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贊

(法國元帥)

鎖定
巴贊,1811年2月13日出生於凡爾賽,法國元帥、軍人,於1888年在流亡中因貧困而死於馬德里。
中文名
巴贊
外文名
Bazaine, Achille
別    名
阿希爾·弗朗索瓦·巴贊
國    籍
法國
出生日期
1811年2月13日
逝世日期
1888年
職    業
軍人
主要成就
法國元帥
出生地
凡爾賽
信    仰
基督教
阿希爾·弗朗索瓦·巴贊,,法國元帥。
1811年2月13日生於凡爾賽,是一個工程師的兒子,因未能通過綜合工科學校的入學考試,於1831年3月應徵進入第37步兵團的服役。1832年一月進入外籍軍團,1833年授少尉軍銜。在1833年爆發的第一次卡洛斯戰爭完成了一項赴西班牙的軍事使命。1835年在阿爾及利亞服役。1854年參加過克里米亞戰爭,任上校旅長。1855年9月6日因攻克塞瓦斯托波爾而晉升少將,任塞瓦斯托波爾總督。10月16日參加金布恩之戰。在1859年反對奧地利帝國的法國-撒丁對奧戰爭中,他在貝拉蓋-狄利埃軍團中指揮一個師,於6月24日索爾費裏諾戰役中獲得殊勳。1862年被派到墨西哥任師長,1863年5月17日攻佔普拉埃布,此戰的勝利使他取代福雷將軍任墨西哥遠征軍司令。將奧地利海軍司令馬克西米利安大公奉為墨西哥皇帝馬西米連諾一世。1864年9月晉升法國元帥。1865年成功的將華雷斯·貝尼託包圍了瓦哈卡。但1867年2月,鑑於美國南北戰爭的結束,迫於美國外交壓力不得不撤軍。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時任第三軍團司令、指揮法軍右翼的二、三、四軍。邊境交戰的失敗迫使他向沙隆退卻,當時拿破崙三世後撤,巴贊被提升為事實上的法軍總司令,只是沒有參謀部而已。8月14日在博爾納的一次戰鬥中負傷,8月16日在馬斯拉圖爾進行了一些非決定性的戰鬥。但他既沒有支援弗朗索瓦·塞爾坦·康羅貝爾元帥的第六軍,也未能向西突圍,而是撤至工事堅固的麥茨要塞,隨後即被普魯士血王子腓特烈·卡爾親王的大軍緊緊包圍住。法國在色當戰役戰敗後,9月1日法蘭西第二帝國被推翻,他未能與甘必大的國防政府聯絡,即與普魯士宰相俾斯麥進行談判,並向德國投降,交出梅斯城,當時其所部14萬人是法國最後一隻訓練精鋭的野戰軍。他的投降,使得法國國防政府失去了和德國談判的一切條件,因此,他受到社會輿論的嚴厲批評。他不服,向法庭申訴要求保護他的名譽,這更招致了不滿,1873年12月有10日軍事法庭判決的結果竟然是以叛國罪判處死刑。後經當時的法國總統,另一個普法戰爭的降將麥克-馬洪元帥批准,減為20年徒刑,關押在聖-瑪格麗特島。1874年8月9日他越獄成功,先逃亡意大利,後逃亡西班牙。1888年在流亡中因貧困而死於馬德里。
巴贊是19世紀60年代一位能幹、勇敢和富有進取精神的軍人,但在普法戰爭中卻表現出猶豫與平庸,特別是他未能全力突圍的行動,儘管他的行為嚴格來講不構成叛國罪,但受到譴責和非難是理所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