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巴克豪森效應

鎖定
巴克豪森效應(英語:Barkhausen effect)指將鐵磁材料退磁狀態加磁場磁化到飽和,在中間階段,鐵磁材料是以磁疇突然長大,不可逆和不連續位移過程實現磁化的。磁疇的這種運動方式,稱為巴克豪森效應。它是德國物理學家海因裏希·巴克豪森於1919年發現的。
中文名
巴克豪森效應
外文名
Barkhausen effect
應    用
金相結構分析,測晶粒度
實驗目的
用巴克豪森效應來驗證磁疇理論

巴克豪森效應簡介

巴克豪森效應(英語:Barkhausen effect)指將鐵磁材料退磁狀態加磁場磁化到飽和,在中間階段,鐵磁材料是以磁疇突然長大,不可逆和不連續位移過程實現磁化的。磁疇的這種運動方式,稱為巴克豪森效應。它是德國物理學家海因裏希·巴克豪森於1919年發現的。
巴克豪森效應説明二點:在磁化的中間階段,鐵磁材料以磁疇完成磁化;而不是以單個原子完成磁化。巴克豪森效應提供了磁疇存在的直接證據,而存在磁疇是法國物理學家皮埃爾·外斯對鐵磁性解釋所提出的二個基本假設之一。 [1] 

巴克豪森效應海因裏希·巴克豪森

海因裏希·喬治·巴克豪森(德語:Heinrich Georg Barkhausen,1881年12月2日-1956年2月20日),德國物理學家,生於不來梅。出生在一個德國貴族家庭的海因裏希·巴克豪森很小的時候就對自然科學產生了興趣。他曾分別就讀於慕尼黑工業大學(1901);柏林工業大學(1902);慕尼黑大學(1902),並於1907年在哥廷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1911年,29歲的海因裏希·巴克豪森成為德累斯頓工業大學電子工程學教授。日本物理學家八木秀次曾是他的學生。1919年,他發現了之後以他名字命名的巴克豪森效應。該效應闡述了外加變化磁場下,鐵的磁化強度改變的不連續性。1921年,巴克豪森提出的巴克豪森穩定性準則:電子振盪器系統信號由輸入到輸出再反饋到輸入的相差為360°,且增益為1,為振盪器振盪的必要條件。該準則後來被廣泛應用於電子振盪器的設計中。 [1] 

巴克豪森效應退磁

消磁(英語:Degaussing),又稱為退磁,是一種減少或消除永久磁鐵剩磁的方式,其英文名稱可能是得名自磁的單位高斯。因為磁滯現象,大多無法將磁場完全降到零;因此退磁一般會引入一個很小的已知磁場,稱為偏移量。消磁可用來減少CRT顯示器的磁場,也用來清除磁儲存元件中的資料。
退磁可以用許多方式進行,包括:
  • 加熱到居里温度以上。
  • 將材料放在磁場強度大於矯頑力的反覆變化磁場或反向磁場中。
  • 錘打或是撞擊磁性材料。 [1] 
參考資料
  • 1.    Fukumoto,Yoshiyk,Kamijo(February 2002)"Effect of Milling Depth of the Junction Pattern on magneticproperties and yield in magnetic Tunnel Junctions" Jpn.J. Appl. Phys.41:L183-L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