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黎聖母院

(法語版音樂劇)

鎖定
《巴黎聖母院》是另一部改編自法國名著的同名音樂劇,在基本音樂劇框架中融入大量流行音樂元素,巧妙地將美聲唱法和搖滾樂有機地聯繫起來,動人的旋律令人百聽不厭;伴舞的演員中有聲名顯赫的YAMAKASI七人組合(盧貝松電影《企業戰士》的聯合主演),舞者在貌似簡單的佈景下用豐富的肢體語言向觀眾展示了戲劇衝突;強烈的音響效果和精心設計燈光佈景相配合!
中文名
巴黎聖母院
類    型
音樂劇
導    演
Gilles Maheu
原    著
維克多·雨果
編    舞
Martino Muller
佈景設計
Christian Ratz
服裝設計
Fred Sathal
燈光設計
Alain Lortie

巴黎聖母院基本資料

【作曲】Richard Cocciante
【法文作詞】Luc Plamondon
【英文作詞】Will Jennings
【英文版首演】2000年元月24日美國拉斯維加斯

巴黎聖母院內容簡介

當代罕見的曠世鉅作,法語版音樂劇《巴黎聖母院》,一出改編自法文學巨擘雨果的不朽名著,由歐美樂界頂尖才子Luc Plamondon譜詞,Richard Cocciante作曲,本劇率先於1998年1月的法國嘎納唱片大展中綻放異彩,同年9月16號正式在巴黎國會大廳推出首演,撼動人心佳評如潮。首演未及兩年,其魅力風潮迅速襲捲歐陸,此劇在法語系國家連演130場,盛況空前,同時榮獲加拿大FELIX藝術獎項“年度劇作”、“年度最佳歌曲”與“年度最暢銷專輯”多項殊榮。
19世紀的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偶然看到了巴黎聖母院牆上深深刻下的希臘字母“ΑΝΑΓΚΗ”,它代表了天數-命運之神“Destiny”,一部不朽的傳世之作——《巴黎聖母院》就這樣誕生了。本劇取材於這部世界名著,強烈而具有震撼力的現代音樂,極具視覺效果的舞台佈景,盡情投入的表演,生動的表達出了原著中對教會和封建制度的揭露和鞭撻、對教會人士邪惡行徑和貴族卑劣的精神道德的抨擊、對人道主義仁愛精神的頌揚。巴黎聖母院劇中角色與場面充滿對立及衝突:傾慕與狂戀,誓言與背叛,權利與佔有,宿命與抗爭,原罪與救贖,沉淪與昇華,跌宕起伏的戲劇張力,建構成一部波瀾壯闊血淚交織的悲劇史詩,跨越時代潮流與文化藩籬,開創當代音樂劇的新紀元。 [1] 

巴黎聖母院演員表

《巴黎聖母院》主演 《巴黎聖母院》主演
小百合…………Julie Zenatti
愛斯梅拉達……Helene Segara飾
卡西莫多………Garou
葛林果…………Bruno Pelletier飾
弗羅洛…………Daniel Lavoie飾
孚比斯…………Patrick Fiori
克洛潘…………Luck Mervil飾

巴黎聖母院創作背景

當鮑伯利和勳伯格以《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與《西貢小姐》(Miss Saigon)造成轟動,來自法國的作品逐漸獲得世人的喜愛。近年一部來自法國的音樂劇新作品,改編自雨果名著的《巴黎聖母院》,又在國際上引領矚目的風潮。
這一故事永遠是值得音樂劇作家們深入挖掘的好題材。以它為基本架構所改編的音樂劇有安德魯洛伊韋伯的《歌劇魅影》、迪斯尼的《美女與野獸》和《巴黎聖母院》等等。和迪斯尼的大團圓結局版本不同,這齣劇以悲劇收場,沒有作大幅的刪改,比較忠實於原著。
法國人搶先推出了法文版的音樂劇《巴黎聖母院》,據説是因為看見迪斯尼版本的首演居然是在柏林,心中頗為不平。這齣劇由加拿大詞曲家Luc Palmondon和法裔混血兒、歐洲原創歌手Richard Cocciante合作,於1998年在巴黎國會大廳首演。在倫敦上演之前,它的法語版本在1999年9月起進行了歐洲的巡迴公演,其中包括法國、瑞士及比利時等法語系國家。公演十分成功,好評如潮,CD更是賣的如火如荼,一度脱銷。10月起,此劇橫跨大西洋,在加拿大法語區魁北克省開始巡迴演出,又一次引起轟動。這出音樂劇的英語版從2000年元月起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演出半年,場場爆滿。5月份,劇團正式移師倫敦西區,準備常駐此地,以期創造另一個奇蹟。

巴黎聖母院創作特色

與眾不同的音樂劇:
當今著名的音樂劇大多是由紐約百老匯和倫敦西區的演藝公司包裝而成的,因此這些劇目也帶有了百老匯和西區特有的風格特徵和運作方式。而《巴黎聖母院》卻是一個例外,它是少數幾部聞名世界卻沒有受到百老匯和西區影響的著名音樂劇。
《巴黎聖母院》誕生於法國巴黎,遠離紐約和倫敦,先天就沒有受到百老匯和西區的影響。而作品誕生後,從包裝到製作推銷的整個過程,也全部是由法國公司全權包辦的,而不像《悲慘世界》和《西貢小姐》那樣在法國誕生,卻由倫敦西區的公司來包裝和運作。因而,《巴黎聖母院》中幾乎沒有百老匯和倫敦西區的印記,觀看過該劇的人也往往會有與眾不同的感受。
舞蹈角色與歌唱角色分離:
巴黎聖母院音樂劇海報 巴黎聖母院音樂劇海報
《巴黎聖母院》的一大特色是採用了舞蹈和歌唱相分離的形式,也就是跳舞的演員不唱歌,而歌唱的演員不跳舞。這與當今大多數音樂劇處理歌唱和舞蹈的做法不太相符。在音樂劇中,舞蹈和歌唱演員的角色分配會有側重,但基本上沒有絕對分開的情況,歌唱演員也會和舞蹈演員一起舞蹈,而舞蹈演員也會參與歌唱(更多是合唱),從而體現出歌舞一體的樣式。而《巴黎聖母院》則是將兩者完全的分離,整個劇目的歌曲全部由7位主要演員演唱,他們歌唱的時候不參與任何舞蹈,個個全情投入,就像聚光燈下的超級明星。舞蹈演員則完全不參與歌曲的演唱,在, , ,等幾個大場面的段落中,舞蹈幾乎就是演出的全部。
將舞蹈與歌唱完全分離,可以讓兩者更加投入於自己的演出,將各自的表演發揮到極致。而不需要因為歌唱演員的緣故而降低舞蹈的難度,也不需要因為舞蹈演員的緣故而影響聲音的質量。當歌唱演員用聲音表達情感時,一旁的舞者就全情投入地用肢體表達複雜的感情糾葛。以愛斯米拉達一出場為例,當她演唱起的時候,在她身旁的舞者就跳起狂熱歡快的舞蹈,這樣的舞蹈比演唱更能表現她內心奔放的思想。而當菲比斯演唱一曲時,在他身旁的四位男性舞者只露着背影跳舞,讓人感受到他黑暗的內心和痛苦的抉擇。
在《巴黎聖母院》中,歌唱者用具象的歌詞來表達情感,舞者用抽象的動作來表達情感,歌者和舞者在同一舞台上同時表達了內在和外在、具象和抽象。
舞蹈動作上,編舞還給予舞者很大的自由度,有些段落明顯帶有自由發揮的成份。同時舞者在舞蹈時還運用了欄杆、棍棒等道具,體現出了寫實和寫意的雙重效果。
流行化的演繹:
在演唱方法上,《巴黎聖母院》完全運用了流行唱法,沒有融入一點美聲唱法。而在演奏樂器上,《巴黎聖母院》也全部採用電聲樂器,沒有一件管絃樂器。這兩者都表明了《巴黎聖母院》追求純粹流行風格的姿態。而在其他大多數音樂劇中,多多少少都會融入美聲唱法,在伴奏樂器上,也大多以管絃樂器為主,或者在其中加入一些搖滾電聲樂器,很少見到純流行樂器伴奏的情況。
獨特的演唱安排:
在《巴黎聖母院》中特別偏重獨唱,整場50段音樂中,絕大部分都是獨唱,你方唱罷我登場,一首接一首,而較少有重唱。合唱只有結尾等少數幾個地方才出現過,而且採用的是事先錄製好的背景式合唱。由於沒有現場演員的參與,因此即便聽到合唱,也缺少了合唱的真實感。在大多數音樂劇中,為了更好地表現起伏的劇情和豐富的聲音層次,一般會將獨唱,重唱和合唱進行合理的安排,不會過份偏重於獨唱,也不可能過份偏重於重唱或合唱。《巴黎聖母院》對獨唱的偏好,會讓人感到聲音層次不夠豐富,在形式上略顯得單調了。
造成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舞蹈角色和演唱角色的完全分離。 由於舞蹈角色不參與演唱,因此全劇的歌唱段落就全部落在了7位主要角色身上,這7個人在劇中全部聚在一起的時候就已經很少了,要一起重唱和合唱就更難了。好在劇中的每一首歌曲都非常好聽,這也多少彌補了歌唱形式上的簡單。
與眾不同的音樂創作手法:
《巴黎聖母院》中的音樂共有50段。作曲者對於每一首歌曲都是獨立成篇的,很少追求歌曲與歌曲之間共同的音樂材料。除了幾首是完全反覆之外,幾乎首首都是全新的創作。因而你在音樂上很難找到歌曲與歌曲之間的聯繫,在欣賞時會有現場音樂會的感覺。如果在觀賞時沒有歌詞提示,你閉上眼睛很容易感覺這是一張法國流行音樂的精選輯,而不是一部音樂劇。説的專業一點就是,《巴黎聖母院》沒有采用大多數音樂劇採用的主題音樂素材變化發展的手法。
《巴黎聖母院》的這一做法與大多數音樂劇的創作手法不同。如今,絕大多數的音樂劇還是採用主題素材變化的手法:作曲者將幾個主題音樂素材,在不同的人物和故事情節中進行變化,使其貫穿在整個劇目中,讓人感覺到有些音樂片段會時時縈繞在耳邊。這一手法在音樂劇《悲慘世界》中就非常明顯,在《悲》劇中真正全新的音樂只佔到了全劇音樂的三分之一,而全劇音樂就是根據這三分之一的音樂素材,將其進行變化和延伸而形成的。當耳邊不時地聽到自己熟悉的音樂主題,既感到親切又加深了人物和故事情節的印象。
在音樂劇的創作中,對立統一的原則是極為重要的,也就是既要有音樂的不斷變化,又要有音樂的統一呼應。如果變化太多,會給人捉摸不定的感覺,如果統一太多,不免會讓人有厭煩情緒。《巴黎聖母院》這樣的創作手法,給人的感覺是變化有餘,而相對缺乏統一。 當然也有這種可能:作曲者對自己的旋律寫作非常有信心,可以保證每一首歌曲都優美動聽,但如果讓他運用主題素材變化的手法,反而影響了他對歌曲的自由創作,寫得不自 由也不優美了。
不用伴奏用錄音:
《巴黎聖母院》中沒有使用現場伴奏,這也是很少見的。在百老匯和倫敦西區的音樂劇中,基本上都是樂隊現場伴奏。《巴黎聖母院》則是播放預先錄製好的配樂。這一做法一開始就引起了很多人的爭議,因為人們感到錄音會顯得死板而沒有生氣,類似於現在明星假唱的感覺。但事實證明,這並不影響實際的效果,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巴黎聖母院》的音樂全部是電聲樂器演奏的,對於電聲樂器而言,錄音與現場演奏的差別並不大。而且在劇中也沒有哪個地方需要音樂節奏上的鬆動,因此完全可以事先錄製好,用一樣的節奏數以萬次的演奏。當然,最重要恐怕還是省錢,本來需要許多人的現場演奏,現在只要一盤錄音帶就解決了,作為一個長期演出的劇目,這樣的方式可以省下一大筆費用。
還有一個特別之處是採用了耳掛式麥克風,演員把麥克風掛在嘴邊,暴露在觀眾面前,這種耳掛式麥克風常常用在勁歌狂舞的歌星身上。在絕大多數的音樂劇中,往往把麥克風藏在頭髮鬍子等看不見的地方,俗稱隱藏式麥克風,因為這樣可以感覺更象演員,而不是歌星。《巴黎聖母院》的這一做法確實讓許多人很吃驚。當演唱者每人一個耳掛式麥克風站在舞台上高聲歌唱,配合着舞者的舞蹈和燈光,讓人感覺就像是一場歌舞巨星的演唱會,很有視覺上的現場感,但相對而言,就缺少了一些戲劇的感覺。
高空特技盡顯魅力:
劇中的高空特技也非常令人驚異。比如卡西莫多對着自己心愛的大鐘傾吐內心愛慕之情的時候,三個大鐘頓時從天而降,在每一個鐘裏面都有一個特技演員,他們扮演鐘擺奮力地搖擺,撞擊着大鐘,發出震人心魄的聲音。看着特技演員掛在大鐘裏面,作着各種各樣的動作,配合着巨大的鐘聲,再加上卡西莫多熱烈而近乎嘶吼的聲音,絕對是一段感人至深的場面。還有愛斯米拉達被吊死的一幕,以及卡西莫多在臨終前的四位舞者吊在鋼絲上的演出,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説這多少歸功於高空特技帶來的震撼。這些動作的表演者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勝任的,他們中有許多是從運動員或雜技演員轉行過來的,其中就有以舞蹈特技表演而名聲大噪的七人團,著名電影導演魯貝松曾經根據他們7人的高超特技表演拍成了電影《企業戰士》,在歐洲青少年中產生了很大反響。
抽象的佈景:
《巴黎聖母院》的佈景是簡單而有衝擊力的。劇目一開場,呈現在觀眾面前是一堵由幾十塊泡沫拼板拼成的大牆,再加上幾根大柱,就組成了巴黎聖母院,在燈光的映襯下,呈現出神秘幽暗的氣氛。這樣的設計顯然只露出了巴黎聖母院一個很小的部分,讓人不能馬上看明白,卻能給人更多的想象。像百老匯和倫敦西區的大多數音樂劇,在道具上則更多強調仿真,讓人一看就明白,與他們相比,《巴黎聖母院》在佈景的設計上要顯得抽象得多。
在長達3小時的演出裏,這堵高大威武的大牆始終屹立在舞台上,由於舞台的高度和寬度完全被大牆佔滿,已經不便於在縱向的平面上佈置太多的佈景和道具,因而在整個劇目中,大牆的前面始終保留了一大片空地,以便演唱者和舞蹈者有充足的舞台來表演。這樣的設計使得舞台上大多數的時候只有演員,而沒有其他的佈景和道具,給人以現場音樂會的效果。
與眾不同的好劇目:
像這樣一部與眾不同的劇目,自然比較容易受到各方面的關注。同絕大多數著名的音樂劇一樣,《巴黎聖母院》在誕生後遭受的指責也不少。比如《倫敦快報》評論説:幾根醜陋的水泥柱子和一堵牆來代表美麗的巴黎聖母院,實在有失水準。《電訊日報》評論説音樂聲音過於喧鬧,而演員只注重嗓音而不注重表演,《泰姆士報》評論説歌曲的安排顯得雜亂而沒有層次等等。當然,讚揚和褒獎的評論要遠遠比批評的多得多。
《巴黎聖母院》在各個方面都體現了它追新求異的姿態,似乎也在向世人表明,這不是一部百老匯和倫敦西區的音樂劇,而是一部完全由法國人自己製造的音樂劇。
許多劇評家認為, 《巴黎聖母院》將引領當代音樂劇跨越80年代韋伯式音樂劇的影響,進而邁向表演藝術的新紀元。這個口氣似乎太大了,不過,《巴黎聖母院》確實是一部值得觀看的好劇目,這話絕對不假,口氣也一點不大。

巴黎聖母院專輯曲目

ACT I 第一幕
1 Ouverture (序曲)
15 Le Mot Phoebus (腓比斯的意義)
2 Le Temps Des Cathedrales (大教堂時代)
16 Beau Comme Le Soleil (君似驕陽)
3 Les Sans - Papiers (Clopin) (非法移民)
17 Dechire (Phoebus) (心痛欲裂)
4 Intervention De Frollo (弗侯洛的介入)
18 Anarkia (Frollo - Gringoire) (宿命)
5 Bohemienne (Esmeralda) (波希. 米亞女郎)
19 A Boire (渴求甘霖)
6 Esmйralda Tu Sais (Clopin) (愛絲梅拉達你明瞭)
20 Belle 一 (美麗佳人)
7 Ces Diamants-lа (鑽石般的眼眸)
21 Ma Maison C`est Ta Maison (以我居處為家)
8 La Fate Des Fous (愚人慶典)
22 Ave Maria Paпen (Esmeralda) (異教徒的聖母頌)
9 Le Pape Des Fous (Quasimodo) (愚人教皇)
23 Je Sens Ma Vie Qui Bascule (生命擺盪)
10 La Sorciиre (Frollo - Quasimodo) (女巫)
24 Tu Vas Me Dйtruire (Frollo) (致命狂戀)
11 L`enfant Trouve (Quasimodo) (孤兒)
25 L`ombre (Phoebus - Frollo) (陰影)
12 Les Portes De Paris (Gringoire) (巴黎城門)
26 Le Val D`amour (愛之谷)
13 Tentative D`enlиvement (誘拐)
27 La Volupte (享樂)
14 La cour des miracles (奇蹟之殿)
28 Fatalite (命運)
ACT II 第二幕
29 Florence (佛羅倫斯)
42 Liberes (解放)
30 Les Cloches (鍾)
43 Lune (月亮)
31 Ou Est-elle (伊人何在)
44 Je Te Lassie Un Sifflet (贈哨予你)
32 Les Oiseaux Qu`on Met En Cage (囚籠之鳥)
45 Dieu Que Le Munde Est Injuste (人世何其不公)
33 Condamnes (判決)
46 Vivre (求存)
34 Le Proces (訟審)
47 L`attaque De Notre-dame (襲擊聖母院)
35 La Torture (刑求)
48 Deportes (遣送出境)
36 Phaebus (腓比斯)
49 Mon Maitre Mon Sauveur (我的救主)
37 Etre Pretre Et Aimer Une Femme (身為神父戀紅顏)
50 Donnez-la Moi (把她交給我)
38 La Monture (坐騎)
51 Danse Mon Esmeralda (舞吧! 艾畢梅拉達吾愛)
39 Je Reviens Vers Toi (迷途知返)
52 Danse Mon Esmeralda (Saluts)
40 Visite De Frollo A Esmeralda (探獄)
53 Le Temps Des Cathedrales (終曲)
41 Un Matin Tu Dansais (清晨舞踏)
54 Belle 二 (美麗佳人)
艾絲美拉達——HéleneSégara飾 艾絲美拉達——HéleneSégara飾
格林果(甘果瓦)——Bruno Pelletier飾 格林果(甘果瓦)——Bruno Pelletier飾
卡西莫多——Garou飾 卡西莫多——Garou飾

巴黎聖母院重要演出

2016年,該劇進行了法國原版的復排,隨後開始進行新一輪巡演,2018年底在巴黎議會宮上演了20週年紀念版,並持續到2019年1月。
2019年12月5-8日,法語原版音樂劇《巴黎聖母院》20週年紀念版即將在廣州大劇院上演。 [2] 
2024年12月,法語原版音樂劇《巴黎聖母院》在深圳保利劇院上演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