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約翰·巴丁

鎖定
約翰·巴丁(John Bardeen,1908年5月23日—1991年1月30日),出生於美國威斯康星州麥迪遜市,物理學家,兩次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外籍院士,生前是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名譽教授 [2] 
約翰·巴丁於1923年進入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電機工程系就讀 [10]  ,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學位;1929年碩士畢業後留校擔任電機工程研究助理;1930年至1933年在匹茲堡海灣實驗研究所工作;1933年至1936年在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35年至1938年擔任哈佛大學研究員協會初級研究員;1938年至1941年擔任明尼蘇達大學物理學助理教授;1941年至1945年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海軍軍械實驗室工作;1945年至1951年在貝爾電話實驗室固態研究小組工作;1951年到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任教,擔任物理學教授兼電氣工程教授;1956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60年擔任羅徹斯特靜電覆印公司經理;1972年再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75年擔任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名譽教授;1990年伊利諾伊大學設立約翰·巴丁物理、電氣和計算機工程教席;1991年1月30日因心臟病去世,享年82歲 [6] 
約翰·巴丁主要從事晶體管、超導微觀理論方面的研究 [3] 
中文名
約翰·巴丁
外文名
John Bardeen
國    籍
美國
出生地
美國威斯康星州麥迪遜市
出生日期
1908年5月23日
逝世日期
1991年1月30日
畢業院校
普林斯頓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54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1956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59年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1972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金
1972年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展開
主要成就
1954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1956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59年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1972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金
1972年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1973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外籍院士 收起
性    別
學    位
博士

約翰·巴丁人物生平

約翰·巴丁
約翰·巴丁(7張)
1908年5月23日,約翰·巴丁出生於美國威斯康星州麥迪遜市,早年就讀於麥迪遜大學高中(University High School at Madison)。
1923年,從麥迪遜中央高中(Madison Central High School)畢業。
1923年—1928年,就讀於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簡稱:UW–Madison)電機工程系,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 [10] 
1928年—1929年,就讀於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電機工程系,畢業並獲得碩士學位。
1929年—1930年,留校擔任電機工程研究助理。
1930年—1933年,跟隨利奧·彼得斯(Leo Peters)去匹茲堡海灣實驗研究所,從事地球磁場及重力場勘測方法研究。
1933年—1936年,就讀於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在尤金·維格納(Eugene Wigner)的指導下研究固體物理學,畢業並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
1935年—1938年,擔任哈佛大學研究員協會(Society of Fellows at Harvard University)初級研究員(Junior Fellow)。
約翰·巴丁
約翰·巴丁(2張)
1938年—1941年,擔任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物理學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 of Physics)。
1941年—1945年,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海軍軍械實驗室(Naval Ordnance Laboratory)工作。
1945年—1951年,在貝爾電話實驗室(Bell Telephone Laboratories)固態研究小組(solid state research group)研究半導體及金屬的導電機制、半導體表面性能等問題。
1951年,由於和肖克利不合,離開貝爾電話實驗室,到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任教,擔任物理學教授兼電氣工程教授。
1954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3] 
1956年,與沃爾特·布拉頓(Walter Brattain)、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59年,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12] 
1960年,擔任羅徹斯特靜電覆印公司經理。
1972年,與利昂·庫珀(Leon Cooper)、約翰·羅伯特·施裏弗(John Robert Schrieffer)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同年,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11] 
1973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外籍院士。
1975年,退休後擔任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名譽教授 [8] 
1991年1月30日,因心臟病去世,享年82歲 [5-6] 

約翰·巴丁主要成就

約翰·巴丁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1945年,約翰·巴丁開始參與研究半導體材料及其在電子技術中的應用,他提出一個關於電子行為性質的假設,指明瞭達到理想固體器件的途徑。1947年,他與同事沃爾特·布拉頓發明了半導體三極管,一個月後,威廉·肖克利發明了PN結晶體管,他們三人最終在1947年末發明了一種半導體器件用來代替真空管,將這種器件定名為“transistor”,這是“傳輸(transfer)”和“電阻(resistor)”這兩個詞的組合,中譯名是晶體三極管,表示該器件是通過傳輸和電阻的組合來調節電流流動 [6] 
1972年,約翰·巴丁與利昂·庫珀、約翰·羅伯特·施裏弗提出BCS理論解釋超導現象,BCS是他們三人的姓Bardeen、Cooper和Schrieffer的字首縮寫,而BCS理論就是巴丁—庫珀—斯里弗理論 [6]  [20] 
  • 學術交流
1980年5月,約翰·巴丁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北京大學校長周培源的邀請來中國講學,在北京大學講學期間,作了有關“超導問題的發展和近況”、“超導計算機發展近況”以及“量子階異質結激光器”等方面的報告 [9] 

約翰·巴丁人才培養

  • 指導學生
約翰·巴丁在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任教期間,指導的第一個博士生尼克·霍洛尼亞克(Nick Holonyak)發明了第一台實用的可見光發光二極管 [16]  ,並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1973) [17]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84) [18]  。指導的博士生約翰·羅伯特·施裏弗與他一起獲得197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5] 

約翰·巴丁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52年
斯圖爾特·巴倫廷獎章(Stuart Ballentine Medal)
富蘭克林研究所(Franklin Institute)
1954年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Member) [3] 
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954年
巴克利獎(Oliver E. Buckley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Prize) [13] 
美國物理學會(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1955年
約翰·斯科特獎章(John Scott Medal) [14] 
費城市(City of Philadelphia)
1956年
諾貝爾物理學獎(Nobel Prize for Physics) [1] 

1958年
美國哲學學會會士(Fellow)
1959年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Member) [12]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 Sciences)
1960年
威斯康星大學榮譽博士學位(Honorary Doctor of Science) [7] 
威斯康星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
1962年
弗裏茨倫敦獎(Fritz London Award)

1964年
文森特·本迪克斯獎(Vincent Bendix Award)
美國工程教育學會( American Society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1965年
美國國家科學獎章(U.S. 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1971年
榮譽勳章(Medal of Honor) [5] 
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
1972年
諾貝爾物理學獎 [1] 

1972年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Member) [11] 
美國國家工程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1973年
英國皇家學會外籍院士(Member)
英國皇家學會()
1973年
詹姆斯麥迪遜獎章(James Madison Medal)
普林斯頓大學
1973年
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榮譽博士學位(Honorary Doctor of Science)
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
1977年
總統自由勳章(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 [4] 

1987年
羅蒙諾索夫傑出獎(distinguished Lomonosov Award)
前蘇聯科學院(Soviet Academy of Sciences)
1990年
第三世紀獎(Third Century Award)


美國科學促進協會會士(Fellow)

美國物理學會會士(Fellow)
美國物理學會
參考資料來源: [1-2] 

約翰·巴丁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54年—1957年
美國物理學會理事會(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Council)成員
1959年—1962年
美國總統科學諮詢委員會(United States President’s Science Advisory Committee)委員
1961年—1974年
施樂公司(Xerox Corporation)董事會成員
1963年—1972年
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學聯合會極低温度委員會(Commission on Very Low Temperatures of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Physics)創始成員
1968年—1969年
美國物理學會主席
1969年—1972年
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學聯合會極低温度委員會主席
1981年—1982年
白宮科學委員會(White House Science Council)委員
1983年—1991年
超科(Supertex,Inc.)董事會成員

《物理評論(Physical Review)》編輯委員會成員(Editorial Board)

《現代物理學評論(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編輯委員會成員(Editorial Board)
參考資料來源: [1-2] 

約翰·巴丁個人生活

  • 家世背景
約翰·巴丁的父親查爾斯·巴丁(Charles R. Bardeen)是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解剖學教授和醫學院院長,母親阿爾泰亞·哈默(Althea Harmer)在他十二歲時去世 [1] 
  • 婚姻家庭
1938年,約翰·巴丁與簡·麥克斯韋(Jane Maxwell)結婚,婚後兩人育有兩子一女:詹姆斯·麥克斯韋(James Maxwell)、威廉·艾倫(William Allen)和伊麗莎白·安(Elizabeth Ann) [1] 

約翰·巴丁人物評價

約翰·巴丁對從基本粒子到核,從氦液到中子星幾乎所有物理學領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他六十年的科學生涯中,對凝聚態物理學的幾乎每個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貢獻(John Bardeen has had profound implications for nearly every field of physics from elementary particle to nuclear and the helium liquids to neutron stars. During his sixty year scientific career, he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almost every aspect of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2] (伊利諾伊大學格蘭傑工程學院評)
約翰·巴丁對超導理論的發明和發展作出了貢獻(Contributions to the inventions and to developments in the theory of superconductivity) [11] (美國國家工程院評)

約翰·巴丁人物影響

1990年,伊利諾伊大學設立約翰·巴丁物理、電氣和計算機工程教席 [8] 

約翰·巴丁後世紀念

  • 美國郵票
2008年3月6日,約翰·巴丁被印在發行的0.41美元“美國科學家”系列郵票上,郵票的引文寫道:“理論物理學家約翰·巴丁(John Bardeen,1908—1991)兩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56年作為晶體管的共同發明者,1972年因為超導現象的解釋。晶體管為從計算機到微芯片的所有現代電子產品鋪平了道路。超導在包括紅外傳感器和醫學成像系統等各種場合應用。” [1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