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達克山

鎖定
巴達克山(波斯語: بد خشان),一作“拔達克山”,今譯巴達赫尚,中亞古國,清朝藩屬。其控制範圍大致位於今日阿富汗東北部和塔吉克斯坦東部。乾隆年間平大小和卓之亂大和卓逃到巴達克山,被巴達克山擒獲獻給清軍,併成為清朝藩屬。巴達克山先被阿富汗王國巴拉克宰王朝吞併,後被沙俄侵佔。巴達克山現為被塔吉克斯坦的戈爾諾—巴達赫尚自治州和阿富汗巴達赫尚省
中文名
巴達克山
外文名
بد خش
別    名
拔達克山
位    置
阿富汗東北部和塔吉克斯坦東部

巴達克山歷史沿革

明史中稱把丹沙或八答黑商,原被迷裏忽辛在帖木爾的幫助下征服,後成為帖木爾帝國的屬國之一,由沙哈魯的一位兒子鎮守,帖木兒帝國崩潰後成為獨立王國。
其首領稱鎖魯檀,曾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景泰七年(1456年)、天順五年(1461年)、六年(1462年)、成化十九年(1483年)和弘治三年(1490年),六次派人嚮明朝朝貢。明朝政府也曾於永樂六年(1408年)、十二年(1414年)、十八年三次遣使陳誠等人往訪。
《清史稿》中稱巴達克山。中國清朝乾隆二十四年,兆惠率軍平定大小和卓之亂,其部將富德追擊叛軍首領博羅尼都和霍集佔,率軍進佔巴達克山瓦罕。在此情況之下,巴達克山蘇丹出兵擊敗博羅尼都和霍集佔,將二人擒獲。由於霍集佔與巴達克山仇國塔爾巴斯相勾結,蘇丹遂將二人殺死後獻給清軍,此後巴達克山一度成為清朝屬國。後阿富汗國王艾哈邁德·沙·杜蘭尼以迎接博羅尼都和霍集佔為名威逼巴達克山,迫使其轉而歸屬阿富汗。
19世紀下半葉,阿富汗成為英國屬國,巴達克山遂成為英國和俄國大博弈的中心地區之一。1873年,兩國達成協議,俄國承認阿富汗對於噴赤河以南的巴達克山和瓦罕走廊的主權,英國則承認俄國對於噴赤河以北的帕米爾高原地區的佔領。
1882年俄國與清朝政府簽訂《喀什噶爾界約》,1884年簽訂《中俄續勘喀什噶爾界約》,規定從烏孜別裏山口往南,俄國界線轉向西南,中國界線一直往南,中間區域待議。但其後俄軍繼續擴張,至1892年底,佔領了薩雷闊勒嶺以西兩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並在1895年同英國達成協議,完成了對此區域的劃界。

巴達克山史籍記載

巴達克山,在葉爾羌西千餘裏,居葱嶺右偏。由伊西洱庫爾西稍南行,渡噴赤河至其國。有城郭,部落繁盛,户十萬餘。其酋戴紅氈小帽,束以錦帕,衣錦氈衣,腰繫白絲絛,黑革鞮。其民人帽頂制似葫蘆,邊飾以皮,衣黃褐,束白絲絛,黑革鞮,亦有用黃牛皮者。婦人不冠,被髮雙垂,衣紫氈,餘與男子同。其國負山險,田地腴美,築室以居,耕而兼牧獵。 [1] 
乾隆二十四年八月,回酋博羅尼都、霍集佔兄弟敗奔巴達克山,富德率師至其地,以博羅尼都、霍集佔逆狀諭示巴酋素爾坦沙,令擒獻。時二賊竄入巴達克山之錫克南村,詭稱假道往墨克祖國,大肆劫掠。素爾坦沙縛博羅尼都,而以兵攻霍集佔於阿爾渾楚哈嶺。霍集佔退保齊那爾河,不能支,傷背及乳,擒之,囚於柴札布。柴札布者,繫囚處也。素爾坦沙遣使詣軍門投款,且報擒二賊。富德令獻俘,進軍瓦罕城以待。是時温都斯坦方以兵臨巴達克山,謀劫霍集佔兄弟。霍集佔陰通巴達克山仇國塔爾巴斯。會謀泄,素爾坦沙遷霍集佔兄弟密室,以二百人圍而殺之,刃其馘以獻,並率其部落十萬户及鄰部博羅爾三萬户以降。二十五年,遣額穆爾伯克朝京師,貢刀斧及八駿馬。二十七年,再遣使來朝。二十八年,貢馬、犬、鳥槍、腰刀。後其國為愛烏罕所並。巴達克山酋所居地曰維薩巴特,在喀克察河上。噴赤河自瓦罕帕米爾流入境,繞其東北,喀克察河西流入之,下流為阿姆河。唐書言竭盤陀國治葱嶺負徙多河,即巴達克山地也。 [1] 

巴達克山現況

巴達克山現在分屬塔吉克斯坦的戈爾諾—巴達赫尚自治州、阿富汗的巴達赫尚省(包括瓦罕走廊)。主要居民是塔吉克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