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山游擊隊

鎖定
巴山游擊隊1935年3月 ,紅四方面軍主力離開川陝根據地長征,留下部分紅軍組成巴山游擊隊,劉子才任司令員。下轄三個大隊,第一大隊,隊長桂賢明,政治指導員馮大友;第二大隊,隊長王開志,政治指導員管業元;第三大隊,隊長劉子:才兼,政治指導員張德永,共八百餘人。建立了以回龍溝為中心的遊擊根據地,在川北旺蒼、巴中、南江地區堅持了五年多艱苦的游擊戰爭。1936年6月,游擊隊改編為一個營,趙明恩任營長,趙孔賢任政委。1937年5月,游擊隊又發展到五百人。1940年3月,遭國民黨圍攻而失敗。 [2] 
中文名
巴山游擊隊
建立時間
1935年
根據地
以南江桃園為中心
所屬分類
游擊隊

巴山游擊隊組建及歷程

1935年2月,紅四方面軍進行陝南戰役前,政委陳昌浩與中共川陝省委書記、川陝省遊擊總指揮周純全及,川陝省蘇維埃副主席於洪遠等,研究決定組建巴山游擊隊。駐旺蒼壩的紅31軍政治部特務隊、31軍92師277團3營9連、4軍12師36團1營2連,分別編為巴山游擊隊的第一、二、三大隊,由紅36團1營教導員劉子才(又名劉濤)任司令。巴山游擊隊成立後,即進駐與陝西交界處的南江桃園寺,發動羣眾,開展游擊戰爭。
1938年11月,國民黨川陝鄂邊區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令國民黨28軍新編第9師師長、廣元警備區司令楊曬軒兼任“巴山清剿指揮”,對巴山游擊隊清剿。楊曬軒以兩個團兵力,分別從四川南江縣和陝西寧羌縣向巴山游擊隊實行“鐵壁合圍”。寧羌一路偷偷逼近游擊隊根據地陝南一側;南江一路則打着“抗日援陝”的旗號,詭稱“去寧羌修築國防工事”,向游擊隊“借路”,乘機進入游擊隊的腹地尖子山一帶。
1939年冬,“川陝鄂邊區綏靖公署”主任祝紹周,在陝南懸賞300大洋取巴山游擊隊隊長趙明恩首級,並增加一團兵力,調在寧強修築國防工事的國民黨490旅歸楊曬軒節制,令兩區6縣保安部隊、地方民團共計7000人對巴山游擊隊“合力清剿”。
1940年2月9日(正月初一),游擊隊離開四川南江鐵船山,經沙壩進人碑壩後河(今屬陝西南鄭)。15日,艱難困苦時刻,游擊隊營政委竇祖武在處理嚮導領錯路和解決部隊給養問題上,拒絕接受趙明恩的正確意見,造成過早地暴露目標。當前行的趙明恩、李潤德等5人剛剛走過老窠樹時,國民黨軍隊新9師12團任以昌連等部以強大的火力將巴山游擊隊三、四十人堵截於懸巖峭壁地帶。游擊隊雖經奮勇反擊,但終因寡不敵眾,大部壯烈犧牲,僅倖存趙明恩等20餘人。
1940年3月,游擊隊轉戰到碑壩的對面山上,遭遇強敵圍攻。20名游擊隊戰士又大部壯烈犧牲。突出重圍後的趙明恩率領謝順朝、羅天義和通訊班長楊芝芳到了南江楊壩。當行至豬槽溝一棵大樹下,已投敵變節的楊芝芳提出歇歇氣,藉故便拾柴生火取暖,將因過度疲勞而熟睡的趙明恩槍殺。堅持5年之久的巴山游擊隊,自此被國民黨反動派扼殺在大巴山中。 [3] 

巴山游擊隊後世紀念

巴山游擊隊紀念館位於南江縣光霧山鎮鐵爐壩村、縣城仿古街博物館。
巴山游擊隊紀念館,由厘金局遺址、廣場、主題雕塑.巴山游擊隊指揮部舊址、史蹟陳列館、巴山游擊隊趙明恩烈士墓、綠化帶六個部分組成,總佔地面積7 300多平方米。其中主體建築“巴山游擊隊指揮部舊址”230 多平方米,設計為“指揮部原貌"和“居民舊貌”兩個主題陳列,展出文物118件;史蹟陳列室110多平方米,設計為“紅四方面軍主要領導人和活動區域”“巴山游擊隊戰鬥史及主要領導人”“桃園新貌”三個主題陳列,展出文物及資料83件;主題雕塑'“忠魂”聳立於2 100多平方米的廣場中央,經修葺的“趙明恩烈士墓”靜卧廣場東邊,4200平方米的綠化帶環抱着巴山游擊隊紀念館。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後恢復重建中,南江縣在朝陽仿古街修建博物館,在館內開闢巴山游擊隊展館,供遊人參觀和緬懷革命先烈。
2003年12月,該紀念館被巴中市人民政府公佈為“近現代重要史蹟”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被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被確定為全國100個紅色經典景區(點)之一,是光霧山風景區重要的紅色旅遊景點。 [1] 
參考資料
  • 1.    中共南江縣委黨史研究室編;賈峨主編. 南江縣革命遺址概覽[M]. 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6.11:297.
  • 2.    馬洪武等主編. 中國革命史辭典[M]. 北京:檔案出版社, 1988.03:342.
  • 3.    張崇魚主編;川陝蘇區將帥碑林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編輯. 紅四方面軍在川陝蘇區歷程大事記[M]. 川陝蘇區將帥碑林管理委員會辦公室, 2006.12:364-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