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爾古津蒿

鎖定
巴爾古津蒿(學名:Artemisia bargusinensis Spreng.)為菊科蒿屬的植物。分佈於俄羅斯、蒙古以及中國大陸的黑龍江等地,生長於海拔800米的地區,一般生於草地、中、低海拔地區的山坡以及林緣等地區,目 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1] 
中文名
巴爾古津蒿
拉丁學名
Artemisia bargusinensis Spreng.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2] 
菊科
蒿屬
巴爾古津蒿
分佈區域
中國黑龍江,蒙古,前蘇聯

巴爾古津蒿形態特徵

植株:多年生草本
巴爾古津蒿線稿圖 巴爾古津蒿線稿圖
根:主根稍粗,狹紡錘狀,側根多;根狀莖稍粗大,直徑10-20毫米,木質化。
莖:莖單生或少數集生,高20-50釐米,淡黃綠色,具細縱稜,無毛;上部具着生頭狀花序的短的分枝,枝長3-5釐米,貼向莖。
葉:葉薄紙質或紙質,通常無毛或幼時有平貼的淺灰色絨毛,後漸脱落;基生葉密生,具長柄;莖下部葉長卵形或長圓形,長10-15釐米,寬2-3釐米,二回羽狀全裂,每側有裂片3-4枚,小裂片線狀披針形、線形或略成鐮狀彎曲,長10-15毫米,寬1-2毫米,葉柄長5-7釐米,基部微呈鞘狀;中部葉長卵形,一至二回羽狀全裂,每側有裂片3(-4)枚,每裂片有數枚狹線狀披針形的裂齒;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全裂、3全裂或不分裂,而為線狀披針形。
花:頭狀花序寬卵形,直徑3-4毫米,上部無梗,下部有短梗,略偏一側,稍下垂,在莖端及短的分枝上排成穗狀花序或為穗狀花序式的總狀花序、而在莖上組成狹長、掃帚形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外層總苞片略短小,卵形,背面無毛,邊膜質,白色,中、內層總苞片長橢圓形或披針形,背面無毛,邊寬膜質或全為半膜質;雌花10-15朵,花冠狹管狀,檐部具2裂齒,花柱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尖;兩性花25-30朵,不孕育,花冠管狀,花葯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圓鈍,花柱短,頂端稍膨大,不叉開,退化子房不存在。
果:瘦果狹倒卵形,略扁平。
花果期:8-10月。 [1]  [3] 

巴爾古津蒿生長環境

生長於中、低海拔地區的山坡、草地、林緣等地區。

巴爾古津蒿分佈範圍

產於黑龍江;蒙古、蘇聯(西伯利亞及歐洲部分)也有模式標本採自蘇聯貝加爾湖附近巴爾古津地區。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