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卡波耶拉

鎖定
卡波耶拉(Capoeira),也叫卡迫威啦,香港稱為巴西戰舞,是一種16世紀時由巴西的非裔移民所發展出,介於藝術與武術之間的獨特舞蹈。雖然已經存在數百年,但一直到1930年代以後卡波耶拉舞才正式地被允許在民間習授流傳,由於這種舞蹈起源於非洲卻又融入了相當程度巴西本土原住民的文化特性,因此被認為是巴西最重要的本土文化象徵與國技之一。
中文名
卡波耶拉
外文名
Capoeira
別    名
卡迫威啦,巴西戰舞
類    型
介於藝術與武術之間的獨特舞蹈
起源年代
16世紀
所屬地區
巴西
舞蹈動作
大量側空翻、迴旋踢等

卡波耶拉作品介紹

卡波耶拉(Capoeira),也叫卡迫威啦、卡波拉、卡波衞勒,香港稱為巴西戰舞,是一種16世紀時由巴西的非裔移民所發展出,介於藝術與武術之間的獨特舞蹈。雖然其伴隨音樂節奏以通常為兩人一組的方式而起舞與一般舞蹈雷同,但是舞蹈動作中結合了大量側空翻、迴旋踢、倒立等武術動作,卻被認為有極濃厚的戰鬥用途。雖然已經存在數百年,但一直到1930年代以後卡波耶拉舞才正式地被允許在民間習授流傳,由於這種舞蹈起源於非洲卻又融入了相當程度巴西本土原住民的文化特性,因此被認為是巴西最重要的本土文化象徵與國技之一。

卡波耶拉由來

卡波耶拉 卡波耶拉
由於最早是以口述歷史的方式代代相傳,“Capoeira”這個名稱的由來與舞蹈的起源,早已在時間的洪流之間遺失了。關於其命名的解釋眾説紛紜:一些巴西的學者認為它源自巴西當地原住民圖皮人(Tupi)的語言中,農人要進行火耕時將森林用焚燒或砍伐的方式所闢出的林間空地,這可能與奴隸在逃亡時,在森林中的臨時聚居地有關;在葡萄牙文中,這個字意指大型的雞窩或其他鳥類居巢,可能是用來暗喻進行奴隸買賣時,用來囚禁貨物的設施;著名的剛果學者奇亞·布恩賽奇·伏奇奧博士(Dr. K. Kia Bunseki Fu-Kiau)則認為“Capoeira”一詞其實源自剛果語(Kikongo,剛果的官方語言之一)中的“Kipura/Kipula”這個字,意指拍翅、跳躍、掙扎、鞭笞——這些全都是兩隻公雞在相鬥時所做的攻擊與迴避動作,因此他認為這個字應該是泛指所有以鬥雞的技巧為基礎所衍生出的打鬥方式,非常符合卡波耶拉舞這種兼具舞蹈與武術用途的表演動作,因此也有人將“Capoeira”譯為“巴西戰舞”,或因為其技擊型態多以腿部攻擊為主,而稱之為“巴西腿法”。
在16世紀時,葡萄牙人自西非地區大量引進了黑人奴隸到南美洲,而被運往巴西的人數就佔了移入人口約42%的比重。在這些被送到巴西的人口之中,來自安哥拉、剛果與莫桑比克等地的班圖族佔了很重要的比例。這些非洲來的新移民將他們在家鄉的宗教信仰文化傳統帶到新世界,但由於擁有他們的葡萄牙主人蓄意地壓制,許多活動是無法明目張膽地舉行。有説法認為卡波耶拉是在這種環境下生成--奴隸們表面上是進行這種舞蹈作為信仰儀式,但暗地裏卻利用它來練習武藝,以求有朝一日能用來對抗奴役他們的主人。有説法認為卡波耶拉是源自這些非洲黑人們在短暫逃離他們的葡萄牙奴役者之控制時(1624年至1630年間,荷蘭入侵巴西,造成許多巴西的農場或甘蔗園停擺,大量奴隸逃入鄰近森林地區),在森林的藏匿處中以部落般的型態聚居,並且開始練習發展一種可以抵禦葡萄牙人進攻的徒手武術。

卡波耶拉發展

卡波耶拉政府禁止

1888年巴西的奴隸制度廢除以後,許多被解放的奴隸恢復自由身份並湧入巴西的主要大城市,但卻因為找不到適當的工作而加入了幫派組織。在這些組織中他們繼續練習卡波耶拉舞,但卻轉為犯罪或反政府活動的用途,因而成為令當局非常頭痛的問題。這樣的情況導致新成立的巴西共和國當局在1892年時制定的新憲法中,加入了禁止卡波耶拉這種活動的規定,違犯者會被處以非常嚴重的刑罰。

卡波耶拉地下化

然而,政府的禁令並沒有令卡波耶拉消失,只是轉為地下化而已,這樣的背景因素也造成了另一項卡波耶拉活動的傳統--為了避免警察與官方的追緝,卡波耶拉的參與者(葡萄牙文中稱為capoeiristas)在活動時通常不透漏自己的真名,而是改用“暱稱”(葡:apelido)互相稱呼。這樣的傳統一直都還繼續使用著,當卡波耶拉舞者通過受洗儀式(葡:batizado,類似其他武術中的升等測驗,但不同的是batizado是一種慶典儀式而非測驗)正式入門時,他們會得到屬於自己的專用暱稱。

卡波耶拉政府恢復

巴西政府對卡波耶拉舞的禁令一直延續到1930年帶時才結束,而帶領卡波耶拉運動重見天日的,是備受推崇的卡波耶拉宗師賓巴師父。1942年時,另一位著名的卡波耶拉宗師巴斯奇亞師父(Mestre Pastinha)在巴伊亞(Bahia)開創了第一所安哥拉卡波耶拉(Capoeira Angola)學校--安哥拉卡波耶拉運動中心(Centro Esportivo de Capoeira Angola)。

卡波耶拉作品特點

沒有規則。你的夥伴的動作和能量以及音樂將指導你的動作。正因為富有創造性和表演的自由,它才會如此讓人愉悦。它是如何改善你的身體和精神的?卡波瑞拉其實分為兩部分:你的表演和阻止夥伴表演的能力。使用你的直覺,同時提高你的能力。推動自己就會改善體能。你會變得更強壯,有更好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同時,卡波瑞拉讓你接觸到自己的身體和意志。它很依賴本能,你必須一直在運動中。
正因為卡波耶拉把武術融合在舞蹈裏,是“舞”也是“武”,這種格鬥術,正在全球蔓延。

卡波耶拉遊戲規則

卡迫威啦一般是在輪圈 (roda, 發音 ho-dar) 內完成的。輪圈 (roda) 由演奏樂器,唱歌併合拍鼓掌的所有參與者圍成的圓圈。 roda 意為輪子,它不僅象徵着圈子的形狀,同時也意味着參與者連續週期性的交替參與,對歌曲的響應和快速的空中旋轉與翻轉。
在卡迫威啦中,練習者運用大腦的機智和身體的敏捷與其他參與者進行身體的對話。踢腿,翻轉,旋轉和優雅的移動都是對話的一部分並且整個表演都是在輪圈參與者的演唱和百靈寶及其他樂器的陪伴下完成的。
練習卡迫威啦的目的是為了強健我們的身體並體會輪圈的精華。卡迫威啦最重要的是參與,訓練的目的也是為了讓每個參與者都能更多的加入輪圈中來。我們鼓勵所有人學習演唱卡迫威啦歌曲並演奏樂器,而不是僅侷限於身體的鍛鍊上。
其他一些用輪圈進行訓練和表演的藝術形式包括: Angola Capoeira (安哥拉 卡迫威啦), Regional Capoeira (瑞吉農 卡迫威啦), Benguela (班圭拉)和 Capoeira Contemporanea ,一些和卡迫威啦相關聯並可在輪圈中共同表演的舞蹈有 Samba de Roda, Samba Dura 和 Maculele( 馬庫雷磊 )。

卡波耶拉流派

卡波耶拉的發展已有數百年曆史,因此發展出許多風格與重點互異的流派,是理所當然的現象。雖然,如此的劃分並不見得能完全解釋各派表演方式的異同,也存在有許多風格比較不明確的混種表演方式,但一般來説,現代的卡波耶拉大致可以分為下列幾大流派:
安哥拉卡波耶拉
安哥拉卡波耶拉(Capoeira Angola)的命名來源不是很明確,但一般認為,此名稱應該來自於當初被運送至巴西的非洲人裏面,為數不少的安哥拉班圖族人。安哥拉卡波耶拉通常被認為是一種較正統的卡波耶拉,通常會使用比較慢,比較低姿態、隱動微妙的動作,以比較近距離的方式讓兩名舞者互動。安哥拉卡波耶拉比較注重卡波耶拉舞的宗教性,與正統舞步的傳承。不過,雖然傳統的慢速舞步在此流派比較常見,但也存在有使用節拍快速的音樂、非常有律動感的安哥拉風格跳法,差異性比較大。
耶吉歐納卡波耶拉
耶吉歐納卡波耶拉或 “區域性”卡波耶拉(Capoeira Regional,regional在葡萄牙文中也是代表“區域性”之意)是一種比較新式、比較武術取向,由賓巴師傅開始倡導的改良式卡波耶拉舞。賓巴師父利用這樣的改良將卡波耶拉變成一種比較能廣為一般民眾所能接受、具有主流風格的運動方式,也希望能透過這方式儘量減少地下幫派時代卡波耶拉給人的壞印象。雖然耶吉歐納卡波耶拉偶爾也可以像安哥拉流派那般,搭配比較慢的音樂來表演,但一般來説此流派還是以非常快、較具有韻律感的方式來進行。不過可能讓大部分的人感到意外的是,耶吉歐納卡波耶拉並不像想象中那般,有很多花俏的表演性動作,相反的,它的本質其實是一種戰鬥用武術。
另外一個可以看得出耶吉歐納卡波耶拉之武術取向的特色,在於此流派擁有類似其他武術(如跆拳道、空手道)在使用的升級系統。此派的參予者通常會佩帶一條當作腰帶用的彩色繩子,稱作“corda”或“cord?o”,來辨識他的等級。
當代卡波耶拉
當代卡波耶拉(Capoeira Contempor?nea)並不真的是一種流派,而是泛指一些同時融合安哥拉與耶吉歐納風格,甚至混入其他當代舞蹈與音樂元素的混種卡波耶拉舞,通常不同的團體擁有自己不同的詮釋方式,有些非常新進的團體,甚至將卡波耶拉轉變為一種注重花式技巧的運動風格,而非傳統的文化表達活動。一些現代流行舞蹈,例如霹靂舞(Break dance),就被認為可能是源自或至少融合了部份卡波耶拉舞的概念,逐漸轉變而成。
卡波耶拉是由巴西的非洲奴隸在四百年前所發展出來的一種武術,到了 1970 年代才開始在國際間廣為流傳。

卡波耶拉歷史與哲學

卡波耶拉是一種非洲巴西文化結合的武術形式。從十五世紀,由送往南美洲西非奴隸發展,其中有將近一半流傳至巴西。這些奴隸之所以發展出卡波耶拉這樣的武術,目的是想藉此保存隨他們遠渡重洋的文化與宗教。事實上,卡波耶拉的背後正代表着非洲奴役和壓制的血淚史。
隨着奴隸制度的廢除,這些生活在巴西的非洲奴隸因為長期失業的關係,輾轉加入甚至組織了幫派。卡波耶拉這項武術也因而與犯罪或反政府等活動劃上了等號,而在 1892 遭禁。練習卡波耶拉也因此成了地下活動,一直到了 1937 年,巴西總統欣賞過卡波耶拉的表演後才下令允許設立第一所傳授卡波耶拉武術的學校。自此之後卡波耶拉便成了巴西的國家運動,更在 1970 年代間,迅速風靡全世界。
“Capoeira”這個字有幾種不同的含意,其中一個意義是指森林或叢林中的不毛之地;另一個意義則衍生自剛果文,意指振翅及掙扎,特別是指公雞決鬥的動作。

卡波耶拉功能

卡波耶拉以基本的防衞動作“ Ginga ”為基礎,雙腳前後弓箭或左右張開,手則在前抵擋保護,乍看可能會質疑這些簡單、大多屬防禦的動作會有多少運動效果,其實,光是 Ginga 的架式擺出來,左右來回動就能感覺大腿使力,加上老師編排的整套有氧動作,運動效果其實不亞於熱門的拳擊有氧或 Body Combat 。
加州健身中心武術有氧教練潘家玉説,卡波耶拉除了對下半身屁股、腿有運動效果,腰、腹、背核心肌羣也是關鍵,因為卡波耶拉的踢腿動作與拳擊有氧不同,像迴旋踢卡波耶拉的髖關節就不打開,比拳擊有氧的踢法困難,必須身體先走、才能帶動腿轉踢,如果腰腹不夠力,根本踢不起來,地板動作也必須腹部有力才做得到,而非光靠手支撐。
卡波耶拉的趣味之處,就在於與音樂的結合,教練甚至會現場用琴、沙鈴舞動節拍,隨音樂的節奏快慢變化動作,對基本的攻擊、防禦動作有概念後,最後大家圍成圈圈,兩個兩個在不能接觸的原則下互動,你攻、我防,也讓課程更好玩。
最早叫卡波耶拉專業的學校只有在中國台北和香港,後來在中國大陸也開始慢慢發展。最早2005年在上海一個意大利人叫DiegoPappalardo開了一個免費的班。這個班裏一開始沒有中國人,都是外國人與華僑(來自美國,加拿大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2006年來自巴西的卡波耶拉大師MestreMarcelo來到中國上海舉行中國第一次的卡波耶拉workshop活動,Diego的卡波耶拉班也當了中國大陸最早的專業學校也成為了駐上海《卡波耶拉曼丁加》國際學校。2008年9月在上海舉行了中國第一次卡波耶拉Batizado互動,這個活動有很多其他學校的教師與學生參加了。
北京現在也有卡波耶拉班,但是沒有專業的教練,水平高的學生自己教卡波耶拉。這個班由非洲人EdZingu開的。2009年2月來自香港的Capoeira Brasil的教練InstrutorChumbinho(澳大利亞人)在北京舉行了第一次capoeira workshop。
深圳也有專業的卡波耶拉班叫Grupo Axe Capoeira Na China,在這個學校由來自巴西Contra-Mestre Eddie Murphy開的。

卡波耶拉音樂

音樂為卡波耶拉重要一部分,當時把音樂加入就是為了讓主人相信他們在唱歌及跳舞。音樂由樂器及歌唱一起構成,節奏可從慢(安可拉)到快(大聖本圖),歌詞可以是一個故事,故事的主角可以是一個洗衣婦女或是一個卡波耶拉的名人,有時也可能是失戀悲詞或是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音樂的節奏是由貝林報(Berimbau)來控制,節奏改變的時候歌詞也會改變,比如他們看到警察來的時候,就會改用騎兵隊的節奏,並利用暗語含蓄的作為通知。
貝林報是用一根木棍加上一線鐵絲,再與作為共鳴的葫蘆弓型部分組成的樂器,有分高、中及低音的宮伽(Gunga)。 有三種主要的樂器: Berimbau (百靈寶), Pandeiro (潘得落)和 Atabaque (阿他巴克)。

卡波耶拉代表人物

Mestre Bimba(賓巴師父)
巴西政府對卡波耶拉舞的禁令一直延續到1930年帶時才結束,而帶領卡波耶拉運動重見天日的,是備受推崇的卡波耶拉宗師賓巴師父(Mestre Bimba,Bimba是當地語言中小男生的外生殖器之意)。賓巴在1937年時受邀在巴西總統面前首度公開地表演這種舞蹈,並在之後獲准成立巴西的第一所卡波耶拉學校。自那時起,卡波耶拉從一種受打壓的地下活動突然躍升為巴西的國家運動,並迅速地散播到世界各地。賓巴所建立一系列系統化的卡波耶拉教育方式,對於推廣與延續整個卡波耶拉社羣有莫大的貢獻,被譽為是現代卡波耶拉之父。
Mestre Pastinha(巴斯奇亞師父)
1942年時,另一位著名的卡波耶拉宗師巴斯奇亞師父(Mestre Pastinha)在巴伊亞(Bahia)開創了第一所安哥拉卡波耶拉(Capoeira Angola)學校--安哥拉卡波耶拉運動中心(Centro Esportivo de Capoeira Angola)。雖然巴斯奇亞並不一個“開創”安哥拉卡波耶拉這流派的人,但通常提到誰是現代安哥拉卡波耶拉的祖師時,還是會將這頭銜歸功於他。
Lateef Crowder(拉蒂夫·克勞德
1977年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的拉蒂夫·克勞德是一名著名的演員。他從小學習巴西戰舞,被譽為巴西卡波耶拉王子。具有很強的平衡性,腿功手功相當了得,腿功可以説是攻擊範圍最大,外圍轉速最大具有很強的殺傷力。其現在在美國發展,是卡波耶拉電影中的代言人。他曾在多部電影中扮演使用卡波耶拉的格鬥家,讓無數觀眾見識到了這種格鬥術獨特的魅力。他還曾被某科學看武術的節目邀請去作為巴西戰舞的代表人物,與習練泰拳、空手道、跆拳道的格鬥家比拼腿法力量,並以1800磅的力量和99英里的時速在攻擊效率上小佔優勢。此外他還給著名格鬥遊戲《鐵拳》裏使用卡波耶拉的角色做過動作捕捉,吸引了許多格鬥迷喜歡上卡波耶拉。總之,拉蒂夫·克勞德毫無疑問為宣揚卡波耶拉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都不容小覷。
Marcus "Lelo" Aurelio(馬庫斯·“萊洛”·奧雷利奧)
相比身為著名影星的卡波耶拉王子,實戰派巴西戰舞的代表人物馬庫斯·“萊洛”·奧雷利奧(Marcus "Lelo" Aurelio)的名字並不那麼為世人所知,可他在格鬥界絕對是號響噹噹的人物。網上搜索到的在大型正規格鬥賽事中使用巴西戰舞招數戰鬥的視頻裏,多數都是這一位選手的傑作。他曾是較早期的MMA運動員,也曾代表過巴西戰舞參加著名的“巖流島異種格鬥賽”,並且都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是他一次又一次在搏擊擂台上的拼殺中使出卡波耶拉那令觀眾炫目、卻又詭異難防的腿法擊敗他的對手,徹底打消了世人對看似花哨的巴西戰舞實戰能力的懷疑。

卡波耶拉基本動作

Ginga
卡波耶拉 卡波耶拉
Ginga 勁戈 [1]  (發音:jin ga。字面意思:前後移動;迴轉).勁戈是卡波耶拉的基礎動作。該動作在安哥拉(Angola)卡波耶拉和瑞吉歐內(Regional)卡波耶拉中的形式有所不同。在安哥拉系統中,勁戈是非常自由和個性化的,但在瑞吉歐內系統裏,則是比較固定的形式但仍允許個人風格的發揮。在兩個體系中的動作內容都是:兩腳大約與肩同寬分前後站立,類似於中國武術動作中的“弓步”,但後腿不應繃緊以保持彈力,兩腳以一定節奏不斷交替變換位置,從垂直地面的方向看,形成了三角步的步法。
在勁戈中可準備其他動作:躲藏,閃避,佯攻和進攻。它可使卡波耶拉武者保持不間斷的運動,使他們成為令人頭痛的對手。
卡波耶拉 卡波耶拉
身體的其餘部分也會牽涉入勁戈:手臂:協調動作(以保護身體不被攻擊),軀幹:(許多核心肌羣會參與,不過取決於個人的風格),身體的傾斜(與腳一起前後移動;身體向後可以避開攻擊,向前則可以創造攻擊機會)。整個的動作節奏應跟隨鼓點(bateria,巴特落)。勁戈也被認為是卡波耶拉的招牌動作,很少有武術像卡波耶拉那樣通過勁戈進行固定的節奏運動。一個例外可能是朝鮮半島獨有的武術“跆跟”。
Cadeira 卡代拉
卡代拉 是 勁戈 動作中雙腳並立(馬步)的姿勢,其實是勁戈的基礎。取決於不同卡波耶拉流派而有所不同,常常是較低的蹲立位置.一隻手保護面部另一隻手臂伸展保護身體另一側。由於採用較低的蹲立所以身體在腰部略彎,主要的核心肌羣都參與了維持平衡(所以做的時間長了會很累)。從這動作可以毫無困難地轉入所有的攻擊,移動,防守動作,包括:巴蘭薩(Balança)(倒立),阿烏(Aú)(側手翻),奇達-德-瑞(queda de rins),馬代落(martelo),瑞斯特夏(resistência),等等。這個動作也可以叫做‘帕雷落 (parlelo).
Aú(阿烏,側手翻)
阿烏(Au)是卡波耶拉里對通常被稱作側手翻一類動作的術語。與傳統的側手翻或側空翻略有不同。阿烏的基本形式,通常是比較緩慢的過程,手臂和腿部彎曲以保持較低的投影。背部也可彎曲以進行腿部攻擊。由於卡波耶拉武者在倒立的時候要冒被踢擊的危險,所以總是盯着對手而不是看着對面。卡波耶拉武者也可以將側手翻與其他的攻擊動作組合起來,包括Aú Malandro(阿烏-馬蘭多) Aú Batido(阿烏-巴提多,單手側翻踢擊)。在動作的中途有時會停止住以通過側手翻轉入倒立姿勢,這樣可以實施各種變化的動作。阿烏的變種包括:
卡波耶拉 卡波耶拉
● 阿烏-阿貝爾多 從閃避動作厄斯奇巴(esquiva)開始,不用做防守的那一隻手臂在頭上沿運動方向成弧形,同側的腿完全伸展離開地面,躍起並提供動量。之後手接觸地面放在身體的另一側,彎曲手臂通過肘部支撐兩腿越過頭頂時身體的重量。在翻轉的時候,身體應該完全打開並伸展。兩隻腳先後落地。一旦手臂不再需要支撐身體的重量,就應該立刻抬起以進行保護。
● 阿烏-巴提多(Aú Batido) 是阿烏(Aú)的變種,只用一隻手支撐,且髖部扭轉兩腿分開。看起來像是倒立的戰錘(martelo)(卡波耶拉里的另一類動作,見下文)。在這個動作過程中,一隻手保護頭部另一隻手主要地是支撐身體。阿烏-巴提多 的字母意思是“中斷的側手翻”。這是一個防守動作,當一方想做側手翻而另一方攻擊時(通常是用卡巴薩達,用頭部撞),阿烏-巴提多就派上了用場,在對方攻擊之前就出其不意地先攻擊。這個動作在特技表演中也很常見,並且,在霹靂舞(breakdancing)中通稱為L型踢。該動作在不同的流派中也有不同的名稱,包括Beija Flor(蜂鳥,字母意思為“吻花者”),Leque(扇),Aú Québrado(也是“中斷的側手翻”之意),Aú Malandro(狡猾側手翻), Aú Amazonas (“亞馬遜側手翻”或“亞馬遜的”).
● 阿烏 巴特恩多(Aú Batendo )-一種相似的招式,除了手一般是保持接觸地面且在踢的過程中翻轉是連續不停頓的
卡波耶拉 卡波耶拉
● 阿烏-菲沙達從防守動作厄斯基巴(esquiva)或內伽提瓦(negativa)開始,不用做防守的那一隻手臂在頭上沿運動方向成弧形,同側的腿完全伸展離開地面,躍起並提供動量。之後手接觸地面放在身體的另一側,彎曲手臂通過肘部支撐兩腿越過頭頂時身體的重量。在翻轉的時候,身體應該收縮並最大限度地進行保護。兩隻腳先後落地。一旦手臂不再需要支撐身體的重量,就應該立刻抬起以進行保護。最後的動作是回到閃避(esquiva)。
● 阿烏-斯-茂 不用手做支撐的阿烏(Aú),即側空翻。可以很帥地躲開下盤掃踢如 哈斯代拉(rasteira) 或 班達(banda)。
Balança 巴蘭薩
卡波耶拉 卡波耶拉
一連串從一側到另一側的假動作可以欺騙對手,破壞他們的時機,並且使他們更難跟蹤運動軌跡。有些類似速滑選手,在勁戈(ginga)的過程中通過小幅度的橫向側擺,身體的重心快速地從一隻腿轉換到另一隻,手臂的動作也是同樣進行。巴蘭薩(balança)通常用在向前移動的勁戈(jinga)動作之後,如卡巴洛(cavalo)。其他的卡波耶拉招式,所有的踢法,手部攻擊和頭撞動作都可以通過巴蘭薩(balança)出其不意地實施。
Bananeira 巴那內拉
巴那內拉 在卡波耶拉中指倒立動作,名稱來源於巴西的香蕉樹。雙手分開至肩部寬度以上,腿部併攏保持在頭部上方。此外一個細小的差別是卡波耶拉練習者在巴那內拉 中面部和眼睛會朝向其他練習者而不是朝向地面。在做巴那內拉時,雙腿可用做防守也可進行攻擊。巴那內拉 往往用來做一個快速的停頓及觀察對手,把對手拉入圈套,在現代的瑞吉歐內卡波拉學校中,巴那內拉 常常作為一種花樣動作用來展示平衡和力量。巴那內拉 被認為起源於非洲班圖族的巫醫(Nganga),他們通過倒立來展示與祖先的精神聯繫,而死去的祖先則被認為是通過倒立行走在靈魂世界的。
Macaco 馬卡古
卡波耶拉 卡波耶拉
馬卡古 是類似後手翻的動作,不同之處在於,以蹲姿動作起始,一隻手放在身體後方,身體收縮,之後發力跳起使整個身體向上翻轉的同時另一隻手甩過身體後方。當身體翻過來成倒立姿勢時,雙腳落地之前,可以用甩在背後的手支撐在地面。這個動作看起來跟後手翻(valdez)很像。動作的變種有雙腳同時落地等。這個動作通常被稱為 “猴躍”,而馬卡古(Macaco)直譯就是 “猴子”。
● Macaquinho 馬卡魁諾 除了更低的姿勢,更少的爆發力外這個動作跟 馬卡古 很相像。雙膝向前彎曲,一隻手放在腳後,練習者不像 馬卡古 那樣跳起,而是降低他的姿勢,使用肘部支撐,另一隻手和雙腿翻越過去。馬卡魁諾,意思為“小猴子”,是馬卡古 和奇達-德-瑞(queda de rins) 的動作融合。
● Macaco em Pé 馬卡古-恩-貝 這是一種不做跳躍或蹲伏動作的馬卡古。馬卡古-恩-貝 像是融合了後手翻和空翻。不需要蹲下再躍起。卡波耶拉練習者背部向後彎曲倒地的同時一隻手撐地,腰部以標準的馬卡古 姿勢向上方和後方翻過去
● Macaco Lateral 馬卡古-拉特瑞 也被稱作 桑谷(Xango)。這是一種標準的後手翻,不同於先將一隻手向後放在地上然後翻躍,而是突然向後跳躍的同時雙手向後伸展越過頭頂。
Negativa 內伽提瓦
意思是“否定(negative)”, 內伽提瓦 通過低位的側向動作化解攻擊:一側的腿貼近地面與胸部收縮在一起,另一隻腿伸展,同時一隻手撐住地面支撐體重,另一隻手抬起保護面部。內伽提瓦也可以用更低的姿勢,腹部平行地面。內伽提瓦也可用作掃踢。當一個卡波耶拉武者在做踢擊只有一腿支撐時,做內伽提瓦一方的人可以用伸展的腿在另一方支撐腿後勾住並使之摔倒。
Rabo-de-Arraia
卡波耶拉 卡波耶拉
字面意思可翻譯成“鰩魚尾”。這是一個很大眾化的名稱,可用來指在不同的時期及不同的卡波拉流派中若干不同的動作。在不同的時期至少有7個招式可稱為拉波-德-阿瑞亞( Rabo de Arraia)。這個名稱主要地用來指 “美盧瓦-德-康巴索”(Meia-lua de Compasso)。
Rolê 歐勒
歐勒-這是個“滾動”的動作,與勁戈(Ginga)和阿烏動作一同作為在輪圈(roda)內的移動方式。這個動作可以從勁戈或是大多數 閃避(esquivas)動作開始,本質上來講這是一個在較低的姿勢原地旋轉,同時緊盯對手。此動作的特色是,當你反向對着對手時,你是通過雙腿的間隙觀察對手的攻擊的。歐勒可以很容易地以勁戈,內伽提瓦(Negativa),或是多種閃避動作結束。歐勒-德-卡貝薩(Rolê de Cabeça)則是在歐勒的中途用頭接觸地面以便轉換成各種頭手倒立(三點式倒立)技巧。
Troca De Pé 特羅卡-德-貝
字面意思是“換腳”。從內伽提瓦(Negativa)的一腿伸展的姿勢開始,輕跳同時伸展的腿成為支撐腿,起防禦作用的手變為支撐手,反過來亦然。
Ponte 朋特
朋特(橋)是身體後弓的姿勢,腹部朝上,雙手雙腿撐起,保持背部反弓並離開地面。大多數人練習時從雙腿和臀部收在一起開始轉入後弓姿勢。卡波耶拉練習者可以從此姿勢進入可可琳娜(cocorinha,蹲防)或 奇達-德-瑞(queda de rins),做一個漂亮的輪圈(roda)入場動作。朋特也可作為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的閃避動作,取決與練習者的技術水平,風格和遊戲速度。另一種有趣的事實是,賓巴大師在教給一個有潛力的學生卡波拉技術之前,會給他做一系列測試。其中一項測試就是看這個學生做後弓動作的先天能力。
Queda de Rins 奇達-德-瑞
奇達-德-瑞(腰撐,或低位側手撐),可以用作來閃避或是其他動作的起始。這個動作包括用內側的手肘和頭部支持身體,往往將雙膝放在支撐手肘上。頭部的位置最低可與腳平行,最高不過45度。雙腿可以收攏在一起也可分開,取決於姿勢。
防守動作
卡波耶拉 卡波耶拉
Cocorinha 可可琳娜(蹲防) 這是最簡單的一種防守動作。練習者蹲姿收縮軀幹,雙腳接觸地面,胸部貼住膝蓋,一隻手臂保護軀幹和頭部,另一隻手支撐地面。 一種變化是,當蹲下時,雙手交叉在面部的前上方。
Esquiva 厄斯奇巴(閃避)
直譯是“逃跑 (escape)” 或 “躲藏 (dodge)”. 有多種的形式存在,不過都跟將頭部和軀幹移向攻擊方向的另一側。厄斯奇巴 使卡波耶拉得以與其他武術區分開,因為厄斯奇巴 僅僅是沿着攻擊路線躲開,之後進行針鋒相對或更具殺傷力的反擊。對卡波耶拉里那些兇猛的腿法,如果不是躲開而是去硬碰格擋的話,會受到更大的傷害。格擋對手的攻擊會使遊戲的節奏和氣氛被破壞,因此,相比之下,在輪圈(Roda)裏,厄斯奇巴就用的更多了。格擋動作偶爾也會用,往往是練習者在疏忽大意的時候下意識地用出,最常見的情況是格擋手部攻擊。
● Esquiva de Baixa 厄斯奇巴-德-巴沙—也被稱作 厄斯奇巴-德-芬徹(Esquiva de Frente),“低位躲閃”,看起來像是姿態極低的勁戈。後腿完全向後打開,使臀部靠近地面。上身也向前彎下使頭部位置降低。如果左腿是在後面則右手支持在地面,左手則用來保護頭部和麪部。
Esquiva Lateral 厄斯奇巴-拉特瑞—“側閃”或“側躲”的意思。當雙腳平行的時候實施。這種躲閃僅僅是將上身順着對手的進攻方向的一側降低重心,一隻手抬起保護頭部,也可將手放在面部前方保護。許多流派將不做防護動作的那隻手撐在地面,使姿態更低。
Esquiva Diagonal 厄斯奇巴-迭亞過那—這是一種在躲閃的同時向前移動的動作。與直接向下或向一側躲開的 厄斯奇巴-拉特瑞(Esquiva Lateral)或厄斯奇巴-德-芬徹(esquiva de frente)動作不同,卡波耶拉練習者向攻擊方向的斜對角方向移動,前腳相對於後腳垂直,上身蜷伏在膝蓋高度,成一種低姿態的弓步。一隻手根據攻擊的方向抬起保護面部,另一隻手保持身體平衡。這是一種相當有用的閃避動作,因為許多反擊動作可以從這個姿勢實施而節省時間,例如馬代落(martelo,錘),甘綽(gancho,鈎子)或是文伽提瓦(vingativa,別腿摔)。
Queda de Quatro 奇達-德-誇託 字面意思為“四點落地”,通常是在快速向後轉向避開對手之後變為簡單的向後方成爬行姿勢。
Queda de Três 奇達-德-特斯 字面意思為“三點落地”。向後跌倒時靠雙手和單腿支撐,另一腿抬起,因為往往是練習者從單腿支撐的狀態被外力放倒。例如:一方練習者用 阿爾瑪達(armada,後旋踢)被另一方用掃踢打擊支撐腿時,則很有可能轉換為此姿勢。
Resistência 哈斯特夏 這個動作與它的姐妹動作 內伽提瓦(negativa)很相像。不同之處在於,不是用整個腳底支撐全身重量,而是用前腳掌承受大部分重量的同時,手臂在相對應的一邊作為輔助支撐,支撐手的手指應放平以保護腕部。另一隻手比稍微抬起保護面部,一隻腿(不做支撐的那個)略微彎曲,向外伸出。對於伸出的那隻腿而言,略為彎曲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防止由碰撞所引起的可能損傷,如果是腿完全伸直,則有骨折的可能。由於膝蓋伸展至離支撐腿甚遠,所以(大腿的)四頭肌與小腿的肌肉必然會由於作用在膝蓋上的伸展張力而得到拉伸。因為許多初學者做本動作時傾向於眼睛盯着地板,在此強烈建議眼睛要一直盯着對手。由於在一些卡波耶拉團體中動作的名稱有所不同,哈斯特夏(Resistência)有時也被稱為內伽提瓦(negativa)。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