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洛克教堂

鎖定
巴洛克式教堂羣位於菲律賓呂宋島的巴奧艾、聖瑪利亞、馬尼拉以及班乃島的米亞高等地。其中包括聖奧古斯丁教堂、奴愛斯特拉·塞納拉·台·拉·阿斯姆史奧教堂、比略奴愛巴教堂等。
中文名
巴洛克教堂
外文名
Baroque Churches of Philippines
建造時間
1571年
地    址
菲律賓

巴洛克教堂基本資料

遺產名稱:菲律賓的巴洛克教堂
Baroque Churches of the Philippines
入選時間:1993(2013年範圍調整)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 (ii)(iv)
地理位置:N14 35 24 E120 58 12
遺產編號:677bis

巴洛克教堂遺產描述

菲律賓的巴洛克式教堂羣(Baroque Churches of the Philippines)是從16世紀開始出現的,是西班牙及墨西哥殖民者所建。教堂結構以西班牙教堂為樣板,採用長方形平面,既無側廊又無交叉廊的結構。這種結構加上堅固的備用牆壁、天棚低矮的迴廊,成為菲律賓基督教堂的特徵。主要有:始建於1571年的聖奧古斯丁天主教堂,是菲律賓最古老的石造建築之一。建於1810年的呂宋島南伊羅戈省聖瑪利亞有著名的奴愛斯特拉·塞納拉·台拉·阿斯姆史奧教堂(La Nuestra Señora de La Asuncion Parish Church)。建於1809年米亞高的比略奴愛巴教堂(Miag-ao Church Grounds)竣。1710年建成的Paoay教堂。
1993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V),菲律賓的巴洛克教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遴選依據標準(ii):教會團體建立了一種適合菲律賓物質條件的建築和設計風格,這對該地區後來的教會建築產生了重要影響。 [1] 

巴洛克教堂世遺評價

這4座教堂分別坐落在馬尼拉、聖瑪麗亞、帕瓦伊和米亞高,其中第一座由西班牙於16世紀後期建造。它們那獨特的歐洲巴洛克式的建築風格在中國和菲律賓工匠的手中得以再現。 [1-2] 

巴洛克教堂歷史沿革

這些教堂是從16世紀開始出現的,是西班牙及墨西哥殖民者所建,大體順延了巴洛克建築風格,使用了大量的裝飾。教堂結構以西班牙教堂為樣板,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做了改動。採用長方形平面,既無側廊又無交叉廊的結構。這種設計加上堅固的備用牆壁、天棚低矮的迴廊,成為菲律賓基督教堂的特徵。
巴洛克教堂 巴洛克教堂
聖奧古斯丁天主教堂是菲律賓最古老的石造建築之一。它始建於1571年。初建時用的材料是易燃材料竹子、泥巴及椰樹葉子,所以1574年和1583年曾發生過兩次火災。1599年重建,1661年竣工,大殿長60米,寬15米,用珊瑚和磚修築的牆壁厚1.7米,牆垣、天花板和地面部是大理石材料,天花板的石塊上雕刻有各種各樣的花草,雕刻技藝高超,非常逼真。備用牆壁高出外壁5米,頂部築有小塔。教堂內裝飾有大量雕刻和繪畫和一些精細的木雕裝飾,且有防震設施。後來,這裏還修建了以珊瑚為材料的鐘塔。
呂宋島南伊羅戈省聖瑪利亞有著名的奴愛斯特拉·塞納拉·台拉·阿斯姆史奧教堂。教堂建於1810年,因傳説此地發現了聖母瑪利亞雕像,人們認為聖母有在這座山丘上建一座天主教堂的願望,有此徵兆,故而建。教堂正面兩側有圓塔。牆壁砌有花和葉的圖案。教堂的鐘塔為八角形平面的4層建築,近似中國的佛塔。
米亞高位於班乃島南部港口城市伊洛伊洛以西約40千米處,比略奴愛巴教堂就坐落在此地,教堂竣工於1809年,兩側矗立着兩座鐘塔,鐘塔上方用棕櫚等熱帶植物作為裝飾品。這座教堂並非僅僅是教堂,還是一座矮而堅實的防守堡壘,在戰爭中這座教堂曾起到防禦要地的作用。

巴洛克教堂建築風格

這些融合了歐洲巴洛克風格的建築是由中國工匠和菲律賓工匠共同建造的。 菲律賓的巴洛克式教堂羣是東方基督教文化與建築藝術相結合的建築傑作。
巴洛克(Baroque)巴洛克一詞原指不規則的,怪異的珍珠,在當時具有貶義,當時人們認為它的華麗、炫耀的風格是對文藝復興風格的貶低。經過時代的變遷,人們已經公認,巴洛克是歐洲一種偉大的藝術風格。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