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揚

(樂器)

鎖定
巴揚(俄語баян)是俄羅斯的民族樂器。巴揚手風琴具有指法簡便,音域寬廣、體積小、易掌握等特點,在國外,尤其是歐洲非常盛行。 [1-2] 
中文名
巴揚
外文名
俄語баян
所屬國家
俄羅斯
用    途
樂器
特    點
指法簡便,音域寬廣、體積小等
名字由來
俄羅斯的一位名叫巴揚的演奏家

目錄

巴揚樂器產生

這個名字來源於俄羅斯的一位名叫巴揚的演奏家,他當時因為演奏古老的手風琴而聞名。古手風琴經過無數次改良而成為我們今天所見到的這種鍵鈕式自由低音手風琴,1905年聖彼得堡生產出第一台鍵鈕式手風琴,人們為了紀念他而將這種琴命名為“巴揚”。

巴揚結構

巴揚的琴身由兩部分組成:右手部分和左手部分。它們之間由14—18個風箱片粘連在一起,每個部分部由鍵鈕規則地排列而成。右手的鍵鈕一般可分三排、四排或五排,左手部分有五排或六排鍵鈕(教學用的巴揚可以有三排)。專業的巴揚配有可以轉換音色的變音器。為了使左右手部分發出的聲音達到必不可少的平衡效果,演奏者不僅要用到變音器,還要用到位於左側琴身上方的弱音鈕。演奏者通過兩條寬大的揹帶把琴背在左右肩上,還可以用一條更細的帶子在背部將兩條寬揹帶連接在一起。聲音的控制要靠左手的推拉帶動風箱的移動,風箱則通過左手邊的工作帶來幫助移動。為了使開關風箱時琴不發出聲音,還有一個專門排氣用的鍵鈕。 [3] 
巴揚的內部由專用的板條組成,左右手部分都有金屬的鋼片條——簧片(內部和外部都有)。聲音產生的原理是空氣流擠壓固定在金屬小框裏的簧片,簧片受到擠壓落進了張開的板條裏,並且靠着自身的彈性又返彈回來。越薄的簧片振動的頻率越快,發出的聲音就越高。聲音的強弱則要靠簧片振動的振幅和本身的彈性決定。為了節省空氣使聲音更完美,在每個簧片相對的方向還用膠粘着一小塊軟皮。帶共振器的板條固定在朝裏面部位的音板上,上面還有帶孔的進氣閥,位於外面與鍵鈕專門連接的操作杆上。
巴揚鍵鈕系統排列的順序在各國也有所不同。在意大利、法國、丹麥確立了“C—griff系統”,就是C位於右手的第一排和第四排鍵鈕上。左手自由低音的排列順序與右手是鏡式反射的關係。在芬蘭較受歡迎的是一種特殊的“C—g門什系統”,即C在第三排鍵鈕上。這種系統中第一排和第二排是重複排。
在俄羅斯普遍使用的是“B—g門仟系統”,C在第三排鍵鈕上,也是第一排和第二排為重複排,但為了演奏者的運用方便,重複排改成第四排和第五排鍵鈕。這種系統的巴揚在獨聯體國家、波蘭、南斯拉夫、
參考資料
  • 1.    鮑爾吉·原野著.去加格達奇的火車:時代文藝出版社,2019.01:第281頁
  • 2.    馮健.輕鬆學巴揚:安徽文藝出版社,,2018.07:第1頁
  • 3.    (俄羅斯)索闊洛夫,(俄羅斯)謝苗洛夫著;李歆琳譯.現代巴揚演奏教程:中國文聯出版社,2006.04:第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