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雅·巷伯

鎖定
《小雅·巷伯》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一首政治抒憤詩,作者被讒言陷害,作詩以發泄滿腔的怨憤。全詩七章,前四章每章四句,後三章一章五句,一章八句,一章六句。此詩把巧言善辯、搬弄是非的讒人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對害人者進行了無情的詛咒,對小人得志、好人受誣的不合理社會現象表示了強烈的不滿。
作品名稱
小雅·巷伯
作    者
孟子
創作年代
西周
作品出處
《詩經》
作品體裁
四言詩
別    名
巷伯

小雅·巷伯作品原文

小雅·巷伯
萋兮斐兮,成是貝錦。彼譖人者,亦已大甚
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彼譖人者,誰適與謀
緝緝翩翩,謀欲譖人。慎爾言也,謂爾不信
捷捷幡幡,謀欲譖言。豈不爾受?既其女遷
驕人好好,勞人草草。蒼天蒼天,視彼驕人,矜此勞人
彼譖人者,誰適與謀?取彼譖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楊園之道,猗於畝丘。寺人孟子,作為此詩。凡百君子,敬而聽之 [1] 

小雅·巷伯註釋譯文

小雅·巷伯詞句註釋

①小雅:《詩經》中“雅”部分,分為大雅、小雅,合稱“二雅”。雅,雅樂,即正調,指當時西周都城鎬京地區的詩歌樂調。小雅部分今存七十四篇。
②巷伯:掌管宮內之事的宦官。巷,是宮內道名。伯,主管宮內道官之長,即寺人。
③萋(qī):紋理細密貌。斐(fěi):文彩貌。
④貝錦:織有貝紋圖案的錦緞。
⑤譖(zèn)人:誣陷別人的人。譖,造謠中傷。
⑥大:同“太”。
⑦哆(chǐ):張口。侈(chǐ):大。
⑧南箕(jī):星宿名,共四星,聯接成梯形,如簸箕狀。
⑨適:往。謀:謀劃,計議。
⑩緝緝:附耳私語狀。翩翩:往來迅速的樣子。
⑪爾:指讒人。
⑫信:信實。
⑬捷捷:信口雌黃狀。幡(fān)幡:反覆進言狀。
⑭受:接受,聽信讒言。
⑮女(rǔ):同“汝”。
⑯驕人:指進讒者。好好:得意的樣子。
⑰勞人:指被讒者。草草:陳奐詩毛氏傳疏》:“草讀為慅(cǎo憂愁),假借字也。”
⑱矜(jīn):憐憫。
⑲投:投擲,丟給。畀(bì):與,給予。
⑳有北:北方苦寒之地。
㉑有昊(hào):蒼天。
㉒楊園:園名。
㉓猗(yǐ):加,靠近,附着。畝丘:丘名。
㉔寺人:閹人,宦官。
㉕凡百:一切,所有的。
㉖敬:鄭重,認真。 [2]  [3]  [4]  [5-6]  [7] 

小雅·巷伯白話譯文

各種花紋多鮮明,織成多彩貝紋錦。那個造謠害人者,心腸實在太兇狠!
臭嘴一張何其大,如同箕星南天掛。那個造謠害人者,是誰給你作謀劃?
花言巧語嘰嘰喳,一心想把人來坑。勸你説話負點責,否則往後沒人聽。
花言巧語信口編,一心造謠又説謊。並非沒人來上當,總有一天要現相。
進讒的人竟得逞,被讒的人心意冷。蒼天蒼天你在上!管管那些害人精,多多憐憫被讒人!
那個造謠害人者,是誰為他出計謀?抓住這個害人精,丟給野外喂豺虎。豺虎嫌他不肯吃,丟到北方不毛土。北方如果不接受,還交老天去發落。
一條大路通楊園,楊園緊靠畝丘邊。我是閹人叫孟子,是我寫作此詩篇。諸位大人君子們,請君認真聽我言! [6] 

小雅·巷伯創作背景

這是寺人孟子自述遭讒而出離憤怒的詩歌。《毛詩序》雲:“《巷伯》,刺幽王也,寺人傷於讒,故作是詩也。巷伯,奄官兮(也)。”此詩作者孟子,是一位遭受過政治誣陷而蒙冤受屈的人,很可能是因遭受讒言獲罪,受了宮刑而作了宦官,痛恨譖言而作此篇。 [2]  [3]  [4] 

小雅·巷伯作品鑑賞

小雅·巷伯整體賞析

《小雅·巷伯》全詩共七章。前四章為誹謗者畫像。在古典詩歌中,正面描繪並揭露誹謗者的醜惡,這首詩是極為突出的。誹謗者的顯著特點是善於編造謊言,羅織罪名,故首章即以織錦成興,形象地指出誹謗者都是一些中傷他人的能工巧匠。次章描述謊言製造者播弄是非,挑撥離間,密謀策劃,工於辭令,其呲牙咧嘴,搖唇鼓舌的醜態,就像天上的災星——簸箕星一樣。詩人以人們厭惡的簸箕星為喻,生動傳神地描繪了誹謗者可恨可憎的醜惡嘴臉。三章揭露誹謗者散佈謊言,飛短流長,洋洋自得,必欲置人死地而後快的醜態惡行。此時,詩人以一片忠厚之心發出由衷的規勸:不要不負責任的亂説,到真象大白的時候,人們就會説你不老實,説你是騙子。四章揭露誹謗者討好賣乖,反覆無常,不擇手段,以售其奸的險惡用心。詩人又以滿腔憤懣對之提出嚴重的警告:一切謊言雖然能騙人於一時,但假象一旦戳穿,真正受到懲罰的正是那些編造謊言的人。這四章,每章四句,都是針對誹謗者説的。邊敍述,邊議論,亦揭露,亦忠告,以娓婉曲折、反覆詠歎的怨言恨語,使誹謗者狡獪、諂媚、醜惡的形象和卑鄙、奸詐、險惡的靈魂暴露無遺。
但是,造謠誹謗的後果畢竟是可怕的。它的受害者都是些忠實、真誠、仁愛、義勇的大好人。即使誹謗者陰謀敗露,真相大白,從而受到人們的唾棄和應得的懲罰,但因他們的謊言而遭受殺伐的翠柏蒼松,幽蘭芳草,卻再也不能挺立世間,裝點山河了。造謠中傷,誣衊陷害在政治鬥爭中最為激烈,最為殘酷,而且常常與君臣上下主奴尊卑等複雜的人際關係相聯結,與賢愚庸雋是非得失榮辱興衰等實質利害相糾纏,所以歷來在政治舞台上反覆演出了一幕幕“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悲劇,和“忠者不忠,賢者不賢”的鬧劇。“驕人好好,勞人草草”一章,正是對這一社會現象的揭露和思索。從全詩情調和結構看,如果前四章還只是 “恩怨相爾汝”的幽愁暗恨,從第五章開始則是 “劃然變軒昂”的呼唱詛咒。隨着詩人感情的急遽變化,滿腔的義憤如飆風,似暴雨,紛至沓來,洶湧澎湃,形成了全詩的高潮。因此,以後三章在句法上也就一反前四章整齊勻稱,反覆詠唱的格調,而變為隨着情緒昂揚激烈的自由抒發,句式發生了五句、八句。六句等參差不齊的變化,以盡興稱情,肆言泄憤:誹謗者罪不容誅,造謠者十惡不赦。
在詩的結尾處,鄭而重之地留下了作詩人的名字,從而使這首詩成為《詩經》中少數有主名的作品之一。這個作法表明,此詩原有極為痛切的本事,是有感而發之作。它應該有一個較詳的序文,自敍作者遭遇,然後綴以此詩,自抒激憤之情,可以題為“巷伯詩並序”或“巷伯序並詩”的。也許是後來的選詩者刪去或丟失了這序文,僅剩下了抒情的即詩的部分。
此詩作者孟子,很可能是一位與西漢大史學家司馬遷異代同悲的正直人士。東漢班固就曾在《司馬遷傳贊》裏稱慘遭宮刑的司馬遷是“《小雅·巷伯》之倫”。這個孟子或許也感受過與司馬遷同樣的心情:“禍莫慘於欲利,悲莫痛於傷心,行莫醜於辱先,詬莫大於官刑。刑餘之人,無所比數,非一也,所從來遠矣。”(司馬遷《報任少卿書》)無怪乎他是如此痛心疾首,無怪乎詩中對誣陷者是如此切齒憤恨,也無怪乎此詩能引起世世代代蒙冤受屈者極為強烈的共鳴。 [3]  [4] 

小雅·巷伯名家點評

宋代朱熹詩集傳》:“比也。時有遭讒而被宮刑為巷伯者,作此詩。言因萋斐之形,而文致之以成貝錦,以比讒人者,因人之小過,而飾成大罪也,彼為是者,亦已太甚矣。”
清代牛運震《詩志》:“婉諷甚於怒罵。”“唯恐其譖之不善也,似莊似謔。” [1]  [2] 

小雅·巷伯作者簡介

孟子,即寺人孟子,大約是周幽王宮中的宦官,生平不詳。《詩經·小雅·巷伯》有“寺人孟子,作為此詩”。 [8] 
參考資料
  • 1.    朱 熹.詩經集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98-99
  • 2.    李山 解讀.詩經(節選).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7:262-264
  • 3.    姜亮夫 等.先秦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424-426
  • 4.    周嘯天.詩經楚辭鑑賞辭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0:552-556
  • 5.    周振甫.詩經譯註.北京:中華書局,2013:320-322
  • 6.    王秀梅 譯註.詩經(下):雅頌.北京:中華書局,2015:467-470
  • 7.    周明初等 註釋.詩經.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149-150
  • 8.    周嘯天.詩經楚辭鑑賞辭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0:1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