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塘南區辣椒

鎖定
巴塘南區辣椒,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巴塘南區辣椒品質特點為形美、皮薄、味足,其大小均勻,色澤光亮鮮豔,果肉薄,辛辣味強。巴塘南區辣椒常作為藏族地區醋海椒的主要原料,藏語稱“斯醋” [1] 
2011年12月15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巴塘南區辣椒”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 
中文名
巴塘南區辣椒
產地名稱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縣
品質特點
形美、皮薄、味足
地理標誌
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批准文號
國家農業部第1690號公告
批准時間
2011年12月15日

巴塘南區辣椒產品特點

巴塘南區辣椒品質特性

巴塘南區辣椒品質特點為形美、皮薄、味足,其大小均勻,色澤光亮鮮豔,果肉薄,辛辣味強。巴塘南區辣椒常作為藏族地區醋海椒的主要原料,藏語稱“斯醋” [1] 

巴塘南區辣椒營養價值

巴塘辣椒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辣椒素,維生素C≥ 40毫克/100克,辣椒素≥80毫克/100克,普通辣椒的辣椒素含量約為40-60毫克/100克 [1] 
巴塘南區辣椒 巴塘南區辣椒

巴塘南區辣椒產地環境

巴塘南區辣椒主產於巴塘縣南部地區海拔2500米的地帶,地處橫斷山脈北端、金沙江中游東岸的河谷地帶,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土壤為褐土類,土層較深厚,富含磷、鉀、鎢等微量元素, pH值為7.5左右,產區屬乾旱河谷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温13.4℃,年降水量537.4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2405.6小時,有效積温2500℃—2900℃,無霜期較短,光照充足,雨熱同季,生產出的辣椒品質極佳 [1] 
巴塘南區辣椒 巴塘南區辣椒

巴塘南區辣椒歷史淵源

巴塘南區辣椒已有上百年的種植歷史,根據史料記載南區辣椒是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趙爾豐在巴塘試辦墾務時引進的,因此南區辣椒在藏語中稱為“甲果” [3] 
巴塘南區辣椒 巴塘南區辣椒

巴塘南區辣椒生產情況

2011年,巴塘南區辣椒保護規模為860公頃,產量500噸 [1] 
20117年,巴塘南區辣椒賣出7萬餘元,畝產2600斤左右,產值可達2萬餘元 [4] 
巴塘南區辣椒 巴塘南區辣椒

巴塘南區辣椒產品榮譽

2011年12月15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巴塘南區辣椒”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 
2012年,巴塘南區辣椒通過四川省省級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5] 
巴塘南區辣椒 巴塘南區辣椒

巴塘南區辣椒地理標誌

巴塘南區辣椒地域保護範圍

巴塘南區辣椒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甘孜州巴塘縣的南部地區,主要涉及竹巴龍、蘇哇龍、昌波、中心絨鄉等四個鄉。地理座標為東經98°58′00″—99°45′00″,北緯28°46′00″—30°38′00″ [2] 

巴塘南區辣椒質量技術要求

  •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在巴塘縣南部地區相對集中成片地進行栽培種植。
(2)品種選擇:巴塘南區辣椒當地品種。
(3)生產過程管理:
a、育苗:每年的1月份進行育苗,選擇背風向陽、地勢平坦、方便灌溉的地塊為苗牀,深翻耙平,在將種子均勻的撒在苗牀上,在蓋1釐米厚的細糞土;
b、移苗移栽:每年4月份進行移苗,採用若用單株栽培,雙行法定植。小行距30—40釐米,大行距50—60釐米,株距20釐米,起苗時,儘量帶土坨,減少對根系的傷害,定植後即澆水、覆土;
c、病蟲害綜合治理
播種前對種子進行處理:用55度温水浸種10分鐘,冷卻、陰乾後播種。播種前先清除田塊四周的雜草並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對巴塘南區辣椒的病蟲害監控和防治。
(4)產品收穫:巴塘南區辣椒的成熟以顏色和果實大小為標誌,6月中旬開始陸續成熟。成熟後前後及時進行採收,過熟狀態會導致維生素C含量迅速下降,果柄處易形成分離層,果實易脱落。
(5)生產記錄:對巴塘南區辣椒生產的全過程,建立田間生產技術檔案,全面記載,以備查閲。
  •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巴塘南區辣椒質量符合《無公害食品 茄果類蔬菜》NY5005-2008的要求 [1] 

巴塘南區辣椒專用標誌使用

該規定地域範圍內的巴塘南區辣椒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巴塘南區辣椒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形式)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