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坦羣島

鎖定
巴坦羣島(Batan Islands),一般譯巴丹羣島:是菲律賓呂宋島以北約310千米,呂宋海峽中的14個小島。總面積209平方千米。北以巴士海峽,南有巴林塘(Balintang)海峽分別和台灣、巴布延羣島(Babuyan Islands)隔開。屬火山島,荒涼、多石,但被風侵蝕得比較平坦,只有4個最大島嶼即伊特巴亞特(Itbayat)、巴坦(Batan)、薩布唐(Sabtang)及伊布霍斯(Ibuhos)有人居住。
中文名
巴坦羣島
外文名
Batan Islands
其它名稱
菲律賓巴丹羣島
總面積
209平方千米

巴坦羣島基本信息

頻繁的破壞性颱風支配了農業和建築物的類型。以塊根作
巴坦羣島 巴坦羣島
物,特別是番薯,為主要糧食作物,剩餘的部分用於少量牲畜飼養業。漁業是補充性經濟。房屋用石頭和瓦片為材料,建在避風處或樹下。居民信奉天主教,講伊瓦坦(Ivatan)方言。從1900年以來,人口成長很慢,因為島民們陸續向處境較好的呂宋島遷移。巴坦島西北的巴斯科(Basco)城是唯一的國家港口,有機場。人口約14435(1990)。

巴坦羣島文化人口

菲律賓最北部的巴坦羣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菲律賓第六個世界文化遺產。該羣島離首都馬尼拉860千米,島上有大量19世紀建造的石頭建築,至今保存完好。
巴坦羣島在菲律賓國內都鮮為人知。它的3座火山島上有居民居住,居民總數為17000人。經濟是傳統的農業和漁業,島上居民大約在3500年前從中國台灣移居過來,16世紀西班牙人入侵併與當地人通婚,形成了當地的伊萬坦族人。
巴坦羣島省的省府是巴斯科市,它位於1000多米高的伊拉亞火山邊。該火山公元350年爆發後形成了羣島的各島嶼。羣島景色美麗,擁有白色沙灘、白色懸崖和原始森林,每年僅有幾百個外國遊客光顧,且大多是專業考察人員。
該羣島居民的傳統住房是用石塊建成一米多厚的牆,用草皮做屋頂,有小窗户通風,冬暖夏涼。3月至5月為夏季,氣候炎熱,11月至2月為冬季,受來自中國的寒流影響,氣候比較涼。每年大約有19次颱風經過該羣島。1953年該羣島曾受海嘯襲擊。

巴坦羣島支柱產業

巴斯科市 巴斯科市
巴坦羣島居民生活節奏較慢,上世紀80年代才用上電燈,90年代通電話,交通是靠每週幾班的小型飛機與船隻。當地羣眾和官員得知羣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後,希望由此能得到外界的經濟援助。當地旅遊業將以文化旅遊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