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夏嘎

鎖定
巴夏嘎又稱哇夏嘎,為藏醫習用藥材,用於清血熱、肝熱、赤巴熱,治刺痛、血熱病、肝熱病、赤巴病、跌打損傷、瘡癤腫痛等。 [1] 
別    名
哇夏嘎
中文學名
巴夏嘎
植物界
車前科
婆婆鈉屬(veronica)
分佈區域
尼泊爾、印度、西藏。現已瀕臨絕種,不易採集。

巴夏嘎種類

巴夏嘎為車前科(原為玄蔘科,後劃入車前科)植物毛果婆婆鈉veronica eriogyne H.Wink1.等同屬近緣植物的乾燥全草,是藏醫臨牀常用藥材,具有清熱,愈瘡,生肌,止血,臨牀上廣泛用於瘡癤,創傷.炎症。該藥材的植物來源複雜,在我國的西北,西南分佈廣泛。據報道:巴夏嘎是使用比較混亂的品種之一,因其使用頻繁,各地使用的品種差異較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衞生部藥品標準·藏藥》第一冊中“二十五味大湯丸”等近10個成方製劑中均有奉品,但有關巴夏嘎生藥方面的研究報道極少,本文對巴夏嘎進行生藥學研究,為進一步開發利用和臨牀應用提供鑑別依據。 [2] 

巴夏嘎分佈範圍

在我國的西北,西南分佈廣泛
尼泊爾、印度、西藏
分佈地區 分佈地區
現已頻臨絕種,不易採集。藏藥中多處被使用。

巴夏嘎形態特徵

巴夏嘎 巴夏嘎
本品根莖短,鬚根成簇。莖直立,圓柱形,直徑 1-2mm ,長 20-50cm 。上部白色短柔毛,下部較少,質脆,中空。葉對生,無柄,多已脱落,皺縮,完整葉片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長 1-4cm ,寬 0.4-1.5cm ,邊緣有鋸齒,兩面生長柔毛。總狀花序, 2-4 (多 -3 )支側生於莖頂葉腋。苞片寬條形 1 枚。蒴果卵形,長約 6mm ,頂端漸尖而鈍。種子褐色,長 0.4-0.6mm

巴夏嘎炮製

除去雜質 除去雜質
除去雜質。

巴夏嘎性味

苦味性寒 苦味性寒
氣味苦味,性寒。

巴夏嘎主要價值

清熱、愈瘡、生肌、止血 、明目 。臨牀上廣泛用於瘡療,創傷,炎症,眼疾。
巴夏嘎化痰效果比較好。 渣馴膏可以清熱解毒、清除胃中邪熱。
可清熱解毒 可清熱解毒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