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黎畫派

(20世紀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活躍於巴黎的藝術家羣體)

鎖定
巴黎畫派(法語:Ecole de Paris)泛指20世紀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活躍於巴黎的所有畫家,但可能不包括抽象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畫家。這個所謂的派別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到達頂峯,因為似乎從世界各地來到巴黎的畫家們都感到巴黎是他們唯一可能去的地方。此名稱並不表示一種特殊風格,而是指野獸派立體派畫家(畢加索被認為是其傑出人物)和其他一些畫家,包括:阿米狄奧·莫迪裏阿尼(Amedeo Modigliani,1884-1920)、朱爾斯·帕斯森(Jules Pascin,1885-1930)、查姆·蘇丁(Chaim Soutine,1894-1943)、馬克·夏加爾(Marc Chagall,1887-1985)、莫里斯·鬱特里洛(Maurice Utrillo,1883-1955)等。 [1] 
中文名
巴黎畫派
外文名
Ecole de Paris
誕生地
巴黎
代表人物
莫迪裏阿尼、夏加爾等

巴黎畫派歷史溯源

巴黎是現代藝術的搖籃,19世紀後期至 20 世紀前期那一個個驚心動魄的藝術運動都在巴黎誕生。且不説土生土長的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野獸主義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等等,甚至像意大利的未來主義、德國的表現主義、俄國的構成主義和荷蘭的風格派這些藝術運動也無不以巴黎為出發點。一百多年來,對於世界各國的每一位年經的藝術家來説,巴黎就像是一個強磁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他們從四面八方湧向這裏,希望實現個人的藝術之夢。
據不完全統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20世紀早期,曾有世界各地的三萬藝術家旅居巴黎。他們既帶來了各自的本土文化,為法國藝術補充新的營養,又帶走藝術之都的各種新的信息,將現代藝術的火種播撒到世界的每個角落。對於外國藝術家來説,巴黎是一片豐饒的沃土,他們因巴黎而成功,對於巴黎來説,外國藝術家是一團燃燒的火,巴黎因他們的創造而輝煌。正是由於巴黎與外國藝術家對向互動的親密關係,使20世紀的西方藝術史上出現了一個不是以風格命名,而是以巴黎這個地名為稱號的藝術流派一一巴黎畫派。
儘管巴黎畫派這個詞的含義因一些濫用變得越來越模糊而不確定了,但在20世紀西方藝術史上,巴黎畫派最初所指的是兩次大戰之間聚集在巴黎的一個外國藝術家團體,其成員包括莫迪裏阿尼夏加爾、基斯林等。他們成就突出,引人注目。這些藝術家年齡相近,都是在1884-1900年間出生的,屬於同一代人。
隨着時間的推移,巴黎畫派這個概念被泛化,有學者使用“巴黎畫派”指代從20世紀初起在巴黎定居的外國藝術家羣,包括畢加索、格里斯、凡·東根、蒙德里安等等。第二次世紀大戰之後,西方藝術中心移到紐約,巴黎畫派更成為一個與紐約畫派相對應的地域性概念,它不僅包括了在巴黎生活的外國畫家,更包括了法國本國藝術家。這時,所有在巴黎的藝術家及其藝術運動都被歸於巴黎畫派的名下。
儘管如此,在許多藝術史家心目中,巴黎畫派仍然有其確定的有限含義。今天在藝術史的寫作中,巴黎畫派大多被解釋為以莫迪裏阿尼為代表的這一畫派的名稱。 [2] 

巴黎畫派代表藝術家及作品

巴黎畫派代表藝術家及作品
藝術家
作品名
作品
阿米狄奧·莫迪裏阿尼(Amedeo Modigliani,1884-1920)
《藝術家夫人像》(Portrait of the Artist's Wife)
《藝術家夫人像》,1918年,布面油畫 《藝術家夫人像》,1918年,布面油畫
阿米狄奧·莫迪裏阿尼(Amedeo Modigliani,1884-1920)
《躺着的裸女》(Reclining Nude)
《躺着的裸女》,1917年,布面油畫 《躺着的裸女》,1917年,布面油畫
馬克·夏加爾(Marc Chagall,1887-1985)
《我的村莊》( I and the Village )
《我和村莊》,1911年,布面油畫 《我和村莊》,1911年,布面油畫
馬克·夏加爾(Marc Chagall,1887-1985)
《在小鎮上空》(Over the Town)
《在小鎮上空》,1918年,布面油畫 《在小鎮上空》,1918年,布面油畫
朱爾斯·帕斯森(Jules Pascin,1885-1930)
《美國小女孩》(Little American Girls)
《美國小女孩》,1916年 《美國小女孩》,1916年
朱爾斯·帕斯森(Jules Pascin,1885-1930)
《露西·克羅格像》(Portrait of Lucy Kroger)
《露西·克羅格像》,1925年,布面油畫 《露西·克羅格像》,1925年,布面油畫

巴黎畫派社會評價

巴黎畫派的藝術家來自四面八方,他們熱愛法國的文化和藝術,也從中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營養,但同時又沒有被法國同化。他們是立體派的同代人,與這個流派的畫家互有往來,但並不受立體主義的衝擊,也不步其後塵。這些畫家之間沒有共同的理論主張,在畫風上各樹一幟,但即使如此,他們的繪畫又有着潛在的一致性,這就是因為他們始終抒發的是一種雖不強烈但卻綿長且難以排解的憂傷之情。究其實質,巴黎畫派藝術家們的繪畫共有着表現主義的特徵。他們的藝術不特別注重形,也避免明確,靜態的描寫。其本質上是一種富有浪漫色彩,追求浪漫主義的藝術。巴黎畫派的藝術家把繪畫當作表現內心世界而非解釋外在世界的一種工具。正因為如此,他們採用了抒情主義和象徵主義這兩種基本的表現方式。 [3] 
參考資料
  • 1.    拉爾夫·邁耶(Ralph Mayer).最新英漢美術名詞與技法辭典: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
  • 2.    翟墨,王瑞延主編.西方現代藝術流派書系:巴黎畫派.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3
  • 3.    翟墨,王瑞延主編.西方現代藝術流派書系:巴黎畫派.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