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黎手稿

鎖定
巴黎手稿是馬克思1844年4—8月間在流亡巴黎時寫了一些手稿,後人將這些手稿加以整理出版,取名為《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也稱《巴黎手稿》。
它是在馬克思一生思想視角轉變最複雜的時期誕生的,因此它反映了馬克思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形成和科學世界觀的萌芽。《巴黎手稿》是馬克思思想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中文名
巴黎手稿
別    名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
作    者
馬克思
創作時間
1844年4月—8月

巴黎手稿背景思想

首先是19世紀中極,德國四分五裂的局面和封建專制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因此資產階級不能形成一支強大反封建的力量。法國大革命雖一度喚起他們的熱情,但資產階級害怕大規模的羣眾運動無法控制。因此把他們的熱情澆滅了。
其次,現實中失落的資產階級便只能尋求對理性、人權等原則的嚮往由此在德國引發了一場哲學革命。以黑格爾為代表的德國古典哲學興起了,一度統治了德國思想界,黑格爾的思想體系充滿了辯證法的思想,具有科學意義。但黑格爾的哲學體系存在着嚴重的缺陷,那就是他的思想是唯心的。因此後來遭到費爾巴哈的批判。而費爾巴哈卻將黑格爾的辯證法也拋棄了。而馬克思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寫了這部手稿。

巴黎手稿手稿的組成

《巴黎手稿》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共21頁。主要闡述關於古典經濟學的工資、利潤、和地租的摘錄和異化勞動理論。關於古典經濟學的摘錄主要來自於亞當.斯密的著作及論述,也大量摘錄德國作家威廉.舒爾茨等人的論述,並對此作了批判性的分析。在此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異化勞動這一經典理論。馬克思對此作了精闢的概括:“在被國民經濟學作為前提的那種狀態下,勞動的這種實現表現為工人的失去現實性,對象化表現為對象的喪失和被對象役,佔有表現為異化、外化。”(《馬克思恩克格斯選集》第42卷91頁)這一理論揭示了資本主義的本質,剖析了資本主義條件下,人的本質的異化,是馬克思進行批判的理論武器,是全稿的重要內容。
第二部分是關於資本與勞動的關係。但只保留下四頁。因此無法瞭解它的主要內容,但這一部分被認為在《手稿》中起了承上啓下的作用。
第三部分是對私有財產、勞動以及共產主義的討論,共45頁。中心內容是共產主義。馬克思通過對以前各種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揚棄運用異化勞動理論提出了自己的共產主義觀點。“共產主義是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揚棄,因而是通過人並且為了人而對人的本質的真正佔有。它是人向自身、向社會的人的復歸。這種復歸是完全的、自覺的而且是保存了以往發展的全部財富”他的共產主義理論是一種真正的具有人本主義色彩的科學思想,具有縝密的邏輯性,閃耀着辯證唯物思想,是《巴黎手稿》的靈魂。
第四部分,馬克思通過對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最後一章的摘錄,共4頁,進一步剖析了黑格爾的哲學體系,克服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批判地繼承了黑格爾整個體系中合理的有價值的部分—辯證法思想。“我認為,本著作的最後一章,即對黑格爾的辯證法和整個哲學的剖析是充分必要的,因為這樣的工作還沒有完成通過對內容的分析,可以看出《巴黎手稿》是馬克思揚棄前人的各種思想基礎上形成的科學思想。它是馬克思科學世界觀的開端,為後來的馬克思主義的形成提供了了根據和源泉。即使在當代,《巴黎手稿》也有着巨大的歷史價值哲學意義。它對於我們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形成歷史,深刻領會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有着重要意義,從而更好的發揮馬克思主義對當代中國的指導作用,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