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基斯坦人

鎖定
巴基斯坦人,南亞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居民的總稱。約1.7億人。作為宗教用語的阿拉伯語,以及19世紀以前作為古典文學和行政用語的波斯語,仍在一定範圍繼續使用。烏爾都語為國語,形成於16~18世紀,受到波斯語和阿拉伯語的深刻影響。烏爾都文在阿拉伯字母基礎上創造而成。英語為官方語言。旁遮普語、信德語、普什圖語和俾路支語也得到廣泛使用。均有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文字。以伊斯蘭教為國教。2000年全國有96.1%的人信奉伊斯蘭教,多屬遜尼派,只有為數不多的旁遮普人、信德人、科人和古吉拉特人屬什葉派。基督教徒約佔全體居民的2.5%,其中有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印度教徒佔全體居民的1.2%。 [1] 
中文名
巴基斯坦人
人口數量
1.7 億
全    稱
南亞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居民

巴基斯坦人民族簡介

巴基斯坦人在古代和中世紀中期,歷經孔雀王朝(前4~前2世紀)、貴霜帝國(1~3世紀)、笈多帝國(4~5世紀)等奴隸制、早期封建制國家的統治。7世紀下半葉,阿拉伯人侵入,並傳入伊斯蘭教。13~16世紀又先後受德里蘇丹國、大莫卧兒帝國統治。1757年英國殖民主義者開始侵入次大陸,至1858年整個次大陸變為英國殖民地,統稱英屬印度。1947年巴基斯坦與印度分離,獨立建國。1956年頒佈憲法,定名為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   主體民族旁遮普人主要集中在印度河上游和中游平原。在西北邊境省的德拉伊梅爾汗區及包括卡拉奇在內的全國各大城市,也有不少旁遮普人。屬歐羅巴人種南支,系由當地土著居民與外來的斯基泰人、阿拉伯人、塔吉克人、阿富汗人等混合而成。在形成過程中,還混入了賈特人、拉其普特人、古賈爾人等民族成分。旁遮普人中有些講拉亨達語的支系,其中較大的是賈特人、阿萬人、科卡爾人、詹朱亞人、加卡爾人。關於他們的語言,一些學者認為是獨立語言,另一些學者認為是旁遮普語的方言。主要從事農業,紡織、製陶、織毯和木刻等手工業很發達。男式民族服裝為無領長袖布衫,腰纏圍褲,頭包長頭巾。婦女穿肥腿長褲、單衫,披披巾。   

巴基斯坦人主要分佈

信德人主要分佈在印度河下游,大部分住在印度河支流及半沙漠地區的灌溉渠道附近。在信德省各區(除卡拉奇區外)及俾路支省拉斯貝拉區佔居民的大多數。在旁遮普省的拉赫姆亞爾汗區和俾路支省的卡拉特區也有許多信德人。與俾路支人、布拉灰人等民族雜居。信德人是印度河平原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屬歐羅巴人種南支。歷史上攻佔這一地區的外來侵略者——希臘人、馬其頓人、伊朗人、突厥人、阿富汗人等都對信德人的形成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大多從事灌溉農業及畜牧業,少數從事工業和商業。   
普什圖人又稱帕坦人,主要分佈在西北邊境省、俾路支省部分地區以及部落區,還有相當多分佈在旁遮普省以及信德省的西北部。屬歐羅巴人種印度帕米爾類型。12世紀前,普什圖部落分佈在蘇萊曼山區。在13~14世紀期間,來到今天西北邊境省的平原地區。16世紀,普什圖人居住區成為大莫卧兒帝國的一部分。至今仍保留相當多的部落制殘餘。較大的部落聯盟有尤素福扎伊、阿夫裏迪、莫曼德、奧拉克扎伊、烏特曼赫爾、哈塔基、圖爾、卡卡爾、欣瓦里、薩菲。大多定居務農,或半農半牧。一部分人仍以遊牧為主,還有一部分人從事工商業。 巴基斯坦人在拉合爾的清真寺   
俾路支人分為兩個支系:東北支和西南支。前者主要分佈在俾路支省的錫比、查蓋兩區,後者分佈在該省的馬克蘭和哈蘭兩區。約有近一半的俾路支人分佈在信德省的達杜、拉卡納和納瓦沙赫等區。俾路支人的先民是11~13世紀由伊朗東南部的克爾曼和錫斯坦遷到今俾路支斯坦的。在這裏同伊朗人、印度–雅利安居民及布拉灰部落發生接觸和相互影響。屬歐羅巴人種印度帕米爾類型。尚保留部落制殘餘。較大的部落有:馬裏、布格蒂、拉赫尚、林德、赫特蘭、馬加西、敦布基、拉伊斯、桑古爾。大多從事灌溉農業,少數人從事畜牧業。   
布拉灰人大多分佈在俾路支省中部的卡拉特專區,散居在該省的奎達–皮欣、錫比、查蓋、哈蘭等區以及信德省的北部。語言屬達羅毗荼語系西北語族,無本民族文字。至今仍劃分為部落,較大的是門加爾、賴薩尼、比曾喬、扎赫裏、沙赫瓦尼、阿赫馬德扎伊、萊赫裏。在許多地區,已同化於俾路支人。多數從事灌溉農業,部分人從事畜牧業。相當多的人過半農半牧生活。夏季全村人趕着牲畜上山放牧,莊稼成熟時回來收割。   在北部交通不便的偏僻山區還有科人(Khos),即奇特拉爾人,是西北邊境省奇特拉爾專區的主要居民。講科瓦爾語。信奉伊斯蘭教,屬伊斯馬儀教派。仍保留傳統信仰的殘餘。主要務農,兼營畜牧。農村住房絕大多數修在山坡上,主要交通工具是毛驢。   
科希斯坦人分佈在西北邊境省。他們的村莊大多沿印度河谷及兩旁山坡分佈,只有少數在高山頂上。講科希斯坦語,屬印歐語系達爾德語族。他們是激進的遜尼派伊斯蘭教徒。大多從事畜牧業,只有少數部落在放牧牲畜的同時從事農耕,在印度河谷種植大麥、玉米及水果。全部科希斯坦人都過定居生活。   
西北邊境的奇特拉爾專區還有一個小民族——卡菲爾人(Kafirs)。實際上是三個講卡菲爾語的部落:卡拉什、達麥裏和帕胡裏。人們只對卡拉什人有所瞭解。他們到19世紀末才在形式上皈依伊斯蘭教,實際仍保留了相當多的傳統信仰及習俗。仍劃分為氏族,並保留族外婚等原始殘餘。主要務農,兼營畜牧。此外還有波斯人、奧里亞人、帕西人,以及阿拉伯人和英國人。 閲讀歷史 巴基耶夫,S.K. 巴赫金,M.M. 巴赫,J.S. 巴赫,C.P.E. 達木丁蘇倫,Ts. 達姆,H.C.P.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