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黎公社起義

鎖定
巴黎公社(法語:La Commune de Paris)是一個在1871年3月18日(正式成立的日期為同年的3月28日)到5月28日期間短暫地統治巴黎的政府(法國當時處於資本主義上升階段)。由於評價者意識形態的不同,對它的描述也存在很大分歧,有人認為它是無政府主義;也有人認為它是社會主義的早期實驗;更有被認為標誌當代世界政治左翼運動崛起光輝起始里程碑,影響廣大深遠。
中文名
巴黎公社
外文名
The Paris communer evolution
發生時間
1870年7月
發生地點
法國巴黎
事件介紹
第一次無產階級革命和在巴黎存在72天(3.18—5.28)的有史以來第一個工人階級政府。法國社會內部存在深刻的社會矛盾,工人階級組織性和覺悟大大提高、普法戰爭引起國內總局勢惡化,是巴黎無產階級起義和巴黎公社誕生的條件。拿破崙三世為首的統治集團搖搖欲墜,無力組織對普魯士軍隊的抵抗,使國家處於民族危亡的邊緣。1870年9月4日,巴黎爆發了革命。第二帝國崩潰了,法國再次成為共和國。但是,資產階級新政府卻走上了賣國、向兵臨巴黎城下的普魯士軍隊投降的道路。
1871年2月26日,大資產階級的走卒梯也爾政府簽訂了對法國極為苛刻的和約。 針對資產階級的反人民的,投降的政策,充滿愛國情緒的巴黎勞動羣眾提出了代表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法蘭西民族希望的要求。根據勞動羣眾的要求(組織巴黎防禦),在國民近衞軍中央委員會指揮下,成立了國民近衞軍共和聯盟。被這些行動嚇破了膽的反動政府企圖解除國民近衞軍的武裝。然而,被派往國民近衞軍工人營駐地蒙馬特勒、伯勒維爾和萊巴蒂尼奧勒等地的政府軍隊卻轉到了起義者一邊。梯也爾政府及部分軍隊逃往凡爾賽。3月18日晚,巴黎無產階級同國民近衞軍一起佔領了政府機關。
1871年3月18日的革命幾乎是不流血的(這一天的傷亡人數不超過30人)。巴黎工人階級欲完成革命,既要解決從普魯士的佔領下解放法國這個全民族任務,又要解決從資本的統治下解放工人這個社會任務。國民近衞軍中央委員會宣佈自己是選出巴黎公社委員會(巴黎公社)之前革命政權的臨時機構,並向所有城市和國家機關委任了自己的代表(委員)。3月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4月19日通過的宣言《告法國人民書》是公社的主要綱領性文件,它闡述了消滅軍國主義、剝削制度和各種特權的問題。巴黎公社的其它文獻表達了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思想以及必須建立真正的民族聯盟的思想。 公社是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許多著名的工人運動活動家——瓦爾蘭、迪瓦爾、若阿納爾、塞拉耶等,都是巴黎公社委員。巴黎公社的政權性質和活動特點,明顯地表現在公社存在的短暫時期內所採取的措施中。公社取消了常備軍,代之以武裝的人民,宣佈教會同國家分離,取消了牧師的薪俸,使國民教育擺脱宗教影響。為了消滅失業現象,公社於4月16日頒佈了關於恢復被業主遺棄的作坊的生產並將其轉交給工人合作團體的法令,組織了生產子彈的作坊,取消了官吏的高薪並規定其薪額不得超過熟練工人的工資。 公社的全部活動都具有旨在對社會進行革命改造的深刻的社會性,也具有國際意義。但是,在巴黎開始的革命沒有在全國取得勝利。里昂、聖艾蒂安,圖盧茲、納博訥、馬賽、波爾多等城市的公社被凡爾賽政府軍隊摧毀了。在主要是小佃農户和無地僱農居住的涅夫勒省的三個地區以及其它農業地區,農民的革命發動沒有得到大規模發展,並於1871年4月被鎮壓。在法國的中心存在着兩個相互對抗的國家政權:以公社為代表的無產階級政權和以凡爾賽反革命政府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政權。反革命利用公社的防禦策略,加強和補充了自己的軍隊。公社也有成千上萬的軍隊,但缺乏軍事建設、制訂計劃和作戰方面的經驗。作為政權機關的巴黎公社是由各派代表組成的,它是無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黨派的聯盟。這導致了對綱領和實際工作中的許多重要問題出現嚴重分歧。公社領導的持久的辯論貽誤了對反革命採取堅決行動,導致了主動權的喪失。國民近衞軍是巴黎公社武裝力量的基礎。為了加強巴黎防禦,根據人民羣眾的要求,大大擴充了近衞軍部隊。其數量從3月份的6萬人增加到5月份的9萬人(野戰部隊)。國民近衞軍的補充起初是按自願原則進行的。後來規定凡19到40歲的勞動者必須學習軍事,實行地域(按區)補充原則,指揮員通過選舉產生,同時也使用轉到公社一邊並在委員們監督之下工作的軍事專家。在對資產階級作戰中,國民近衞軍依託巴黎幾個地區的防禦工事(堡壘、要塞壁障)和在起義中構築的街壘。公社社員注意發揮火炮的巨大作用。組織了軍隊供給勤務和衞生工作。公社的軍事組織具有國際性。在公社社員行列裏同法蘭西人並肩戰鬥的還有波蘭人、匈牙利人、保加利亞人、意大利人等。參加巴黎街壘戰鬥的俄國革命者有德米特里耶娃(托馬諾夫斯卡婭)、科爾温—克魯科夫斯卡婭(扎克拉爾)、拉夫羅夫,薩任、波塔片科等。用馬克思的話説,巴黎公社奠定了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原理,後來全世界的革命者又發展了這些原理。梯也爾政府利用公社社員尚在躊躇之機,於5月中旬調動10萬大軍撲向巴黎。這支軍隊中的士兵主要是普魯士統帥部為了加強反革命力量而釋放的法國戰俘(6萬人)。當時,公社的國民近衞軍不到5萬人。國民近衞軍被改編為兩個集團軍:第1集團軍由東布羅夫斯基指揮,負責防守巴黎西部;第2集團軍由弗魯布萊夫斯基指揮,負責保衞城市南部。5月份,連續進行激戰。巴黎的勞動者死守陣地。但是,組織得更好、數量上佔優勢並得到普魯士積極支持的梯也爾軍隊取得了勝利。反革命的殘酷達到了空前的程度。梯也爾的土兵在巴黎街頭殺死了3萬名公社社員,3.6萬多人被交付法庭審判。列寧評價説:無產階級“貶低了國內戰爭中純軍事行動的意義,沒有向凡爾賽堅決進攻,以便在巴黎取得徹底的勝利,而是行動遲緩,使凡爾賽政府有時間糾集黑暗勢力來準備五月的流血周”(《列寧全集》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3卷,第454頁)。公社對工人階級同農民結成聯盟的重要性估計不足,無產階級還不夠成熟,組織性不強,受到小資產階級思潮(尤其是蒲魯東主義和新雅各賓主義)的消極影響,沒有統一的領導力量——馬克思主義革命政黨。普魯士軍隊和凡爾賽軍隊的封鎖使巴黎斷絕了同其它地區的聯繫。儘管有種種錯誤,巴黎公社還是十九世紀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最偉大的成就。 列寧高度評價了巴黎公社的歷史功績,指出公社的活動提供了建立新型國家——無產階級專政國家的範例(見《列寧全集》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5卷,第405—406頁)。巴黎公社教導無產階級“具體地提出了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同上,第13卷,第455頁)。公社喚起了無產階級對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希望。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在自己的著作中深刻分析了巴黎公社的作戰經驗,這些經驗對制訂無產階級軍事組織的原則和解決保衞社會主義成果的問題起了很大作用。列寧寫道:“在當前的運動中,我們大家都依靠公社。”(同上,第8卷,第181頁)俄國無產階級注意到了巴黎公社的教訓,特別注意到必須武裝捍衞革命成果,在革命戰爭中必須實行進攻策略,在同革命的敵人鬥爭中必須堅決果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