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馬鎮

鎖定
巴馬鎮,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地處巴馬瑤族自治縣中部,東與大化縣乙圩鄉相鄰,南與那桃鄉交界,西與甲篆、燕洞接壤,北靠西山鄉鳳凰鄉。鎮人民政府駐地距河池市人民政府駐地181千米。 [1]  總面積275.8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巴馬鎮户籍人口75924人。 [2] 
明嘉靖七年(1528年),置岜馬土巡檢司治今鎮,隸田州,後廢。1972年7月,從城關公社劃出巴馬、巴發、巴廖、設長4個大隊建立巴馬鎮。 [1]  截至2020年6月,巴馬鎮轄5個社區、14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城中社區。 [1] 
截至2019年末,巴馬鎮有工業企業18個,其中規模以上1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個。 [2] 
中文名
巴馬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
地理位置
巴馬瑤族自治縣中部
面    積
275.83 km²
下轄地區
5個社區、14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城中社區
電話區號
0778
郵政編碼
5475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賜福湖長壽島3A景區
車牌代碼
桂M
人    口
75924人(2019年末户籍人口)

巴馬鎮歷史沿革

明嘉靖七年(1528年),置岜馬土巡檢司治今鎮,隸田州,後廢。
清朝,今巴馬屬地分屬思恩、慶遠2府和白色直隸廳。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冬,置萬岡縣,治定馬鄉巴馬圩,屬白色行政監督區,轄定馬、盤陽兩鄉。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4月,改屬第十行政督察區。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月,改屬第五行政督察區。
1949年6月,改屬第十二行政督察區。
1949年12月1日,萬岡縣解放,治巴馬,屬百色專區。
1953年4月23日,萬岡縣撤銷,鎮域歸屬東蘭縣第九區。
1955年9月21日,設立巴馬瑤族自治縣,治巴馬街,屬桂西族自治區百色專區。
1956年3月2日,巴馬瑤族自治縣改屬桂西僮族自治州百色地區。
1958年,巴馬瑤族自治縣改屬百色專區,下轄9個公社,鎮域設紅旗公社。
1962年,鎮域屬城關公社。
1964年,巴馬瑤族自治縣下轄8個區、1個鎮、109個公社。
1965年5月18日,巴馬瑤族自治縣改屬河池專區。
1971年,改屬河池地區;次年7月,從城關公社劃出巴馬、巴發、巴廖、設長4個大隊建立巴馬鎮。
2002年,巴馬瑤族自治縣改隸河池市。 [1] 

巴馬鎮行政區劃

巴馬鎮區劃沿革

1984年,巴馬鎮劃轄原屬城關公社的練鄉、盤陽、法福、坡騰、巴定、賜福、龍洪、那壩、元吉、介莫村。
1989年,巴馬鎮設14個村公所、156個村委會。
2011年末,轄城中、城東、城南、城北4個居民委員會,巴馬、巴廖、巴發、巴定、盤陽、練鄉、法福、坡騰、龍洪、設長、賜福、那壩、元吉、介莫14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29個居民小組,285個村民小組。 [1] 

巴馬鎮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巴馬鎮轄5個社區、14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城中社區。 [1] 
巴馬鎮區劃詳情
城中社區
城東社區
城南社區
城北社區
新民社區
巴馬村
巴廖村
介莫村
賜福村
巴定村
設長村
盤陽村
巴發村
法福村
元吉村
龍洪村
那壩村
坡騰村
練鄉村
/
/

巴馬鎮地理環境

巴馬鎮位置境域

巴馬鎮地處巴馬瑤族自治縣中部,東與大化縣乙圩鄉相鄰,南與那桃鄉交界,西與甲篆、燕洞接壤,北靠西山鄉、鳳凰鄉。鎮人民政府駐地距河池市人民政府駐地181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0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6千米, [1]  總面積275.83平方千米。 [2] 

巴馬鎮地形地貌

巴馬鎮境內屬於丘陵地貌,地勢為北高南低。 [1] 

巴馬鎮氣候

巴馬鎮年平均氣温20.4℃,極端最低氣温-2.4℃,極端最高氣温38.4℃,大於等於10℃的年平均活動積温6000℃;1月平均氣温11.4℃;7月平均氣温26.4℃。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人居環境和氣候條件宜人。 [1] 

巴馬鎮自然資源

巴馬鎮礦藏資源有輝綠岩、鈦、猛、銅、礦泉水和金,已成為該鎮的六大礦產,這些礦藏都在近縣城3千米以內,礦泉水資源成為該鎮主導產業。 [1] 

巴馬鎮自然災害

巴馬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乾旱、洪澇、大風、霜凍、雷擊等。最嚴重的一次旱災是2009年秋季至2010年春季,連續5個月沒有下雨。 [1] 

巴馬鎮自然資源

2011年,巴馬鎮有耕地面積13153畝,人均耕地0.22畝。 [1] 

巴馬鎮人口

2011年末,巴馬鎮轄區總人口6845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3228人,城鎮化率48.5%。另有流動人口1984人。總人口中,男性37106人,佔54.2%;女性31350人,佔45.8%;14歲以下15060人,佔22%;15歲—64歲39706人,佔58%;65歲13691人,佔20%。總人口中,以壯族為主,達56063人,佔總人口的81.9%。另有瑤、漢、毛南3個民族,其中瑤族6222人,佔9.1%;漢族6135人,佔8.95%;毛南族36人,佔0.05%。2011年末,巴馬鎮人口出生率11.15‰,死亡率2.37‰,人口自然增長率8.78‰。人口密度為平方千米245.55人。 [1] 
截至2019年末,巴馬鎮户籍人口75924人。 [2] 

巴馬鎮經濟

巴馬鎮綜述

2011年,巴馬鎮財政收入17880萬元,比上年增長5%。 [1] 
截至2019年末,巴馬鎮有工業企業18個,其中規模以上1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個。 [2] 

巴馬鎮第一產業

2011年,巴馬鎮農業總產值完成17880萬元。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糧食產量8500噸。經濟作物以糖蔗、油菜種植為主。2011年,糖蔗種植面積23000由,油茶種植面積達28050畝。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等為主。2011年,出欄生豬25030頭,香豬36000頭,山羊1800只,家禽17.5萬羽。水產養殖示範基地和庫叉養殖5000畝,水產品總產量達1930噸。 [1] 

巴馬鎮第二產業

巴馬鎮以長壽食品加工業、礦泉水業為主。2011年,工業總產值1550萬元,比上年增長16.1%。 [1] 

巴馬鎮第三產業

2011年末,巴馬鎮有商業網點3120個,職工6150人。 [1] 
2011年,巴馬鎮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18620元,比上年增長18.9%;城鄉集貿市場4個。年成交額4208萬元。 [1] 
2011年,巴馬鎮郵政業務總量106萬元。 [1] 

巴馬鎮社會事業

巴馬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巴馬鎮有幼兒園28所,在園幼兒3410人,專任老師161人;小學24所,在校生8047人,專任老師45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4所,在校生4892人,專任老師22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1] 

巴馬鎮文化事業

1984年2月,巴馬鎮建鎮廣播電視站。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户14155户,入户率90%。 [1] 
2011年末,巴馬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8個,各類文化專業户36户;各類圖書室36個,藏書12萬冊。 [1] 

巴馬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巴馬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9個;病牀55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0.8張;固定資產總值30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25名。其中執業醫師12人,助理醫師6人,註冊護士7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1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8%。 [1] 

巴馬鎮體育事業

2011年末,巴馬鎮有學校體育場4個,看台設座椅8000張。100%的城市社區和5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30%。 [1] 

巴馬鎮社會保障

2011年,巴馬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816户,人數1558人,支出1347.04萬元,比上年增長22.5%,月人均165元;城鎮醫療救助243人次,支出48.96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959人次,支出11.87萬元,比上年增長8.9%;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010户,人數2605人,支出247.01萬元,比上年增長20.34%。月人均79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重點優撫對象264人,撫卹事業費支出85.91萬元,比上年增長16.6%;敬老院1家。五保新村5家。牀位5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26人。社區服務設施4個。 [1] 
巴馬鎮

巴馬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巴馬鎮有郵政局1處,代辦處6處;報紙期刊發行0.8萬份(冊)。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8個;固定電話用户0.35萬户,電話用户普及率96%;移動電話用户1.8萬户,寬帶接入用户0.85萬户。 [1] 

巴馬鎮交通運輸

2011年末,巴馬鎮境內有322國道、208線省道等4條公路幹線在鎮中心交會,村屯公路通達率98%。 [1] 

巴馬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巴馬鎮因鎮政府駐巴馬鎮而得名。 [1]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韓元利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廣西壯族自治區卷·下[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8.01:1971-1972.
  • 2.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428.
  • 3.    巴馬鎮2020年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