9個鎮; [30] 
市中區古稱“漢安”,在2000多年的郡縣歷史中,湧現了趙貞吉、國畫大師張大千、現代名畫家張善孖廖恩波、民國大將軍喻培倫等文人英豪,素有“漢安故郡”、“書畫之鄉”的美譽,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書畫)之鄉。市中區人文景觀眾多,如喻培倫大將軍紀念館成渝鐵路築路民工紀念堂翔龍山石刻及摩崖造像、聖水寺等;樂賢半島旅遊區黃鶴湖旅遊區兩個國家AAAA級景區,是首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縣區。 [12] 
市中區西距成都172公里,東距重慶169公里,地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腹心,4條鐵路、5條高速貫穿全境,是四川省第二大交通樞紐和西南陸路交通重要交匯點。2019年2月2日,被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3] 
2022年,市中區地區生產總值(GDP)174.91億元。 [28] 
中文名
市中區
外文名
Shizhong District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四川省內江市
地理位置
內江市西南部
面    積
387.5 km²
下轄地區
6個街道、9個鎮 [1] 
政府駐地
城東街道人民路2號
電話區號
0832
郵政編碼
641000
氣候條件
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41.01 萬(2022年末户籍人口) [28] 
著名景點
樂賢半島旅遊區
黃鶴湖旅遊區
火車站
內江站內江東站內江南站
車牌代碼
川K
地區生產總值
174.91 億元(2022年) [28] 

市中區歷史沿革

殷商以前,轄區為以蜀族為主的氏族部落活動地區。 [4] 
大洲廣場
大洲廣場(2張)
殷商到戰國時期,為奴隸制蜀國東部邊境地區。
至漢初,為蜀郡地。 [4] 
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40年),屬資中縣地。東漢順帝年間(126~144年),析資中縣以南地區置漢安縣,取漢政權長治久安之意。
北周武帝天和二年(567年),置漢安戌。同年,改置中江縣。
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隋文帝因避父諱(父名“忠”),遂改中江縣為內江縣。
初至南宋,內江縣疆域及隸屬關係雖屢變,但縣建置未變。
初,資州內江一帶戰亂頻仍,地荒人稀,內江縣廢。元順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復置內江縣。元末至中華民國,內江縣建置無大的變化。
1949年12月6日,內江縣解放。同年12月21日,川南行政公署資中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成立,內江縣隸屬資中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市中區地圖 市中區地圖
1950年2月1日,資中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更名為川南行政公署內江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內江縣隸屬內江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同年9月29日,川南行政公署內江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更名為川南人民行政公署內江區專員公署,內江縣隸屬內江區專員公署。 [4] 
1951年4月,內江市籌備委員會成立。同年7月9日,內江市工作委員會成立。同年7月17日,經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批准,設立內江市(內江專署轄市),以原內江縣城區及東興鎮為內江市行政區域。同年9月25日,內江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內江市中區地圖 內江市中區地圖
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決定,撤銷川東、川南、川西、川北行政公署,復置四川省。同年9月,川南行署內江區專員公署更名為四川省人民政府內江區專員公署,內江市隸屬四川省內江區專員公署。
1968年7月1日,內江地區革命委員會成立,內江市隸屬內江地區。1978年4月,根據四川省委決定,取消革命委員會,內江地區革命委員會恢復為內江地區行政公署。 [4] 
1985年2月1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內江地區,內江市升為地級市,並設立內江市市中區,以原內江市的行政區域為內江市市中區的行政區域。同年5月29日,內江市(縣級)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決定,內江市人民政府更名為內江市市中區人民政府。同年6月1日,中共內江市市中區委、內江市市中區人民政府正式掛牌辦公,行使職權。同年6月12日,內江市(地級)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新的內江市實行市管縣體制,市中區隸屬內江市。 [5] 
1989年7月3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內江縣,設立內江市東興區,將原內江縣所轄史家鎮、四合鄉劃歸內江市市中區管轄;將原內江市市中區所轄東興鄉、東興街道辦事處和城西街道辦事處的桐梓壩片區劃歸內江市東興區管轄。 [4] 
1995年9月19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將原內江市市中區管轄的處於沱江以東的國光鄉、椑木鎮劃歸內江市東興區管轄;將原內江市東興區管轄的處於沱江以西的凌家鎮、朝陽鎮、永安鎮(不包括沱江以東的原水晶鄉)、全安鎮、靖民鎮、沱江鄉劃歸內江市市中區管轄。兩區區劃調整後,形成以沱江為界,兩區隔江而治。 [4] 
內江市市中區全景圖 內江市市中區全景圖

市中區行政區劃

市中區區劃沿革

1997年,市中區轄6個街道、8個鎮、3鄉:城東街道、城南街道、城西街道、玉溪街道、牌樓街道、壕子口街道、樂賢鎮白馬鎮、史家鎮、凌家鎮永安鎮、朝陽鎮、全安鎮、靖民鎮、交通鄉、四合鄉、沱江鄉。行政中心城東街道。
內江市中區城建
內江市中區城建(4張)
2000年,市中區管轄6個街道、8個鎮、6個鄉。
2013年4月1日,中共內江市委辦公室、內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正式簽發《中共內江市委辦公室內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內江經濟開發區託管市中區部分鄉鎮(街道)工作方案>的通知》(辦發〔2013〕55號),實施市中區壕子口街道,交通鄉交通社區、漢晨社區、順江村、幸福村、晨光村、協力村、曙光村、同意村、前進村、紅星村,四合鄉,白馬鎮湛家村、海棠村、九盤村,靖民鎮雙堰村、涼風村、石谷村、柏林村移交經開區託管。其中,靖民鎮雙堰村、涼風村、石谷村、柏林村移交交通鄉託管,白馬鎮湛家村、海棠村、九盤村移交四合鄉託管,交通鄉臨江村、新光村、永興村、三元村移交樂賢鎮託管。經開區幅員面積44.34k㎡,户籍人口80555人,託管壕子口街道、交通鄉、四合鄉,經開區管委會駐地交通鄉。
2013年4月28日,經開區正式託管壕子口街道、交通鄉、四合鄉。 [18-19] 
內江市中區行政區劃圖 內江市中區行政區劃圖
2014年12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簽發《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內江市東興區、市中區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民政〔2014〕31號),同意東興區撤銷勝利鎮,設立勝利街道;撤銷椑南鄉,設立椑南鎮;撤銷永東鄉,設立永興鎮;撤銷平坦鄉,設立平坦鎮。市中區撤銷樂賢鎮,設立樂賢街道;撤銷龔家鄉,設立龔家鎮;撤銷四合鄉,設立四合鎮;撤銷交通鄉,設立交通鎮。 [19] 
2015年5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簽發《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內江市東興區、市中區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民政〔2015〕14號),同意東興區撤銷中山鄉,設立中山鎮;撤銷柳橋鄉,設立柳橋鎮;撤銷雙橋鄉,設立雙橋鎮;撤銷富溪鄉,設立富溪鎮。市中區撤銷鳳鳴鄉,設立鳳鳴鎮;撤銷伏龍鄉,設立伏龍鎮;撤銷沱江鄉,設立龍門鎮。
由於建設內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需要,2015年,經開區四合鎮結束託管湛家村、海棠村、九盤村,整體交回市中區白馬鎮管理。
截至2015年,市中區管轄7個街道、13個鎮:城東街道、城南街道、城西街道、玉溪街道、牌樓街道、樂賢街道、壕子口街道(經開區託管)7個街道;白馬鎮、史家鎮、凌家鎮、朝陽鎮、永安鎮、全安鎮、靖民鎮、龔家鎮、鳳鳴鎮、伏龍鎮、龍門鎮、交通鎮(經開區託管)、四合鎮(經開區託管)13個鎮;169個村,59個社區。市中區人民政府駐地城東街道人民路2號。
2019年,撤銷城南街道、城東街道,設立城東街道,街道辦事處駐沿江路432號。
2019年,撤銷鳳鳴鎮,劃歸白馬鎮和全安鎮。撤銷龔家鎮,劃歸史家鎮。撤銷伏龍鎮,劃歸凌家鎮。撤銷四合鎮,劃歸靖民鎮。 [1] 

市中區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6月,市中區轄6個街道、9個鎮。 [30]  分別為:白馬鎮、史家鎮、凌家鎮、朝陽鎮、永安鎮、全安鎮、龍門鎮、交通鎮、靖民鎮等9個鎮,城東街道、城西街道、玉溪街道、牌樓街道、樂賢街道、壕子口街道等6個街道;共有89個村,59個社區。 [34]  市中區人民政府駐城東街道人民路2號。 [15-17] 
備註:因國家級內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託管內江市市中區(壕子口街道、交通鎮、靖民鎮)部分行政區域,2022年,內江市市中區實際管理7個鎮、5個街道辦事處;84個村,44個社區;區域面積約333平方千米。 [17]  [34] 
內江市中區半島 內江市中區半島

市中區地理環境

市中區位置境域

內江市市中區位於四川盆地川中丘陵地帶中南部,沱江中下游右岸。東、北部隔沱江與東興區相望,南部與自貢市大安區相鄰,西南部與威遠縣接壤,西北部與資中縣毗鄰,內江市市中區最東點東經105°05′58″、北緯29°32′21″,位於樂賢街道辦事處;最西點東經104°49′37″、北緯29°30′03″,位於凌家鎮;最南點東經104°57′31″、北緯29°25′11″,位於凌家鎮;最北點東經104°58′55″、北緯29°40′31″,位於史家鎮。東西跨度26.4千米,南北跨度28.3千米。行政區域面積386.2平方千米。一般海拔320~350米,平均海拔339米,城區平均海拔324米。最高點海拔448米,位於全安鎮三燈寺;最低點海拔277米,位於龍門鎮大溪口。 [20] 

市中區地質

市中區地處四川沉降帶,新生代坳陷形成的菱形盆地中南部,次一級構造單元川中褶皺帶內。受華鎣山、龍泉山二斷裂控制,沉積蓋層在晚近第一幕運動順時針扭力作用下,以威遠基盤隆起的砥柱,形成一個分佈廣泛的旋扭構造——威遠輻射狀構造。由於受華鎣山、龍泉山斷裂壓性、壓扭性的影響,形成短軸及鼻狀褶曲等五個旋迴帶,圍繞威遠隆起作輻射狀展布。威遠隆起略成北東、北東東走向,兩翼不對稱,南陡北緩,南翼傾角一般為70°至20°,最陡可達80°,北翼傾角一般為3°至6°,最大12°。市中區位於威遠隆起北翼和東南末端,呈緩傾角的單斜構造,有少量小規模壓扭性斷裂。出露侏羅系沙溪廟組地層,沿江河岸邊分佈第四系沉積物質。 [32] 

市中區地形地貌

市中區內無高山,也無平原。溪流、河谷、沖溝縱橫交錯,沱江蜿蜒曲折穿境而過,地形被切割成許多高矮不同、形狀各異的山丘。一般海拔320~340米,是四川盆地低值區之一。地形總趨勢是西北高東南低,其高程自西北向東南呈起伏下降,為典型的切割形地形地貌特徵。地貌單元可劃分為河谷階地、丘陵。
市中區河谷階地按海拔高程及地質構造劃分為三級:Ⅰ級階地沿沱江兩岸河漫灘以上衝積而成。一般寬80~100米,呈狹長小塊平壩,海拔290~320米。Ⅱ級階地,在Ⅰ級階地內側40~120米之間,呈條帶狀,海拔315~320米。Ⅲ級階地分佈在丘陵外側,海拔315~340米。 [32] 
市中區丘陵由剝蝕山丘和斜坡殘積物組成,呈條狀方山,頂部多呈渾圓形,為平緩的饅頭狀、台階狀、壟崗狀;兩丘之間有溝谷、沖田交錯其間,寬70~100米,山丘起伏高差一般20~30米。山丘、溝谷綿延不斷,且溝谷彎曲狹長,使山丘顯得較為高峻。 [32] 

市中區氣候

市中區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特徵是:四季分明,春早,夏長,秋短,冬暖;無霜期長,有雪日少;春温較高,秋多綿雨;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降水集中,雨量充沛;平均風速小而空氣濕度大,晝夜温度差異不大。 [31] 
市中區大氣透明度不高,日照率不高,地面所獲輻射僅相當於同緯度地區的二分之一,為全國光熱低值區之一,年平均日照時間僅為1136.5小時。年平均氣温17.6℃,極端最高氣温39.7℃,極端最低氣温-1.3℃。有霜日數少,無霜日數多,年平均無霜期318天。平均年降水量968.9毫米,最大年降水量1244毫米,最小年降水量736.8毫米。夜間降雨量佔總降雨量的65%左右,夜雨日數佔總降雨日數的70%左右。年平均風速1.5米/秒,多靜風,6月至9月盛行西北風,其餘各月盛行北風。年平均相對濕度81%,春季較小,夏季高於春季,冬季高於夏季,秋季又略高於冬季。年平均氣壓973.2毫帕,冬季最高,秋季次之,春季再次之,夏季最低。年平均蒸發量677.3毫米,4~9月平均蒸發量最大,佔全年的69.2%,其中7月平均蒸發量高達91.4毫米。 [31] 

市中區水文

市中區河流屬長江流域沱江水系。沱江為長江一級支流,在市中區有烏龍河、泥河、青槓坳河、壽溪河、貓溪河、白馬溪等16條常年性支流。沱江發源於川西北高原茶坪山脈九頂山南麓,在金堂縣趙鎮始稱沱江干流,經簡陽、資陽、資中、內江、自貢、富順、瀘縣,在瀘州注入長江,全長629千米。沱江內江市市中區段幹流長71.68千米,河底高程275~300米,河面寬200~400米,可常年通航15~50噸木船或機動船。烏龍河發源於資中縣五皇山藍家壩,在朝陽鎮進入市中區境內,流經永安鎮等地後,在凌家鎮舒家衝接納泥河,南流至柳家嘴進入自貢市,在姚家壩匯入釜溪河,全長51.11千米,流域面積400.8平方千米。 [31] 

市中區土壤

市中區土壤分為水稻土、沖積潮土、紫色土、黃壤土等4種。水稻土可分為灰色沖積水稻土、紫色沖積水稻土、灰棕紫色水稻土、老沖積黃泥水稻土。沖積潮土零星分佈於沱江及其支流兩岸,沉積層次較明顯。紫色土廣佈全區,海拔280~426米,容易黃化。黃壤土零星分佈於沱江兩岸的Ⅱ、Ⅲ級階地上,海拔300~385米,多數覆蓋於紫色土之上。 [33] 

市中區植被

市中區的林業植被以針葉林、闊葉林、灌叢林、蘆葦林、竹林、經濟林為主。農業植被主要包括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蔬菜作物等。一般農作物屬於一年生或兩年生植物,較少為多年生植物,通常草本性狀。 [33] 

市中區自然資源

市中區土地資源

截至2013年,市中區可使用土地面積3.42萬公頃,規劃中工業用地0.01 萬公頃,商業用地0.1萬公頃,住宅用地0.43 萬公頃,農業用地2.79 萬公頃,其它用地0.09萬公頃。
截至2013年,市中區林業用地面積中,林業用地總面積6487.25 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1642.3公頃,疏林地面積3.87公頃,灌木林地面積21.39公頃,未成林造林地面積80.26公頃,苗圃地面積14.8公頃。非林業用地面積中,四旁樹佔地面積2428.54公頃。宜林地面積為4719.77公頃,其中退耕還林地3500 公頃。

市中區森林資源

截至2013年,市中區森林覆蓋面積為4092.35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0.56%。市中區活立木蓄積85592立方米,其中用材林蓄積128立方米,防護林蓄積14508立方米,特用林蓄積1871立方米,疏林地蓄積61立方米,散生木蓄積1291立方米,四旁樹蓄積67733立方米,雜竹92319噸。

市中區礦產資源

市中區森林資源 市中區森林資源
內江市市中區礦產資源主要有鹽礦、沙金、天然氣和鐵礦,但均因儲量小而未開發。建築材料有河沙、鵝卵石、石料、頁岩等,河沙、鵝卵石儲量分別達2000多萬噸,主要用作普通建築材料。石料質地較好,主要用於鐵路、公路、房屋建築。頁岩多為棕紫色,質地純淨,容易粉碎,是機制磚、瓦的上等原料。 [21] 

市中區生物資源

市中區生物資源豐富。喬木、灌木樹種有73科147屬243種,草本花卉有28科32屬46種。珍稀植物有一級保護樹種水杉,二級保護樹種杜仲、銀杏,三級保護樹種楨楠、紅豆木、四川潤楠等。野生動物有20目37科74種。隨着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深入開展,野生動物的種類和數量越來越多。沱江灘塗,常見成羣白鷺棲息。 [21] 

市中區水能資源

截至2022年,市中區水能理論藴藏量32596千瓦,可開發量20035千瓦。建有小型水力發電站6座,總裝機7台,容量725千瓦,均分佈在烏龍河上。 [21] 

市中區水資源

市中區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9980.3萬立方米,年最大地表水資源量為25180萬立方米,年最小地表水資源量為1865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1710萬立方米,可開採量1152萬立方米。地下水埋藏深度0.45~9.23米,靜水位高程305~333米。地下水為重碳酸鈣鈉和重碳酸鈣鎂型,pH值7.5~8.5,礦化度小於1毫克/升,硬度200~360毫克/升。 [33] 

市中區人口

市中區人口數量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市中區常住人口為337106人。 [11] 
截至2022年末,市中區户籍總人口41.01萬人。出生人口2127人,出生率為5.1‰,比上年回落0.3個千分點;死亡人口5281人,死亡率為12.7‰,比上年提升7.7個千分點。總人口中,60歲以上人口10.18萬人,佔總人口的24.8%。 [28] 

市中區民族構成

內江市市中區是漢族聚居、少數民族散雜居的地區。截至2022年底,內江市市中區實際管理區域內有少數民族1347人,分屬35個少數民族,其中人數列前五位的少數民族分別是回族(226人)、苗族(199人)、土家族(175人)、彝族(174人)、壯族(111)人。 [35] 

市中區政治

市中區主要領導
職務
姓名
區委書記
區委副書記
劉洪亮、嶽光科
區長
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區政協主席
王崗
僅列黨政主要領導,截至2024年3月 [29] 

市中區經濟

市中區綜述

市中區經濟 市中區經濟
2022年,市中區地區生產總值(GDP)174.9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同比增長1.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50億元,同比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43.18億元,同比增長0.4%;第三產業增加值108.23億元,同比增長1.3%,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3.1:25.4:61.5調整為13.4:24.7:61.9。民營經濟增加值99.38億元,同比下降0.3%,佔GDP比重56.8%,較上年回落0.7個百分點。 [28] 
  • 財政收入
2022年,市中區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87億元,同比增長5.2%。其中,税收性收入2.13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為36.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85億元,下降10.9%,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下降13.3%,公共安全支出下降15.6%,城鄉社區事務支出下降30.6%,社會保障和就業下降0.8%,教育支出增長0.3%,農林水事務增長1.1%,衞生健康支出增長7.0%。 [28] 
  •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市中區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3.05億元(包含農户投資),同比增長9.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27%;第二產業投資下降23.8%,其中工業投資下降22.5%;第三產業投資增長9.6%。三產投資結構比為6.1:7.1:86.8。從投資結構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9.6%,產業投資下降6.6%,民生及社會事業投資增長56.5%。 [28] 

市中區第一產業

凌家鎮高洞村與永安鎮白楊村交界處-旮旯溝 凌家鎮高洞村與永安鎮白楊村交界處-旮旯溝
市中區先後成功實施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區)、四川省現代農業生產發展等農業項目,建成檸檬、韭菜、核桃、苗木、榨菜“五個萬畝基地”和特種水產、生豬家禽、蔬菜水果,花卉苗木“四大產業園區”,形成環區80公里現代農業產業帶。道地中藥材“半夏、黃精、白芨”產業化發展,尤力克檸檬出口歐美,永安白烏魚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 [2] 
2022年,市中區完成農業總產值56.14億元,同比增長4.4%。農業增加值36.94億元,增長4.4%。其中,小中區實現農業增加值24.58億元,增長4.6%。 [28] 
2022年,市中區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4.98萬畝,同比增長2.9%;油料作物播種面積11.73萬畝,與去年持平;蔬菜播種面積10.86萬畝,增長6.8%。全年糧食總產量11.59萬噸,同比下降3.2%,其中秋收糧食11.13萬噸,下降3.4%。經濟作物中,油料產量1.74萬噸,與去年持平;蔬菜及食用菌產量26.55萬噸,增長3.4%;園林水果產量1.30萬噸,增長6.8%。
2022年,市中區生豬出欄26.39萬頭,同比增長5.5%;生豬存欄13.62萬頭,下降0.2%。家禽出欄222.94萬隻,增長1.0%。
2022年,市中區水產養殖面積3096公頃(含稻田養魚),水產品產量0.76萬噸,同比增長1.5%,實現漁業經濟總產值10.56億元,增長0.6%。 [28] 

市中區第二產業

市中區有300餘年種蔗、製糖、制蜜餞的歷史,為市中區工業經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形成機械製造、醫藥化工、食品飲料、冶金建材、電力能源五大支柱產業。 [2] 
2022年,市中區工業增加值23.30億元,同比下降3.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2%。年末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0户,實現總產值47.28億元,增長0.4%。其中,重工業仍佔主體地位,完成產值41.79億元,佔比88.4%。五大產業完成產值44.20億元,同比增長0.1%,其中綠色能源、裝備製造佔比較大,分別完成產值18.52億元、13.51億元。
2022年,市中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為98.4%;資產負債率為70.3%,較上年提高17.2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42.6萬元/人,較上年提高5.6個百分點。規模工業綜合能源消費總量86.50萬噸標煤,同比增長5.7%。
2022年,市中區建築業增加值19.88億元,同比增長6.1%。年末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27户,完成建築業總產值78.29億元,增長11.1%。 [28] 

市中區第三產業

內江鐘樓
內江鐘樓(2張)
市中區是內江市的商貿物流龍頭和城市經濟核心圈,“四方塊”是內江商貿集聚中心,邱家嘴商圈、黃桷井小商品市場、甘泉寺花鳥古玩特色街、六段錦水景風情商業特色街、江華餐飲美食街。渤海商品交易中心網上年交易量近千萬噸,電子商務集聚區成功建成。 [2] 
2022年,市中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94億元,同比下降3.0%。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68.35億元,同比下降3.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7.60億元,同比下降2.7%。按行業分,批發業實現零售額16.19億元,同比下降1.9%;零售業實現零售額57.09億元,同比下降3.2%;住宿業實現零售額0.42億元,同比下降3.2%;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2.25億元,同比下降3.6%。從限上熱點商品看,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文化辦公用品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體育娛樂用品類,日用品類增長較快,同比分別增長17.6%、14.3%、11.1%、10.9%、9.7%。 [28] 
2022年,市中區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3.97億元,同比增長41.5%,其中出口額13.36億元,增長130.7%;進口額0.61億元,下降85.1%。全年招商引資到位市外資金130.23億元,增長30.0%。
2022年,市中區實現旅遊總收入58.55億元,接待國內旅遊人數655.20萬人次,同比增長0.7%,其中一日遊旅遊人數458.7萬人次。 [28] 

市中區社會事業

市中區教育事業

2022年,市中區共有各類學校99所(不含市直、經開區),其中普通中學15所、小學24所、幼兒園56所、職業中學3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共有專任教師3212人。各類學校在校學生4.56萬人,全年招收新生0.99萬人,畢業學生1.58萬人。2022年,市中區學前三年入園率為88.4%,學前一年入園率為88.8%。小學初中入學率達10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5.7%,高中毛入學率為94.5%。 [28] 
學校一覽表(部分)
內江市第六中學南校區(初中部)
內江市第二職業中學
[6]  翔龍中學

市中區科技事業

2022年,市中區實施市級以上重點科技計劃項目6項;實施市級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6項;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家、市級高新技術企業4家;新建市級工程技術中心2家;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11項;新建農業科技示範基地2個。截至2022年底,市中區科技企業孵化器累計入駐小微企業87家、中介服務機構23家、引進創業導師19名。全年完成科技研發投入7500萬元。 [28] 

市中區醫療衞生

截至2022年末,市中區有區屬醫療衞生機構377個,實有牀位2438個,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987人,註冊護士1190人。全區傳染病報告機構覆蓋率100%,網絡運行100%,有效控制急性傳染病的發生,對適齡兒童進行一類疫苗11種免費接種,全年常規免疫共報告接種免疫規劃疫苗5.93萬劑次,兒童基礎五苗接種率為98.9%。 [28] 

市中區居民生活

2022年,市中區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25元,同比增長4.1%。
按常住地分,2022年,市中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102元,同比增長4.4%。其中,工資性收入25998元,增長1.2%;經營淨收入3441元,增長9.5%;財產淨收入3098元,增長1.9%;轉移淨收入11565元,增長11.4%。人均消費性支出26137元,同比增長6.0%。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38.3%。
2022年,市中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82元,同比增長5.6%。其中,工資性收入8809元,增長4.6%;經營淨收入5365元,增長7.6%;財產淨收入710元,增長7.1%;轉移淨收入6597元,增長5.0%。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7352元,同比增長2.0%。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39.6%。 [28] 

市中區社會保障

安泰山莊
安泰山莊(2張)
2022年,市中區參加養老保險22.59萬人(含退休9.22萬人),其中,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9.09萬人(含退休4.76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12.32萬人(含退休4.40萬人),參加機關事業養老保險1.18萬人(含退休0.50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5.03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6.34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為1.86萬人;工傷保險參保單位1312户,工傷保險參保人數為2.37萬人。 [28] 
2022年,市中區累計保障城市低保人員6.23萬人次,農村低保人員8.55萬人次,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分別為600元/人*月、420元/人*月。年末在冊城鄉特困人員0.27萬人,全年共發放資金1901萬元。供養標準分別為農村分散供養546元/人*月、農村集中供養630元/人*月,城市特困人員780元/人*月。
沱江新景 沱江新景
2022年,市中區共為602名重點優撫對象補助醫療費49.48萬元,為一至六級殘疾軍人繳納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56.56萬元,為677名重點優撫對象個人繳納基本醫療保險有困難人員補助參保資金21.57萬元,為93名大學生入伍士兵發放大學生入伍一次性獎勵金182.9萬元,為274名義務兵發放義務兵優待金650.64萬元。為2474名困難家庭失能老人和80歲以上高齡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新建社區養老綜合服務體4個,社區養老服務覆蓋率90.9%。全年共為19.21萬人次80歲以上高齡老人發放高齡補貼金717.92萬元。臨時救助和慈善救助共救助困難羣眾295人次,救濟金額201.60萬元。 [28] 
2022年,市中區城鎮新增就業人員7229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600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63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88%。農民工品牌培訓906人,青年勞動者技能培訓250人;引導農民工規模輸出就業10.55萬人。 [28] 

市中區交通運輸

內江市市中區西北距成都市和東距重慶市直線距離均為150千米左右,位於成渝經濟區的中心。通過成渝高速公路(廈蓉高速)、內宜高速公路、內遂高速公路、內威榮高速公路、成渝公路(321國道)、成渝高鐵、成渝鐵路、內昆鐵路等與重慶、成都、瀘州、宜賓、自貢、遂寧等城市呈放射狀相連,對雲、貴、川、渝四省市起着重要的連接作用。 [20] 
截至2022年末,市中區境內公路總里程1309.67公里,其中,等級公路(含高級、一、二、三和四級公路)1298.23公里。全年交通建設總投資4.93億元,改造縣道7.8公里、完成通村公路建設83.36公里、完成安保工程(路側護欄)118.5公里。全區公路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324.97公里,公路通村率達100%、通組率達89%。
2022年,市中區公路客運量400萬人次,客運週轉量16811萬人/公里;貨運量完成1028萬噸,貨運週轉量完成126665萬噸/公里。 [28] 
市中區交通圖 市中區交通圖

市中區歷史文化

市中區非遺

市中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發佈於2024年3月)
級別(數量)
項目名稱
省級
市中區(4)
內江蜜餞製作技藝、黃氏吹糖人、川南玉雕、生門武術
市級
市中區(18)
內江蜜餞製作技藝、黃氏吹糖人、“一品德”風乾雞製作技藝、“一品德”醬豆腐製作技藝、馬氏酥棗兔製作技藝、紙烙烤畫、生門武術、松溪內家拳、馬氏形意拳、犀皮漆手工竹釣稈製作技藝、川南玉雕、核雕、甜城甘蔗酒釀製技藝、雷氏蛋殼畫、倒灣醬油 、漢安夏布繡、書畫裝裱與修復、古法制糖
縣級
市中區(33)
內江蜜餞製作技藝、黃氏吹糖人、市中區烙烤畫、“一品德”風乾雞、“一品德”醬豆腐、馬氏酥棗兔、生門武術、松溪內家拳、馬氏形意拳、犀皮漆手工竹釣稈製作技藝、川南玉雕、核雕、甜城蔗酒、雷氏蛋殼畫、水泛丸、唐氏立體糖畫、古法制糖、龍門木雕、尤氏根雕、板車號子、內江倒灣醬油釀造技藝、漢安夏布繡、甜城麪塑、凌家竹編、內江書畫裝裱與修復、漢安奇石賞石文化、凌家點殺風乾肉、華華小吃之肉湯圓和綠豆沙、李記鍋盔王、幺姑拌菜之涼拌兔與涼拌牛肉、高粱紅酒釀製技藝、王氏推拿法、穰苴堂道家膏藥製作技藝 [37] 

市中區文物

截至2023年末,市中區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翔龍山摩崖造像,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雲霞古剎石牌坊、 內江三元塔、 內江鐘樓 、曾家大院  、 成渝鐵路築路民工紀念堂(紀念碑),市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柳家洞摩崖造像 、 蘇王氏節孝坊 、 翔龍山寓所  、柳氏家族墓 、喻培倫大將軍紀念地 、宋家大院  、呂祖廟(現名:佛燈寺) ,區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東林寺摩崖造像  、劉雷氏百歲坊 、 南豐世家大院 、 段廷魁夫婦墓   、四美村崖墓羣   、曾達一墓   、白馬文昌宮(現名:興國寺)  、潘家壩石廟子(現名:蓮初寺),省級革命文物(2處):成渝鐵路築路民工紀念堂(紀念碑) 、喻培倫大將軍紀念地,區級革命文物(2處):成渝公路沱江輪渡碼頭  、萬歲展覽館舊址。 [36] 

市中區風景名勝

市中區有喻培倫大將軍紀念館、成渝鐵路築路民工紀念堂等紀念地和“中川第一禪林”聖水寺、翔龍山摩崖造像、三元塔、鐘鼓樓等名勝古蹟。有樂賢半島旅遊區黃鶴湖旅遊區2個國家AAAA級景區,是首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縣區。川南大草原大千歡樂世界摩天輪點亮“甜城之眼”,旮旯溝原生態風光,牛橋花塢竹苑水鄉體驗田園鄉村,龍門古鎮甜城文化魅力。 [12]  截至2021年底,市中區成功創建了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個,國家AAA級旅遊景區1個,國家級水利風景區1個,榮獲四川省旅遊最高獎項“金熊貓獎”先進集體1個、天府旅遊名村1個、四川省鄉村旅遊重點村3個、省級鄉村文化振興樣板村1個、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個。 [22] 
主要景點一覽表
樂賢半島旅遊區,國家AAAA級景區,距城區約兩公里,緊鄰高鐵三元站,旅遊區核心區域2.2平方公里,主要景點有塔山特色小鎮、三元塔、大千歡樂世界主題遊樂園、樂賢半島沱江右岸文化生態帶等。 [24] 
樂賢半島旅遊區-三元塔 樂賢半島旅遊區-三元塔
黃鶴湖旅遊區,國家AAAA級景區,位於內江城區西南部,距城區15公里,總面積4平方公里,尚騰新村、川南大草原、內江國家級垂釣競技基地、大千藝苑、永安現代農業產業園等景點。 [22] 
黃鶴湖旅遊區 黃鶴湖旅遊區
喻培倫大將軍紀念館位於四川省內江市人民公園內。主體高8米、闊35米,佔地400平方米。於1985年5月建立,展館面積為314.7平方米,包含18個展板和22個展櫃。 [23] 
聖水寺座落於四川省內江市城郊,系四川省的八大叢林之一,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初建於唐代鹹通年間,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千多平方米,廟房200多間,常住僧伽50餘人。有石刻67龕, 450餘尊,總長60餘米。 [7] 
翔龍山石刻,始於,盛於,延至明清,存有造像61龕,大小造像368尊。2013年5月3日,翔龍山摩崖造像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 

市中區著名人物

著名人物一覽表
張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原名張正權,又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是20世紀中國畫壇中最負盛名同時又因多彩人生而極具魅力的藝術大師。 [27] 
張大千 張大千
喻培倫(1886年2月3日-1911年),字雲紀,清光緒十二年正月二十八日出生於內江縣(現市中區)文英街,清末民主革命家,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26] 
喻培倫 喻培倫
晏濟元(1901年-2011年2月10日),四川省內江縣茂市鎮(現白馬鎮)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重慶國畫院名譽院長,曾任重慶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重慶國畫院副院長等職。 [25] 
晏濟元 晏濟元

市中區榮譽稱號

2020年6月9日,市中區獲評四川省促進服務業發展工作先進縣(市、區)黨委、政府。 [9] 
2020年6月29日,市中區入選四川首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單。 [10] 
2021年11月12日,市中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認定為第五批“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 [13] 
2022年6月,市中區入選第八批四川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範縣。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